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废待兴到不断改革进步 高考30年5个关键时段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9日09:22 南方网
王晓倩

百废待兴到不断改革进步高考30年5个关键时段

资料图片

  高考30年5个关键时段

  30年,从百废待兴到不断改革进步,承载了太多历史使命的中国高考制度一步步成为着整个社会的润滑剂。30年的变迁,高考制度在争议中变迁,在争议中发展,从未停止。

  1977年12月10日

  关键词:恢复

  无需再赘述这样一个时间、这样一个决定所带来的深远影响和意义,恢复,是一切的开始。

  大事件:1977年12月10日恢复的高考,考试办法基本沿用“文革”前的考试办法,文理分科。文史类专业考政治、语文、数学、历史、地理、外语;理工类专业考政治、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外语、生物。但是,由于准备工作来不及,1977年的高考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命题。文理两类都只考政治、语文、数学,文科加考史地,理科加考理化。

  当年报考人数最终达到570万,录取人数是27.297万人,考试录取比例只有29∶1.1978年,又有610万人参加了刚刚恢复的高考,两次总计1180余万人的招考创下了中国乃至世界考试史上的纪录。

  1983年—1985年

  关键词:修复

  如果说,1977年的恢复,是一个新希望的开启,那么从此之后的数年间,从各个环节不断修复和完善已经中断长达11年的高考制度,成为中国教育部门的当务之急。

  大事件:1983年,教育部正式提出“定向招生,定向分配”的方法。规定在中央部门或国防科工委系统所属的某些院校,按一定比例实行面向农村或农场、牧场、矿区、油田等艰苦行业的定向招生。1985年,又规定:可以从参加统一高考的考生中招收少数国家计划外的自费生。

  这样,一向由国家“统包”的招生制度,就变成了不收费的国家计划招生和收费的国家调节招生同时并存的“双轨制”。

  除了招生制度发生的根本转变,在会考制度和考试方法上的改革,也已逐渐呈创新之势。1984年,上海开始着手进行高中会考制度的试点改革。

  而针对传统高考命题水平良莠不齐的现象,1985年从美国引标准化考试,并于当年首先在广东省进行了英语、数学两科的试点。

  1985年以后,高考改革的总体趋势是减少高考科目的方向发展。先是将理科7门、文科6门各减为3+2共5门,上海则实行3+1共4门的方案。同样是在1985年,国家教委决定在北京大学等43所高等学校进行招收保送生的试点工作。

  1988年—1993年

  关键词:标准

  在不断完善之中,高考制度逐渐加快了标准化改革的步伐,并以1993年为界,完成了其从实践到实施的过程。

  大事件:1989年,从美国引进的标准化考试经过在广东省的试行后逐渐总结出自己的特色,经过四年的成功试验。1989年8月,国家教委决定将标准化考试逐步在全国推行。

  1993年,国家教委考试中心在多次讨论和试验后,规定标准分数制度由省级常模量表分数、等值量表分数和等级量表分数组成。

  1996年—1999年

  关键词:涨,长是“涨”,也是“长”。

  众多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具有标志意义的事件,均发生在这个时间段。从免费到收费,从千军万马挤独木桥到大规模的扩招初现,进入到20世纪,无论是在入取数量上,还是学校的收费水平上,都已全面与社会与时代的变化“接轨”。

  大事件:首先是入学费用的增长。1996年,中国高等教育试行并轨招生,高校学费开始增加。1997年高校全面并轨,学费年增长幅度达到了30%,甚至50%。到2000年,一直由国家“全包”的师范专业也实行了收费上学,标志着招生并轨改革的落幕。

  而这一时间段,1999年广东省又试行了“3+X”科目设置方案,语文、数学、外语三门为必考科目,根据考生的报考学校要求再从其余六门科目中另选“X”科(因96.53%的考生将“X”选为一科,该方案几乎变成了“3+1”模式共4门)。此后,3+x在中国全面铺开。

  考试的时间,也由一年一次,增加为一年两次。1999年12月18日,教育部决定2000年1月19日-21日在北京、上海、安徽三地市进行春季高考的试点。

  随后衍发的扩招,成为中国高教史上,另一个备受好评,但也饱经争议的制度。

  2001年—2007年

  关键词:开放

  重新恢复后一步步走向而立之年的高考制度,开始以开放的姿态增添了诸多自主与人性的制度。没有人能回避高考制度发展至今所存在的弊端,正如没有人能否认这种相对公平的竞争方式带给整个社会的发展之路。高考,争议着、继续着、改变着。

  扩招所带来的教学资源的扩大让更多的人有了走进大学校园的机会。2001年4月2日,教育部宣布取消高考考生年龄和婚姻限制。而2003年,北大、清华等22所高校被赋予5%的自主招生权。2007年,自主招生的高校扩大到了53所。被动被考生选择的高校有了更多的自主权利,高校生源的构成更加多元和具体。考生们也有了更多的选择,2003年,国家教育部允许香港高校在内地自主招生,赴港念大学,在2006年形成了一个小高峰。

  自主,还体现在了考试的内容上,2003年,北京、上海两地试行高考自主命题后,2006年的高考考场上共有15个版本的高考试卷,最能体现地方特色的作文,更是呈现出“百家争鸣”之势。

  而社会越发展,考试也越来越不成为一项“严酷”之事。还是在2003年,为了消除炎热天气给考生带来的发挥失常的隐患,高考第一次从炎炎的7月,提前了整整一个月,从此改为6月7日。

  专家支持: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刘海峰教授 

(编辑:木头丫头)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