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学校的核心要素是什么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6日10:46 扬子晚报

  新课程背景下,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呈现出各具特色、异彩纷呈的局面。然而什么样的学校才是一所好学校,如何科学地建设和发展学校?长期以来,这个问题一直停留在经验的层面。今天,随着新课程的深入推进,这一问题备受人们关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校的科学决策,要求我们必须作出认真而理性的回答

  好学校的核心要素是什么

  为了增加对本地学校发展的理性把握,探索立足地方实际、加快学校发展的有效途径,2006年10月,山东省潍坊市对12所市属学校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

  这项研究以潍坊市9所重点学校和3所非重点学校的17名校长、90名中层干部及职员、568名教师、1067名学生、900名家长,共计2642人为调查对象;以开放式问卷调查为主,并辅以文献分析、座谈。最终形成了这一实证性调查报告,对当前新课程背景下学校的发展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数据分析

  1好学校的五大核心要素

  通过调查发现,教师优良的业务素质、学校优良的物质环境和先进的教学设施、人本化的学校管理模式、积极的校风、学风及好的校长是广大被调查者认同的好学校的核心要素。这也正是目前新课程推进过程中所遇到的重要问题。这几个要素对学校产生的正面影响以及所存在的问题日益受到校长、教师、中层干部、家长和学生的重视。

  根据调查数据统计,教师优良的业务素质是校长、教师、中层干部和学生家长、学生都认同的首要核心要素,位居各要素之首,认同率为66%。其中,校长对这一要素的认同高达100%,学校中层干部的认同率达78%,学生家长的认同率为64%,学生的认同率达67%,教师对这一要素的认同达64%。

  优良的物质环境和先进的教学设施是被调查样本认同的第二大要素,达62%。对这一要素的认同存有明显的差异,教师、学生、家长的认同率都在50%左右,而校长和中层干部的认同率较低,校长不足10%,中层干部仅为20%。

  人本管理是被调查样本认同的第三大要素,达51%。教师对这一要素的认同率最高,为54%;校长和中层干部的认同没有很大的差异,均在40%左右;而家长和学生对此的认同却不足10%。

  好的校风、学风是被调查样本关注的第四大要素,达44%。家长对这一要素的认同率最高,为68%,是家长认同的第一大核心要素。

  好校长是样本总体认同的第五大要素,为41%,但对这一要素的认同有较大差异。校长的认同率最高为88%,在校长样本中为第二大要素。中层干部的认同为40%,家长的认同率为43%,教师的认同率为51%,学生的认同率仅为38%。

  2 不同等级学校认同有差异

  我们发现,各级学校调查样本总体对教师优良的业务素质、校风的认同没有很大差异。对“教师的业务素质”,小学认同率为52%,初中为65%,高中为73%;对“校风、学风”,小学认同率为38%,初中为44%,高中为52%。但对“物质环境与教学设施”和“升学率”、“校长”,及“人本化管理”的认同却存在明显差异。

  对于“物质环境与教学设施”,小学认同率为69%,初中为52%,高中仅为48%;对“升学率”,小学为0.08%,初中为33%,而高中高达55%;对“校长”的认同,小学仅为27%,初中为39%,高中则为67%;对“人本化管理”的认同,小学为58%,初中为52%,高中为37%。

  从纵向来看,小学调查样本总体对物质环境和教学设施、人本管理和教师业务素质的认同最高,分别为69%、58%和52%;初中调查样本总体对物质环境和教学设施、人本管理和教师业务素质的认同分别为52%、52%和65%,同时对校长、升学率、和校风也表现出较高的认同,分别为39%、33%和44%;高中调查样本总体对教师业务素质、校长、升学率和校风、物质环境和教学设施表现出极高的认同。

  3 不同类型学校不同人群认同差异明显

  首先是重点校和非重点校对上述各要素的认同具有明显差异。重点校对“教师业务素质”的认同为62%,非重点校为89%;对“校风”的认同,重点校为43%,非重点校为20%;对“物质环境与教学设施”的认同,重点校为56%,非重点校为100%;对“升学率”的认同,重点校为21%,非重点校为77%;对“校长”的认同,重点校为38%,非重点校为60%;对“人本管理”的认同,重点校为54%,非重点校为31%。

  其次,是在不同人群中,校长和中层干部对学校核心要素的认同有很大的一致性,除了上述要素外,他们对好的学校领导班子也表现出较高的认同,校长为65%,中层干部为52%,在他们的认同中分别位列第三和第二大要素;而家长则对升学率有较高的认同,与良好的教师素质的认同相近,是他们认同的重要核心要素。

  同时,统计数据表明,校长、中层干部和学生家长、学生、教师对教育科研的关注极为不够,仅为0.5%,为最低水平。

  讨论和建议

  1 核心要素的强化和建设

  优良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有力支撑点。

  通过研究发现,教师优良的业务素质是广大被调查者认同的好学校的首要因素。潍坊市的教育工作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其中拥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有力支撑点,是促进学校发展的不可忽视的第一要素。教师作为课程与教学实施的一个重要组织者、实践者,优良的师资队伍是促进学校发展的第一要素。我们应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加大教师的培养、培训工作,将教师教育工作提到学校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切实做好这项工作。

