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岁策划·散讲过年】拜年贺岁 没完没了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23日09:45 温州新闻网

  

【贺岁策划·散讲过年】拜年贺岁没完没了

  漫画/小无

  按旧习,温州人正月初一不走亲戚,走亲戚还有拜年贺年之分,拜年是向长辈叩岁,贺年是平辈相互道贺。现代人早没这么讲究了,贺岁方式已经改变。

  泛滥的短信拜年

  收短信收到手软,看短信看到眼花,这样的局面,最开心的恐怕不是收到拜年短信的人,而是电信运营商。统计显示,今年春节全国手机短信发送量达到140亿条,按0.1元每条计算,就有14亿元的收入。

  短信拜年的泛滥,已引起一些人的反感,有网友甚至发起了拒绝短信拜年的运动,并列举贺年短信“七宗罪”:尴尬、稀释人情、帮运营商赚钱、网络堵塞、审美疲劳、容易受骗、让社会冷冰。

  不管你喜不喜欢,短信拜年已成为拜年的主流方式,中国社会调查所一名为“春节的安排和花费情况”的调查显示:今年有41%的被访者选择发短信拜年,36%选择打电话拜年。只有18%的人选择传统的上门方式拜年。

  鸡腿的礼仪

  在我的记忆中,小时候上亲戚家拜年,母亲总要带上一包索面,而亲戚会下一碗面加两个荷包蛋或一个鸡腿来招待。难以理解的是,母亲总会留出荷包蛋或鸡腿不吃。多年后,我的一个朋友在博客上写下《鸡腿的礼仪》,道明其中真相:

  家里来人了,用鸡腿下一碗面待客,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如果没有,说明待客不周。但鸡腿并不是人人家里都有的,常常是要到别人家借。所以客人要懂这个鸡腿不是真的可以吃。如果鸡腿被客人吃了,也说明这个客人可能是一个不懂得礼节的人。面条中的鸡腿失去了物质属性,成了纯粹的礼仪。

  1980年后出生的年轻人可能大多没听说过这样的鸡腿,即使听说了,大概也皱着眉头不解:别人夹过的鸡腿还能再给另一个人?恐怖!

  是的,当时就是这样。

  空空荡荡的纸蓬包

  听大人讲,更早以前,温州人拜年,“纸蓬包”是不少的。所谓“纸蓬包”,就是用草纸包上龙眼、荔枝、红枣、红糖或柿饼,上面封有红纸,它又名“高包”、“红包”。

  胡兰成在《今生今世·永嘉佳日》里,对温州这一习俗有过生动的描述:“正月初一街上店家都关门,每隔几家有敲年锣年鼓,日色在地,只见游人穿着新衣服,小孩手里都拎一对大红包头去亲戚家拜年,解开来却只得十几颗黑枣或桂圆。”

  在那个贫乏的年代,“纸蓬包”算是贵重礼品,经常一个“纸蓬包”送到东家后,嘴馋的孩子会趁大人不注意,挖出一个小孔偷吃了几颗枣,随后,“纸蓬包”被送到西家,西家再送南家……几颗干果就在空空荡荡的“纸蓬包”里滚来滚去。最后,包破了,里面所剩无几的干果也已虫蛀变质了。

  ■相关链接

  拜年方式演变

  拜年之风,汉代就有,盛行于唐宋。由于亲朋好友多,古人难以一一登门拜访,就使遣仆人带“名片”去拜年。明代之后,大户人家在门口贴一个红纸袋,专收“名片”,这相当于现在我们楼下的邮箱。“名片”则演化为“贺年卡”。

  温州各县拜年的习俗也不尽相同。苍南、平阳有“卖技”;永嘉楠溪要“送上门饼”;文成有“貌年”;乐清有“望正月”;洞头有“提红桶”。

  现在,快节奏的生活已经使我们只会收发这样的短信:“新年快乐!具体内容请参照其他短信”。

来源: 温州网-温州商报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