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要求部属高校下调所在地招生比例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6日02:13 新京报

  本报讯(记者 郭少峰)昨天,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表示,今年教育部要求教育部所属高校在其所在地招生名额分配时下降2个百分点,这部分名额倾向于西部地区。同时,教育部在中西部地区所属的高校还在学校所在地的省份增加4%的比例。

  在昨天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表示,教育部今年要平稳推进改革,让人民群众对高考更加满意。

  在回答本报记者提问时,王旭明解释说,今年教育部要求所属的高校在其学校所在地招生比例下降2个百分点,同时将这2个百分点所占的名额拿出来倾向西部地区。

  王旭明还说,在此基础上,教育部还要学校所在地在中西部省份的部属高校在其所在地增加4%的比例,“通过这样一个办法来促进中西部地区教育共同发展”。

  他说,

高考招生名额分配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也是教育部在积极探索的问题。

  王旭明认为,除了国家做出的努力,学校在招生生源分配上也有自己的层面。

  他还解释说,生源分配是一个复杂的、多种因素的问题。学校主要考虑生源质量,不是短时期内测定出来的,是长期的监测和积累的结果,“在这方面还要做更多的工作”。

  据了解,北大今年招生计划为3000人,其中在京招收300人;去年北大招生计划为2650人,而计划在京招生307人。

  另外,在昨天的发布会上,教育部体卫艺司学校体育工作处调研员王龙龙批评说,体育考试现在也成了一种应试教育,家长和社会功利心太强,体育工作讲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教育部目前正在推广体育考试,并将其成绩计算在中考分数内。

  ■相关新闻

  “国家机关招大学生应免求职费”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负责人表示,正同有关部门沟通协调希望出台相关政策

  昨日,国务院在京召开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

  今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达495万人,就业形势严峻。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近日专访了教育部高校学生司负责人。这位负责人认为,结构性矛盾是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题的症结所在。

  求职成本太高

  希望国家机关免费招聘

  记者:不少大学生反映求职成本太高,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司:有研究机构做过统计,毕业生的求职成本人均1000元左右。这些钱主要用在路费、报名费、考试费上面。工作还没找到,钱先花了不少,这对毕业生心理造成很大伤害。我们发现,虚假招聘已经成为一些单位牟利的手段。对此我们高度关注,正在积极同有关部门沟通协调,希望出台政策,使政府主管的就业服务机构全部免费服务,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招聘大学生实行免费。

  同时,我们还正在呼吁社会上的用人单位,免除大学生求职的相关费用。大学生还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在求职阶段向他们收费是不合适的,不论企业、国家机关还是事业单位,作为人才招聘方,本来就应该负担招聘成本,这也是用人单位公益心和负责任的表现。

  大学生当搓澡工

  其实没必要大惊小怪

  记者:前不久,大学生当搓澡工一度成为舆论关注的热点,更早还有名牌大学毕业生卖肉、擦皮鞋、卖鸡蛋的。你如何评价这些人的就业选择?

  学生司:其实没必要大惊小怪,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大学生的初次就业。大学生毕业后无论干什么,只要能选择正确的人生方向,都应当鼓励。我们要看到,同样是做基础性的工作,大学生与没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是不一样的。大学生擦皮鞋擦出了连锁店,养猪养出了几百万元的效益,电脑养鸡出了亿元户,志愿者当上了村委会主任,这类例子很多。他们自身素质高,能够迅速掌握行业规律,发现商机,提高技术、管理、服务水平。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通过看似不起眼的工作起步,脚踏实地奋斗,实现了人生价值。

  高校扩招就业难

  不上大学就业压力更大

  记者:还有人将大学生就业难归咎于高校扩招。这个问题你怎么看?

  学生司:这更需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就业形势严峻是我国面临的一个长期问题。据劳动部门的数据统计,每年城镇新增就业岗位约900万,而需要就业的人数达到2400万。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实际上是全社会就业压力传导的结果。单就大学生来讲,不上大学也要就业,而且如果没有经过高等教育阶段的文化、技能培养,可能就业能力总体上还要低些,那么这些孩子可能面临更加严峻的就业压力。

  据新华社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0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