只做服务不做官 两位温籍奥运新闻官背后的故事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9日08:55 温州新闻网

  经过三个月的层层选拔,我市新闻工作者王俊玮和王宋海从全国199名竞争者中脱颖而出,赴京担任为期两年的北京奥运会媒体服务官员。

  他们是如何被选拔上来的?奥运新闻官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面对随之而来的角色改变,他们的内心感受如何?在北京的两年时间里,他们的工作与生活将如何安排?

  

只做服务不做官两位温籍奥运新闻官背后的故事
王俊玮(左)与王宋海昨天中午在北京奥运大厦前合影。

  王俊玮:市广播电视总台经济科教频道广告节目部副主任,毕业于北京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新闻系新闻学专业,1996年进入原温州电视台。

  王宋海:市广播电视总台都市生活频道专题部栏目制片人,毕业于原温州师范学院外语系英语专业,1994年进入原温州有线电视台。

  昨前两日,王俊玮和王宋海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奥运新闻官不是官

  王俊玮和王宋海1月16日前往北京奥组委报到,第二天马上就接受全面的岗前培训,学习时间将持续到本月底。据透露,截至去年12月底,北京奥组委已成立23个相关部门和4个中心,工作人员达1170名。这次从全国部分省市选、借调过来的67名奥运新闻官组成媒体运行部,由于人数众多,号称奥组委第一大部门。

  前天晚上,记者连线刚结束培训正在宾馆休息的两位温籍奥运新闻官,话筒里传来的声音有点疲惫。

  记者:吃、住的问题怎么解决?培训的课程有哪些?

  王俊玮:在培训期间,我们统一居住在北京奥运大厦附近的一家宾馆,用餐地点在奥运大厦,采用自助餐的形式。

  王宋海:培训的课程多达几十门,主要包括通用知识、专业知识以及行政管理等三大块。第一天上的课程有北京奥运会基础知识和残奥会筹备工作简介等,过几天还要参加英文陈述技巧、法律事务及公文处理学习等,培训结束后还要进行考核。

  记者:身处奥运大厦,第一天的感受如何?

  王俊玮:感觉气氛比较严肃,压力很大。安检工作特别严,每次进入培训中心都需要出示身份证进行核对,一般人根本没办法进去。

  王宋海:培训完全采取国际化商业运作模式,强调团体合作精神,并对每位学员进行了一次团队成员决策分析心理测试。

  记者:能说说各自的测试结果吗?

  王俊玮:从得分情况来看,我是属于实干型的,即保守慎从、务实可靠,有组织能力和实践经历,工作勤奋,自我约束力强。

  王宋海:我属于协调型,专家的评价是沉着自信,有较强的意志力,对各种有价值的意见不带偏见地兼容并蓄,甚为客观。

  记者:工作岗位正式确定了没有?

  王俊玮:昨天奥组委没有明确表态,但从培训的课程来看,我俩的工作性质主要是为报道奥运会的各国新闻工作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如发放记者证、食宿安排、筹备新闻发布会等等。

  王宋海:归纳到一点,就是负责各国记者在奥运报道期间的吃喝拉撒,以及配合他们的新闻报道工作。

  记者:有人说你们去北京当官了,你们怎么想?

  王俊玮、王宋海:新闻官不是官,我们只去做新闻服务工作,不是去当官。

  在电话里,王俊玮和王宋海还透露,在全班67名学员中,上海来人最多,其次是省级媒体以及外交部、新华社等机构的人员,来自地级市的只有温州、厦门和秦皇岛三个地方,这使他们既觉得自豪又深感责任重大,决心在两年的奥运服务之旅中不辱使命,争创佳绩,努力为奥运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充分展示温州媒体人的风采和温州人的精神。

  给家乡媒体提供便利

  记者:在上任之前,你们最想对家乡人民和同行说些什么?

  王俊玮:这次去北京奥组委工作,虽然不能做运动场上的冠军,但我们要争做为奥运服务的冠军。虽然远在北京,但我会做到离土不离乡,尽我所能为温州新闻界的奥运报道提供最大的便利。

  王宋海:离开熟悉的岗位,即将与来自世界各国的记者打交道,深感责任与压力重大,我将努力学习、工作,不辜负家乡父老的期望。

  记者:赴京后,你们的身份将由新闻工作者转变为服务新闻工作者的奥组委官员,这种角色改变对自身来说意味着什么?

  王俊玮:能够真正参与北京奥运会工作,一生中也许只有这么一次机会,我觉得非常荣幸, 这也是提高自己外语水平,增长见识、锻炼成长的一个好平台。

  王宋海:作为一名温州新闻工作者,能够参与这样一项世界级的体育盛会,我觉得这不仅关系到个人形象,还关系到温州和国家的形象,我会尽力而为,为温州人争气,为国争光。

  记者:当时是抱着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去报考的?家里人赞成吗?

  王俊玮:瞒着家人去报的名。据说当时全国有几百人报名,自己能否考得上心里也没底。后来去北京参加笔试的时候瞒不住了,就告诉妻子说随便去考考。

  王宋海:原先我不知道一去要两年时间,以为在北京最多也就呆个半年,直到参加第一轮笔试的时候才知道是这样。不过时间长短没问题,重要的是这样的机会千载难逢。

  记者:这次去北京工作将长达两年时间,有没有后顾之忧?

  王俊玮:我觉得挺内疚的,虽然妻子没说什么,但孩子才一周岁。

  王宋海:我的孩子已经上小学三年级了,妻子照顾起来相对会轻松一点,她安慰我“既来之,则安之”,并说虽然以后聚少离多,但会经常来北京看望,当做假日旅行。

  选拔过后成了“干货”

  北京奥运会新闻服务官员选拔工作启动以来,历经动员、报名、综合知识笔试、英语笔试与口试、面试、考察等环节,最终从全国沿海10省市的199名报考者中遴选出67名佼佼者。入选过程虽然谈不上“过五关斩六将”,但这无疑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实力大检验。

  记者:选拔过程最难的是哪个环节?

  王宋海:在北京参加第一轮的综合知识笔试难度最大,从早考到晚,而且考试题目量非常大,试卷拿到手上一大叠,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做好就相当不容易了,感觉紧张又痛苦。

  王俊玮:考试的内容有逻辑推理、写作、申论等等,跟公务员考试有点像,英语笔试和口试有点难度,据说有很多人是因为过不了这关而被刷下的。

  记者:面试是怎样进行的?

  王宋海:去年11月初我接到通知去杭州参加面试,当时全国共有93人进入这个选拔环节。北京奥组委在各省省会以电话会议的方式,对通过第一轮笔试的人员进行了第二轮面试。

  王俊玮:这种视频面试的方式很新鲜,虽然现场感不是很强,但主考官更容易在屏幕前看出应试者的优缺点。面试结束后,北京奥组委又进行了个人信息查询与资格审核等筛选程序,最后才正式确定录用名单。

  记者:考官的提问是否很刁钻?

  王宋海:问题并不刁钻,但隐含着一些意向性的内容,比如对奥运会在北京举办的看法如何,到北京之后在工作上怎么考虑等等,有些问题还采用英语问答的方式。

  王俊玮:专业性的问题设计得比较多,比如,在与外国记者打交道的时候,怎么把握一个度的问题?这些都是今后工作中肯定会碰到的情况。后来考官还用英语问我,温州经济这么发达,来北京之后待遇可能会差些,对此有什么想法等等。总之,两轮考试下来,你的底细早已被人家摸得八九不离十,好像把你榨干了一样,就剩下一点“干货”。

来源: 温州网-温州都市报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