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说不尽的“小高考”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0日09:06 扬子晚报
4月9日,江苏2008年高考学业水平测试考完最后一门科目,备受社会关注的“小高考”随之成为过去时。然而,“小高考”首次登场亮相,尽管只有短短一天半,却牵动全省至少五十万家庭的神经,牵动学校、教师等各方面的视线。毕竟,高考是天大的事。对“小高考”,人们有很多话要说,有很多建议要提。让高考制度设计更科学更合理,是大家共同的期盼。 家长眼中的“小高考” □ “6A+10分”应改成“累进加分” 金陵中学学生家长钱女士:“6A+10分”应改成“累进加分”,这样既可保证“小高考”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初衷实现,又能激励所有学生向上“冲一冲”。 我女儿学的是文科,此次学业水平测试考的是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小高考”这根“指挥棒”,之所以让学校、学生和家长紧张,最主要就两条:第一,考生学业测试4门课必须都达C,才能拿到高考“入场券”;第二就是“6A+10分”——在480分高考总分中,10分占的权重很大,引得学校、学生纷纷追逐。有的学校甚至提出50%以上的学生都要争取加10分的目标,素质测试因此演变成高考应试。 “6A+10分”对于那些考了5A或4A的学生是不公平的,5A+1B或4A+2B的学生跟考了6A的学生差别有多大,相信大家心里都有数,就因为他考了1个B或2个B,就1分不能加,对其打击是很大的,这样还会产生“反激励”效果:只要有1门是B,后面就不想再考好了,只求“保底”,反正考得再好也加不了分。这样的后果与设计者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 如果“6A+10分”改成“累进加分”,就能避免这样的消极后果。具体操作方法可为:0.5为一个级差,1A加0.5分,2A加1分,以此类推,6A加起来就是10.5分,只要学生努力就会有收获,这样可激励所有考生向上“冲一冲”,这样做更公平、更科学。 □ 取消“6A+10分”或改为“选修课加分” 金陵中学考生家长黄先生:学业水平测试之所以演变成“小高考”,跟“6A+10分”关系最大。如果没有“6A+10分”,学业水平测试就轻松多了。因此,真要减轻学生负担,就应取消“6A+10分”或改为“选修课加分”。因为选修课对学生高考文、理科取向有更重要的参考价值,更能反映学生的强项。比如,考理科的学生选修物理外加一门化学或生物,这两门选修课才是理科学生的“标志”,给这两门课考得特别好的学生加分,相信大家都不会有意见,既公平又可以减轻学业水平测试的竞争,从而真正起到“减负”的效果。 对那些4门必修课没全过关需要“补考”的学生,有关部门最好能参考原先会考“补考”的做法,即过两三个月就安排“补考”,而不要拖到明年高考前,否则需要“补考”的学生心理负担会非常大。 学生眼中的“小高考” □ “小高考”过了,“大高考”也不怕了 南京田家炳高级中学朱同学:从开学到现在,我2/3的精力都花在测试的4门科目上,每天晚上都要弄到11点多钟。而且,这段时间,语、数、外老师都不敢布置作业,怕影响测试科目的复习。考试前,我们文科班学生压力尤其大,当初不选理科就是因为理科学不下去,现在门门都要过,害怕很困难。现在考过了,我觉得没想像的难。这样,我对以后的学习更有信心了,“大高考”也不怕了。 □ “小高考”的应试味多了点 南师附中江宁分校高二8班学生孙广、王刚:考试前,我们真紧张,因为觉得对个人的前途影响比较大,每门课都复习得很认真,从前面背到后面,又从后面背到前面,生怕漏了什么。拿到考卷后,悬着的心就放下来了,考的大部分是基础的东西,都复习到了。 说实话,“小高考”是有利于全面发展。以前会考时,同学们对高考不考的科目都不太重视。我们选修的是物理和化学,但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和复习,历史、地理、政治课还是学到了不少东西。要说有什么不足的话,那就是“小高考”的应试味毕竟多了些,为了应试,影响了语、数、外的正常学习;一到高二下学期,考过的必修科目课不学了,学到的东西可能很快就遗忘了。 教师眼中的“小高考” □ “6A加10分”是把双刃剑 扬州大学附属中学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吴育杭:“6A加10分”,合不合理?是合理啊。“考什么,教什么,学什么”,这是高中多年的惯例。明年只考语数外,如果不把“小高考”跟高考录取挂钩,通过即可,还有多少学校能开足学业素质课?我是教物理的,昨天物理卷子想拿A不容易,靠突击很困难。这就传递导向:你想拿高分,平时不努力是不行的。因此,一个学生如果门门拿A,那的确是全面发展的尖子,给他加10分,完全应该! 不过,现在有很多学校下指标,要“60%的学生拿A加分”,不惜停其他课应对“小高考”,这就有些不切实际了。他们重视“小高考”,并不意味着真正重视全面发展——只是盯着对本科率产生影响的A而已!