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庆东与大学生“江城论剑”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5日07:56 荆楚网-楚天都市报

  荆楚网消息(楚天都市报)(记者何君辉 实习生成丽伟 通讯员刘冰)四年前,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孔庆东与金庸“华山论剑”;昨日,这位“北大醉侠”做客本报,与喜爱他的江城学子展开近距离“博弈”。

  本报征集的7位大学生来自武大、华师等院校。孔庆东笑称为“北斗七星阵”。

  昨日的“江城论剑”虽无刀光剑影,但学生们频频抛出“杀手锏”,逼孔庆东施展“独门内功”,以风趣幽默之语一一化招。

  孔庆东何称为“醉侠”?听到这个问题,孔庆东自报家底:“其实我最不擅长的就是喝酒,一喝就倒。”说金庸曾这样勉励过他:“孔庆东这个醉侠,侠是有的,醉还不行,好饮无量,还要多喝。”

  孔庆东笑称自己“长得像东北胡子”,或者像“抗日联军”。十年前他初登北大讲台时,学子们竟以为走来一位电工师傅。

  外界赋予他“孔教授”、“21世纪鲁迅”等种种头衔,孔庆东如何给自己定位?他“嘿嘿”一乐,打起了“迷幻拳”,来了句“什么都行”。

  对孔庆东来说,最熟悉的人是鲁迅。学生们发问,您怎样看鲁迅?

  “如果按照现在的标准,鲁迅是一个成功男人。”孔庆东说,在《百家讲坛》做节目时发现,大众眼中的鲁迅被“神化”了,成了一个整天横着眉毛跟黑暗势力斗争的钢铁战士。

  孔庆东将鲁迅还原回一个人。他说鲁迅之所以能战斗,恰恰在于他懂得怎么休闲。他喜欢搜集古董、爱自己的儿子、告诉萧红穿红上衣要配黑裙子,很懂生活情趣。

  孔庆东说,鲁迅的可贵之处在于尽管自己不愁温饱,却着力针砭社会弊病。正确解读、理解鲁迅,就等于认识了民族的自我。

  中学生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该如何解决?

  孔庆东语出惊人:“让学生自己去读、去领会,老师的作用是引路,讲得过多会把路堵死。”他说一些老师的讲解让学生感觉到鲁迅每天穿着长布衫愁眉不展,而丧失对文章进行基本的审美:“其实鲁迅作品是灵丹妙药,多读他的文章,可以学习逻辑和修辞。”

  谈到如何写杂文,孔庆东说这是一项“高难武功”,只有具备深厚文学功底,对生活有真切体会才行,否则就会陷入偏激片面境地。

  孔庆东的文章中充满了冷幽默,有学生向他讨教“快乐秘籍”。他的回答很简单:将当下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现在不少学生一到周末就去包房K歌,去外地旅游,他们总是‘生活在别处’,感受不到当下的快乐。”孔庆东说,懂生活的人总将智慧落实于生活,不走极端,更不僵化。

  他还回忆起读大学时常在水房边洗衣边大声唱歌的情景:“那时好几间水房连在一起,共鸣的效果好极了。”

  链接:

  [孔庆东] 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祖籍山东,系孔子第73代直系传人。1983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钱理群先生的开山硕士、严家炎先生的博士,主攻现代小说与武侠小说。著作有《北大往事》、《47楼207》、《口号万岁》等,开“大众鲁迅”研究之先河,让鲁迅从“神坛”走进民间。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