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高校思政队伍六大发展平台 培养专家型辅导员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9日09:00 解放日报

  本报讯 (记者 徐敏)今年本市将重点打造培训、交流、实践、科研、激励、发展“六大平台”,推进高校思政工作队伍建设,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这是市科教党委书记李宣海日前披露的。

  上海高校规模扩大后,布局上出现一校多区格局;教学推行学分制后,“同学不同班”现象越来越普遍;面对激烈社会竞争,来自不同地区、有着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聚在一起,形成各种思想和心理冲突。如何进一步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学生辅导员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

  李宣海强调,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队伍建设,不可“喊得凶,抓得松”。高校党政一把手要切实承担起领导责任,把思想上的重视落实到精力、资源的投入上,切实体现到关心、帮助、指导这支队伍的成长上。市科教党委将把队伍建设情况作为对高校领导班子考核的重要内容。

  要着力帮助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提高职业能力。本市将构建高校和市级辅导员培训基地两个层次,岗前培训、日常培训、专题培训、职业化培训四种类别的辅导员培训体系。以开设新课程为契机,组织开展思政课教师的面上培训和骨干研修工作,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搞科研,将得到更大力度资助。本市将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纳入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市科教党委、市教委要设立专项基金,每年重点资助思想政治理论和德育重大决策咨询课题;要多渠道筹集和吸引社会资金,设立若干个德育研究课题,资助一线学生工作者开展前瞻性研究;要在课题申报中为一线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单列指标,推动队伍由实践型向“实践—研究型”转变。

  打造辅导员发展的“立体舞台”。李宣海提出,要鼓励有志于长期从事学生工作的辅导员成为专家型辅导员,支持他们参加职业咨询师和学校心理咨询师的培训与认证;要建立辅导员与校内专业教师、党政管理干部之间的交流机制,为辅导员转入教学、科研岗位创造条件;要积极向校内管理工作岗位输送辅导员,把辅导员作为高校党政后备干部培养和选拔的重要来源。

  辅导员将融入社会人才交流的大循环。今年,本市在公务员招录中,已对符合条件的辅导员给予了一定的政策优惠。将建立专职辅导员与公务员、社会工作者、职业咨询师、心理咨询师等岗位的人才双向交流机制,形成人才流动的活水。还将探索双向挂职制度,每年安排优秀辅导员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挂职锻炼,同时选派党政后备干部到高校担任专职辅导员,把辅导员岗位挂职作为干部锻炼的重要途径。

  对辅导员的奖惩机制将“明明白白”。本市将制定《辅导员工作考核办法》,对辅导员工作进行严格考核;设立市、校两级优秀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奖励基金,大力宣传和表彰先进典型;建立有效退出机制,对工作不称职的,坚决予以淘汰。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