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大班额“瘦身”见成效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3日09:52 黑龙江日报

  宋小玲 本报记者 王小平

  大班额“瘦身”见效

  第一排学生紧挨着讲台,最后一排紧紧靠着后墙,有的学生没地方坐,就坐在门口听课。提问一个学生到黑板前答题,一排学生都要站起来。因为拥挤,学生进出都很困难,每到课间休息,除上厕所外没有人愿意出去。尤其是夏季,一走进班级,扑面而来的热浪和气味让人无法忍受。一些在“大班”读过书的学生没有忘记这样尴尬的经历。

  3月6日,记者从哈尔滨市教育局了解到,哈市小学大班额现象较几年前相比,已明显缓解。该局基础教育二处负责人介绍,1998年~2002年期间哈市小学大班额问题严重,那时,人数最多的班级学生数达到近百人,而现在一个班70人就算很多了。大班额问题已经不是“攻关”的重点。

  彻底“瘦身”的路还很长

  一般情况下,小学每班学生数在30~56人为正常班,低于30人为小班,超过56人为大班。教育局有关人士透露,造成哈市小学几年前大班额的原因是,1999年~2002年间,哈市义务教育阶段学制由六三制向五四制过渡,小学生由7岁入学过渡到6岁入学,还有校舍不够用等原因。近几年,情况有所好转。首先,随着独生子女政策的施行,人口出生率降低,同期入学的适龄儿童减少;其次,一些学校进行了扩建,因校舍短缺而造成的大班额现象得到缓解。第三,由于老城区人口向外迁移,一些学校招不满生,农村小学撤并较多。

  据记者随机调查,风华小学某班48人,一位家长说,该校每个班都是48人;中英小学某班27人,一位老师介绍,该校学生最多的班也就是40多人。而几所名校则不这么“苗条”:继红小学3年级某班60多人、5年级某班70人;一位铁岭校学生家长介绍,她儿子读3年级,班里66人,全年级10个班,最小的班也60多人。

  名校是攻克大班额的难题。即使在生源减少、某些学校生源不足的情况下,名校仍是望子成龙的家长“削尖了脑袋也要进”的地方,因而也是易出现大班额的地方。家长们之所以不顾硬件的短缺,“买站票也要进”,看重的无非是名校的升学率,其它学校要吸引生源,就需要从家长最关注的教学质量方面入手,优化资源配备,使各学校的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否则,在现有条件下,为涌入名校,家长还是“前赴后继”,各显神通;非名校则要继续面临“吃不饱”乃至撤并的尴尬。显然,要使家长们信服,把孩子放心地送进去,非名校必须增加对学生和家长的吸引力。具体到操作层面,如何实现师资均衡发展,下列外地经验可资借鉴。

  强帮弱,带动薄弱学校发展。让一个品牌学校去帮助另一所学校,使教育资源优化。这种优化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教学管理、师资队伍等软件资源的优化,一是校园等硬件设备的优化。让对口入学的学生不再择校,同时,薄弱学校又焕发生机。中帮中,走合并之路。两所相差不大的学校合并,实行资源重新配置,加大力量发展。

  “既然家长看重的就是优质学校的管理和师资,那为何不让这些优秀的管理人员和师资流动一下,让更多的学生受惠呢?”一位家长这样建议。

  未来:小班化教育

  “任何学校,只要有教室,都不会选择大班额”,一位有过教师生涯的教育局人士深有感触地说:“一进教室就不一样,大班额,人头黑压压一片,老师都喘不上气,不但纪律不好维持,更别提与学生互动了;而三四十人的小班额则不一样了,老师神清气爽,每个学生都能照顾到。”

  面对小学生源逐渐减少,相当一部分学校班额明显下降的现实,南岗区教育局提出“小班化教育”发展的设想。2006年初,他们确立了文昌、解放等六所小学为“小班化教学管理”研究试点学校,36个班级,900余名学生,60余名教师,开始了小班化教学管理的研究。一年时间,在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作业的设计及备课研究上有了初步的收获,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班级规模下降至30名以下,师生比例缩小后,教师指导时间增加,与学生交往增多,学生成绩和能力普遍提高。“小班化教学管理”利用班级规模的资源优势,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促进了学生的多元智力和个性化的发展。

  “小班化教育”实现了备课中的三个转变。一是实现了从过多的关注教材内容到关注学生的转变。教师在全面了解学生学习水平和能力差异的基础上,分析不同学生在学科学习中可能遇到的问题,采取不同的策略与方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教学环境的创设、桌椅的摆放形式也成为课堂教学策略中考虑的内容。二是实现了从过多的关注备“教案”到关注备“学案”的转变。突出对“学法”的设计,确定了2~3个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教学策略。最终使全体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三是实现了教学方法从以启发引导为主到以学生亲历体验为主的转变。

  “小班化教育”改变了以往的课堂教学模式。小班化教育关注差异,尊重差异。与大班的课堂教学相比,学额数的减少,学生活动空间的扩大,师生交往的频度和活动的密度增加,为“关注每一个孩子发展”提供了比较充分的条件。小组分层教学的学习方式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参与者。

  “小班化教育”实现了作业形式的多样化,打破了不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统一作业模式,设计分层次作业,为不同的学生留不同的作业。除了教材涉及的相关作业在量上的不同要求外,教师还针对学生个体对学科领域知识掌握的不足,对一些学生提出了个别化的作业要求。另外,作业也成为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载体。教师们也尝试着对写作、绘画、音乐等有浓厚兴趣的学生设计相关的作业要求,使他们的兴趣爱好逐步发展为特长。自助餐作业、小信封作业、数学日记、闯关训练场等丰富多彩的作业形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南岗区教育局促教科韩晓华、谢继梅透露,今后小班化教育研究还将扩大研究范围,由六所学校增至十所学校;拓宽研究的内容,要以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为核心,不仅继续开展教学策略、作业设计、备课的研究,还要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辅导、考试等多方面内容的研究与探索。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