很多学校,语数外每周普遍增加两三课时,而物理、历史这些素质课,从总体上是压缩的。 □ 别拿得A多少评价学校 省教院附中常务副校长孙汉洲:6个A可以加10分,在学校、老师、家长中制造了紧张气氛。在高考时,1分就决定是上本科还是上专科,10分就决定是上一本还是二本。而目前家长的期望值比较高,总希望孩子能上好大学。以前会考也好,综合考试也好,学校、老师都轻松。现在学业水平测试则变了形,变成了“小高考”。要得多少A就可以加分,这不仅给老师、家长增加了压力,而且教育行政部门可能以一个学校得A的多少作为评价手段,所以学校校长也有压力。其实,完全可以取消加10分这种做法,以避免学生过早地进入高考状态。 □ 学生增负老师也增负 江苏省泗洪中学高级教师刘国志:从首次“小高考”看,对教学的推动作用还是很明显的,它从根本上革除了以前会考的弊端。以前的会考制度已流于形式,很多学校靠作弊赢得会考通过率,第一次考试通过率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点几,补考后,几乎人人过关。这样,高考不考的科目,孩子不学了,学校也干脆不教了,只开高考5门课,反正能让考试就行。有了学业水平测试,从命题到考试、阅卷、成绩处理都全省统一,各方面的组织跟以往高考一样严格,再说还有10分的加分,学校、教师、学生、家长都重视了,测试的科目学生不学习、学校不开课肯定不行。 “小高考”也有负面影响。一是把一次高考变成了两次高考,教师和学生的负担都加重了。为了应对考试,寒假以来很多学校停课备考,对教学秩序影响很大。二是“小高考”结束后学校只上5门课了,5门课任课教师的教学量陡然增加,比以前几乎增加了一半。 高校眼中的“小高考” □ 换个考法就能减负不切实际 南京大学金陵学院副院长钱钟教授:高考就是竞争,只要还是用考试选拔人才,哪怕是不断改变高考的形式,也不太可能真正减轻学生负担!高考压力大不大,不是看考试怎么考,关键还是看社会就业压力大小。“小高考”气氛紧张不亚于高考,学生熬夜备战,辛苦程度不亚于高考,充分说明了这点。 当然,学业水平测试变考分制为等级制,破除分分计较,这是个与国际接轨的好思路。在欧美,高校招生往往不是比总分多少,而是看等级。一条线排队,1分都能拉下很多人,招生是很方便,但是容易使天才错失机会。成绩差一分,不等于能力差一等级。 江苏高考新方案,给高校招生更多自主权,不同学校、不同专业对六门学业素质课的等级要求,完全可以自己把握,但是当学校自由裁量权扩大,社会监督一定要跟上。在同一个等级段内,取谁不取谁,这个弹性用不好变成腐败弹性! □ “小高考”跟录取挂钩是难题 南京大学学生处副处长赵清:江苏2008年高考改革方案,是全国最全面,最复杂的方案,符合高考体制多元化评价、多样性选拔相结合的精神。但有个很大的难题:水平测试成绩怎么在高考录取中体现出来?怎么跟录取挂钩? 按省里的方案,考生取得6A,在录取时可加10分。那么究竟有多少人能加到这个10分?我们心里没有数。另外,6个A加分,那么得5个A、4个A怎么办?这些也没有答案。所以,我们希望教育部门尽快把相关数据给我们,这样,高校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招生方案。 对于招生中这三块成绩的权重,语数外三门的总分肯定是录取的主要依据。学业水平测试成绩,要与录取挂钩,名牌大学可能会提出相关门槛。而综合素质评价,不可能在录取中体现,只能是作参考。 专家眼中的“小高考” □ 死揪的路走不通了 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基教所所长彭钢:高中教育是希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学业水平测试更看中学生的素养与能力。高考改革新方案,是与高中新课改、与素质教育相配套的方案。不过,也有人认为,新方案强调语数外,理科学生就吃亏了,农村学校和苏北的学校也吃亏了。确实,语文、外语,死背不一定能考高分,大中城市的文科老师相对来说也占优势。但这正说明了一点:今后,死揪的路走不通了。这不正符合素质教育的方向吗?对于农村师资的问题,今后要逐步配齐。 □ 选拔1.80米以上的,1.60米的也入围? 南京大学高教研究所教授龚放:就南京大学而言,每年在江苏省招收的1600名学生,大体上从全省考生的前3000名(甚至前2500名)中遴选。而新方案如果实施,我们面对的物理、历史测试得了A等级的考生,可能是全省前1000名,也可能是全省第50000名!这将使大多数重点本科院校面临无从辨识、盲目选材的尴尬局面。打一个不够贴切的比方,就像天安门国旗班战士的选材,身高标准本应在1.80米以上,现在如果让1.60米以上者都进入候选之列,选材者还无从辨识,则遴选结果可想而知。另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是,由于缺乏相应的明晰度,就可能为高校招生中“上下其手”、“关系录取”提供“运作”的空间和可能。 (摘自龚放《对江苏2008年高考新方案的质疑和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