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人数应该还会缓慢下降 研究生就业也不乐观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12日01:05 中国经济周刊

  读研成本:越来越高

  据了解,在前几年的高校研究生大扩招背景下,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不仅放宽了专科生考研的条件,还放宽了考研能力要求,而对体检的放宽及自主招生的相关规定也无疑刺激了扩招规模的增长。

  然而,2007年的研究生招生,不仅不再有激励政策,相反,还多了一只“拦路虎”。

  根据研究生收费改革的相关规定,2007年,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在内的17所高等学府都取消了公费研究生制度,而两到三年的研究生学费也要在开学的时候全部一次性交齐。

  尽管部分高校有替代办法,如

北京大学就采取了奖励助学金的方式资助优秀研究生的学费和生活费。但是,一次性拿出这笔钱(一般都在万元以上)对于很多考研者来说依然困难。

  “要看到考研的人中很大一部分来自农村,太高的学费负担他们往往承受不起,只能选择放弃。”上海市社科院人力资源中心主任王振说。

  学费因素在内的诸多门槛,对限制考研“疯涨”确实起到了作用。根据北京市教育考试院研招办的统计数据显示,与去年相比,报考北京地区高校硕士研究生的人数今年减少了5777名,减幅为2.5%。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是否考研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入学门槛、读研成本及就业前景。”有关专家表示,通常而言,如果考研的入学门槛及读研成本增加,但如果有一个好的就业前景,那么考研报名还可能稳定,甚至增长。“但现在,读研难度增加,又找不到好工作,那么考研的人数当然就要下降。”

  观点

  研究生就业 有何优势

  主持人:《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叶静

  嘉宾:

  高随祥 中科院研究生院招生办主任

  王振 上海市社科院人力资源中心主任

  田永伟 天津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

  《中国经济周刊》:和前几年考研报名增幅相比,今年的增幅只有0.55%,明显偏低,出现这一状况正常吗?主要原因是什么?

  高随祥:和过去几年的研究生报名增幅相比,虽然今年的增幅明显下降,但是全国报名的绝对数还是在增加。报考中科院的考生人数增幅在2%左右。不同的学校、不同的专业报名情况也各有不同。增幅趋缓,显示了研究生考试的一种理性回归。

  从个人角度来说,这说明很多人不再一哄而上都考研,而是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从就业市场来看,近年来用人单位日趋理性,不再唯学历是图,所以学生在选择考研时也会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此外,从招生角度来看,前几年研究生招生总额一直在扩张,现在研究生招生数额已经相对稳定。

  王振:出现这种情况没什么不正常,研究生招生经过那么多年连续高增长,也应该回落了。而且以前有些增长并不合理,高校盲目扩招增加研究生数量,却不管相关的配套能否跟上,结果导致了很多研究生出来找不到合适的岗位。

  田永伟:很正常,很多高校研究生招生已经不再扩招,而是更关注质量。之前受计划经济的影响,研究生数量相对控制。之后放开,很多高校由吃不饱的状态转为高增长。现在,已经基本上饱和,考虑到师资水平、实验室水平,很多学校已经加强自律,把工作重点放到如何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上。招生数额相对平稳,相对的报考人数上也会有相应的体现。

  《中国经济周刊》:考研“降温”是否与研究生教育水平、就业现状有必然联系?

  高随祥:学校既然设置一个专业,就证明这个专业有需求的空间,关键是学生是否真正学到了内容。比如有的同学主修化学的却跑去研究计算机,结果一样没学好。不是不鼓励多掌握一些技能,但“术有专攻”,研究生首先应该把自己的主业学好,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还是很多的。

  还有很多人,在考研前,没有考虑毕业后的就业市场,都挤向热门专业,结果毕业后,这个专业岗位人员的需求已相对饱和。

  王振:研究生教育侧重于培养研究型学生,很多研究机构也都需要这样的学生。但是也应该看到现在有些学校专业设置不合理,部分专业本质上已经老化,没有考虑到社会的真正需求,学到的东西没有用。

  田永伟:目前,研究生教育确实存在发展的空间。比如不能有个和尚就盖庙,带有计划时代色彩的一些专业应该做些调整。此外,在学科设置上应该考虑到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并与之配套。专业设置上也需要一定的前瞻性。

  不过,研究生就业不景气应考虑多种因素,不应把因个人原因导致的就业难扩大为整个研究生就业难。更不要把个别研究生收入不如本科生,当成普遍现象。据调查,我校的研究生毕业生的工作收入高于本科毕业生。

  其实,研究生就业难最主要是女生就业难。女生读完研究生课程,通常都到了适婚及生育年龄,单位考虑到用人成本,通常很少选择。

  《中国经济周刊》:目前在就业上,研究生有怎样的优劣势?

  高随祥:整体而言,研究生找到工作的机会还是多于本科生的。从长远来看,如果认真接受了研究生教育,并且具备了与之匹配的能力的话,还是比本科生有很多优势。但如果研究生期间既没学好知识,又没提升自己的能力的话,那么在就业上并不比有能力、有经验的本科生有优势。

  王振: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学校其所面对的竞争情况都有可能不一样。此外,对工作单位的选择上也各有优劣势。

  田永伟:研究生的成熟度好于本科生,但本科生在择业时有成本优势。通常而言,研究生的薪金高于本科生,研究生选择高质量就业能力强于本科毕业生。

  《中国经济周刊》:您觉得明年的研究生报考还会继续“降温”吗?

  高随祥:我想肯定不会出现前几年那样的高增幅,不过也不大可能出现大幅下滑的局面,应该会维持在相对平稳的状态,或者有小幅的增长。

  王振:我觉得考研人数应该还会缓慢下降,除非国家出台特殊政策,比如完全免费等。而研究生的就业形势也不很乐观。

  田永伟:招生数额相对平稳,相应的报考人数也会逐渐平稳,考研将不会继续“升温”。★《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叶静 报道

[上一页] [1] [2]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5,1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