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关注]“数字德育”: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9日13:19 扬子晚报

  “‘数字德育’引领学生健康成长”是北京市东城区“现代信息技术在德育中的应用”暨数字德育课题研究的主题。数字德育课题于2004年3月启动,在依托于数字德育网络平台、拓展德育途径的理念引领下,通过行政保证、实验校先行的方式,实现了预实验阶段的运作。

  “数字德育”: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搭建心灵沟通的桥梁

  

[特别关注]“数字德育”: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相对于传统德育方式而言,“数字德育”有德育资源丰富、德育理念更新迅捷、社会各类信息有效得到整合、实践方法多样、平台依托下的操作方便、对学生的吸引力大、便于营造集体氛围以达到潜移默化的无声德育效果等优势,在信息科技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的今天,借助科技手段为德育服务,最大限度地发挥德育的实效性是课题研究的关键。

  随着信息化建设日趋完善,学校现代教育手段的充分利用,全方位的信息化网络教育已是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内容。如何将信息化的先进手段与教育工作进行深度整合?如何将网络的优势转化为教育的优势?特别是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如何突破瓶颈,体现德育内化和学生自育的过程,求得新的发展空间,从而增强德育的实效性,是当前需要探索的重要课题,同时也成为时代赋予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使命。

  “数字德育”是一个“写意”(不同于“写实”)的概念,同时在应用上又带有综合实施的特征,它不单纯是一个网站或是一个类型的德育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数字德育”代表一种德育管理和运行范式的变革。在北京市东城区,伴随教育信息化的数字德育应用是多元化的,在德育管理、德育活动、德育课程、德育资源、德育评价等方面都在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变革……

  德育管理信息化

  北京市东城区教委结合校校通工程,为学校普遍安装CMIS校园管理信息系统,为学生配发IC卡。学生在校生活和学习借助“一卡通”可以自主完成图书借阅、计算机上机、午餐、购物、门禁等一系列校园活动,这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学校对学生的自律和规则意识的培养。

  许多学校在年级班级层面建立学生电子档案,结合学业成绩数据库进行学生管理。他们通过信息技术建立了学生心理档案,增强对优秀生和个别生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采取网上交流的方法将过去的班级管理延伸到对学生的个体管理。因材施教和关注每一个学生正变得可能和简便易行。

  德育管理的信息化还体现在对教师队伍建设和师德建设上。东城区建成并运行的“骨干教师网”,将教师培训中单一的个体培养、群体培训方式,推进到“环境培养”方式上。努力营造一种新环境和新组织,使得每一位加入的成员都能在群体氛围的感召下,将自己个人的职业生涯设计与组织的发展目标有机地、自觉地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一种不断追求自我成长的动力,进而使得组织也不断发展与前进。

  网络家长会带给家长更多的机会与学校交流,甚至可以远程观摩课堂教学。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家长尝试通过网络手段拓展家长会的职能,探索家长会的新模式。

  德育活动信息化

  在网络信息时代,虚拟环境下的活动越来越受到学生的喜欢。

  网络游戏大赛不仅让学生们体验到战斗的紧张刺激,更在同伴之间建立起一种理解、关爱、互助和献身精神,只有那些团结、顽强并且具备良好心理品质的小组才能夺得最后的胜利。

  网络班会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们可以与远隔千山万水的同伴进行交流,在学校、在家庭、在假期、在课间都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学校从此没有了边界,学生从此拥有了整个世界。

  学生和班级的个人网页天地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自我展示的机会,孩子们通过这样一种方式认识社会、服务于社会,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这些对他们将来满怀信心地走向社会大有好处。

  德育资源信息化

  身边的生活处处都是德育资源,这其中既有显性资源,也有隐性资源。

  显性的德育资源中,东城区已经利用信息网络手段,建立完整的德育文件库、优秀主题班会资源库和多达100G的素材库,班主任教师和科任教师可以方便地检索和查询调用这些资源素材。包括一些经典的案例和个案研究,都已成为新任教师的“必修”资源。与此同时,东城教育信息中心还进一步构建资源的建设和分类管理的制度,使得德育资源形成持续发展的态势。

  事实上,所有的生活和学习过程、所有的社会人士都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资源”,这一类隐性资源的开发利用是用传统手段难以达到的。东城区教委在家长数据库中进行分类和整合,提取多维度德育资源。

  德育课程的信息化建设

  东城区教委通过信息化手段,增加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利用课件将德育课程内容的知识结构和学生学习的认知结构协调统一起来,使学生乐学、爱学,激发内在学习兴趣;通过网络媒体选择适当的互动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品德课中积极思考,形成研究性学习态势。

  在学科教学等更广泛领域开展德育渗透,特别是通过虚拟学习、交流平台,在潜移默化的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培育良好的行为道德习惯,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政治教研组建设中,信息技术和信息意识同样起着导向作用。网上备课、远程互动、更广泛的经验交流都离不开网络信息技术的支撑。政治课教学中,越来越多的教师体会到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好处。现在,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过程评价,也逐步量化和规范化、程序化,从而进一步促进德育课程数字化进程。

  德育评价信息化

  现代社会,影响学生德育生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必须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导向、激励、改进、鉴定等多种功能,建立学校实施德育的评价体制。

  德育评价是一种管理手段,评价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反馈信息,再用以调节改善管理方法,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因此,评价的指标体系和方法必须直接面对培养目标的人才素质结构体系。东城区开展了整体构建德育体系的课题研究,在各个学段建立了具有针对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并编写了德育读本和学生评价成长手册;同时通过多功能测评系统进行动态数据采集,积累最基本的评价数据资源,为德育工作中的量化分析建立基础。

  一些学校开展ISO9001和ISO14001认证,建立健全德育工作岗位责任制和全面质量管理过程监控体系,把传统的德育评价和管理提升到一个新水平。

  网上评价活动逐步开展,家长和社区可以参与评价“师德满意学校”,学生和家长也能对教师德育工作进行实效性的评价。与此同时,依据对班主任的多元多主体评价,促进班主任工作水平的提高。

  心平气和搞德育,潜移默化去育德。真正的德育是在孩子心灵中成长和发育的一种人格特质。所谓数字德育,也只是信息化社会背景下,德育的外部条件和环境。

  或许我们教育工作者永远不能够把这种特质物化到桌面上,但我们却可以在教师与学生、成年人与未成年人心与心的交流中把握住它。网络论坛、网络游戏也好,多元化的德育资源、课件、IC卡管理也好,其实都是在悄悄搭建心灵交流的桥梁。所以,在活动组织中更加关注孩子的感受,关注孩子心灵、情感的交流,这应当是德育工作真正的着力点。(北京市教委李奕)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