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鲁缘何来沪“抢”生源?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5日09:55 大洋网

  前天,美国6所“常春藤”大学——耶鲁、斯坦福、杜克、芝加哥大学、达特茅斯学院、威尔斯理学院的招生机构人员,聚集复旦附中,举办招生说明会。

  耶鲁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谢培德说:“耶鲁愿意为更多中国学生敞开大门,希望此行有所收获。”

  近年来,复旦附中、上海中学、华师大二附中等中学,每年都有不少学生被世界名校相中。国外名校为何热衷于到上海录取学生?在国际教育舞台上,中国的中学教育是怎样一种形象?

   “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让我们领略到多样的风采”

  一直以来,国外名校对中国学生的普遍印象是,“聪明刻苦,谦虚好学,基础知识扎实”。如今,他们发现,来自中国名牌中学的学生开始有了新变化。

  芝加哥大学宣讲人员介绍,这已是她第二次登门复旦附中。芝加哥大学录取学生,除了重视基础学习能力外,还看重学生的领袖能力、公益活动经历、创造性思维能力、艺术和体育特长等,“复旦附中不少学生在这些方面表现突出”。

  耶鲁大学有关人士说:“我们挑选学生看重他的特点或特长。比如,某一学科发展超常,对国际问题感兴趣等。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让我们领略到多样的风采。”他指着在一旁担任翻译的复旦附中高三女生秦瑞之说,“这个女孩去年来美国做交流生,很好地展示了文化大使的风采,她已经被我们录取了。”

  青睐优秀中国学生的同时,国际社会也开始关注中国的素质教育。

  前不久,美国《纽约时报》星期天杂志以超过20页的篇幅,刊发了题为“新教育”的特别报道。作者采访复旦附中毕业生汤玫捷在哈佛的生活。这个女孩带领她的团队,在上海成功举办了中美学生领袖峰会。作者评价:“这个女孩的‘成功’,展现了中国素质教育的成果”。

   “优秀学生并非靠某种模式培养出来”

  《纽约时报》星期天杂志评价:“中国的教育者们正努力将西方教育所强调的批判性思维、全面发展和领导能力等,融入他们的教育传统。中国学校努力在各方面塑造公民素质,为学生的道德、文化和科学潜质提供发展空间。”

  素质教育带来的变化,正从“唱唱跳跳”的课外活动,深入到课程教材改革。沪上一些中学大胆探索。

  复旦附中每年为学生开出百余门选修课,学生可按兴趣自由选择。哪怕是“小众化”的服装设计课,只有十几名学生选修,照样开课。学校“百年历史”选修课,由语文、历史、地理等学科老师轮流讲授20世纪的人类历史。这门课没有标准化考试,但学生需要大量阅读、做读书笔记。复旦附中校长谢应平认为:“优秀学生并非靠某种‘教育模式’培养出来,而要提供良好土壤,让他们脱颖而出。”

  知道“CPS”社会实践课程吗?由上海中学独创,即创造(creativity)、实践(practice)、服务(service)。该校4名学生开展“上海无障碍环境”调查,半年里跑遍地铁、上海博物馆等82处公共场所,克服种种困难,绘制出无障碍设施地图,广受社会好评。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更为重要”

  有一段对话很有意思:一位院士与某中学尖子生座谈,问一名学生,“你物理学得怎样?”学生答:“学得不怎么好。这次考试得了99分,没得100分。”院士说,“干嘛这么看重分数,99分与100分没什么差别。”学生反问:“如果高考差一分不达线,大学会录取我吗?”

  冲破“分分计较”,上海高校开始了破冰之旅。复旦大学、上海交大“自主招生”试行了两年,其选材标准让人们对素质教育有了更深理解。复旦大学校领导多次去耶鲁大学考察,看他们怎么选拔优质生源。

  “猫与

冰箱有什么共同点”、“请你构思一下在太空的洗衣机结构”……这些怪问题,出现在交大自主招生面试中。学校设立面试环节,就是希望改变学生过分追求标准答案的倾向。“掌握知识点固然重要,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更为重要。”

  高考,一直被认为是推进素质教育的瓶颈。然而,近年来这一指挥棒也已开始悄悄“转向”。

  上海高考考题,“素质味”越来越浓。例如,考题会设计社会生活情境,“生活垃圾分类”、“登山运动员手表玻璃破裂”等现象,让你用物理、化学原理来解释。考历史,不是就史论史,而是考查学生能否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现实。

  升学压力依然存在。但一个观念开始普及:应对高考,“题海战术”不管用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思考。

   “如果有一天,优秀高中毕业生中有人愿意进职校深造……”

  有人困惑:一般中学的生源质量不如重点中学,素质教育如何搞?

  闸北八中校长刘京海认为,一般的学校在推行素质教育方面也能大有作为,虽然这要比重点中学难度大。老师要研究课堂教学如何“减负增效”,从而腾出时间培养学生兴趣爱好,锻炼能力。同时,要改变“填鸭式”课堂教学方法,引入启发式、讨论式教育法,培养学生思考、辨析、质疑等方面能力。

  家长,对于素质教育也抱有疑虑。复旦附中不时收到家长“投诉”:学校作业布置得太少、孩子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影响了学习。有的高三学生家长希望学校宿舍延迟晚上熄灯时间,学校没答应,家长就在校外租房,方便孩子“挑灯夜战”。

  教育部等部门去年9月公布“素质教育系统调研报告”,指出素质教育面临的难题:我国人才成长道路相对单一,就业竞争和人才选拔日趋激烈,这种压力层层传递到教育内部,使中考、高考竞争升温;“重智育轻德育、重学历轻能力”的社会倾向仍存在;目前的劳动用人制度和社会分配结构中,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作用还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如果有一天,我们的优秀高中毕业生,不再统统挤北大、清华,而是有一批人愿意进职业技术院校深造,那么中国的经济就会发展得更好。”杨福家院士的话意味深长。

来源:
解放日报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