  学校优良的物质环境和先进的教学设施是学校发展的物质基础。

  随着经济的发展,潍坊加大了对学校物质建设的投入。通过调查发现,这一要素在对推动学校发展方面正日益发挥出积极效能,并被公众所认同,尤其被小学和初中阶段的人们所高度认同。对非重点学校来说,优良的物质环境和教学设施则更是他们认同和关注的第一要素。调查中发现,有很多学校(尤其是非重点校)由于缺乏必要的物质基础(如操场、实验设备等)而制约着学校的发展。这一方面反映出他们立足自身实际,期望优良的物质环境和先进的教学设施推动学校发展的诉求,另一方面也折射出优良的物质环境和先进的教学设施这一重要因素在影响学校发展中的突出作用和地位。说明优良的硬件在推动学校发展中的基础地位和保障作用。

  人本化的管理模式是学校教育管理改革的主流。

  人本化的学校管理模式是影响学校发展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人本化的学校管理成为了人们尤其是广大教师所认同的重要因素。这说明人本思想已深入人心并成为人们的一种重要的行为指南。调查发现,目前大多数学校都存在着靠传统的刚性制度单一模式管理学校的现实。人们对学校管理的重视,主要体现在对人本化管理的呼唤和对传统的刚性制度管理模式的批判。尤其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对学校现有刚性管理的反叛心理较重,因此人本化管理受到人们的期待;高中学校则由于突出了应试升学功能,因此对人本化管理的呼唤显得并不迫切和重视。

  校风学风对学校发展的影响必须重视。

  良好的校风、学风是又一个影响学校发展的核心要素。研究表明,尤其是广大的教师、学生、家长非常关心学校的校风、学风。校风、学风作为学校精神文化建设的一种核心力量,在学校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它深刻影响着师生的思想行为,因而深受人们的重视。尤其在家长中,这一要素成了家长衡量学校的重要标志之一。调查显示,很多高中学生的家长将校风、学风作为择校的一个重要参考方面,他们认为孩子已开始步入青年,已有了基本的学习习惯和态度,好的校风、学风是重要的外部环境因素,能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自觉提高。当然,调查中也发现,有相当比例的学校(尤其是新建学校)对学校文化建设不够重视,校风、学风建设仅仅停留在“口号”的浅显层次。

  校长是学校发展的重要因素,需进一步完善校长职级制管理。

  校长在学校发展中的作用的认同显然没有以上要素那样受到重视,这与以往很多首先认同校长作用的观点略有不同,但正是这种不同,表现出校长在学校发展中作用发挥的差异。

  潍坊学校教育有着良好的基础,这种基础是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种学校教育传统文化和师资、教育技术等层面的积淀,因此,相比之下校长的作用并不突出。同时,通过调查发现,部分校长是上级指派的行政领导干部,一方面缺乏一定的学校工作经验和群众认同基础;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师生中后现代思潮对权威中心的解构和反叛。通过调查还发现,校长本身素质及作用发挥也存在不少问题,没有得到教师、中层干部及家长、学生的认同,也就没有被作为一个首要因素来对待。这显示出学校管理中的一个深层问题,即校长素质与学校发展的关系问题,折射出人们对校长的批判和对提高校长素质的呼唤。但是,在高中学校和非重点学校,人们对校长表现出较高的认同度,这说明校长在高中学校和非重点学校中的作用被广泛认同;而在广大小学和初中,一方面人们对校长的认同趋于多元,甚至怀疑;另一方面,由于上级行政部门对广大小学、初中校长的关注没有上升到高中校长的重要地位,因此,人们对小学、初中校长的认同并不凸显,需引起高度重视。校长是学校管理的主要责任者和实施者,是影响学校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调查还发现,尽管实行了校长职级制,但其职能的发挥和运行机制还没有得到教师、中层干部及家长、学生的充分认同,为此,管理部门应将校级领导干部的管理问题作为一个重要问题去研究,进一步完善校长职级制,使校长在学校发展中的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

  2 学校教育科研期待价值重建

  通过研究发现,对教育科研的关注度并不高,从一定意义上暴露出当前一些学校在教育科研方面存在问题。这一方面说明教育科研成果在学校发展中转化为实际的推动力的影响、作用并不十分明显,并没有真正成为学校发展的核心要素。另一方面说明教育科研过程本身存在着与实践、与教师、家长和学生脱节的问题,得不到他们的广泛认同。

  时下,许多学校的课题研究成果越来越多了,可为什么很多教师在精神上总会感到一种说不清的痛苦?课题研究越来越红红火火,可为什么总有那么多的教师感到课题研究成了一种苦不堪言的负担?课题研究催生的教育理念越来越先进了,可为什么在教育实践中的运用总是少得可怜?课题研究方式、方法日趋成熟有效,可为什么一旦离开一定的资源支持条件,就寸步难行,风光不再?课题研究有力地促进了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可为什么培育出的专家却寥寥无几?如此等等一系列的追问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反思和审视我们的学校教育科研。新课改推进中,教育科研被简单化为“出书”等所谓的“成果”,一些偏执的、片面的、简单的观点与做法,以及主观臆断的“美丽口号”,甚至占据着相当的主导地位。当它们进入到教师的实践中,存在的危险是显而易见的。这也是目前教育面临的险境之一。因此,学校的发展一方面要重视抓住学校管理、课程与教学、教师素质、学校物质环境、学校文化、学校领导队伍素质者几大方面的因素,总结成功的经验,并解决好存在的问题;同时也要注意解决教育科研在学校发展中的价值定位和过程方法等问题。(韩光福 杜晓敏 王培峰)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