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少年越南担当志愿者 助人为乐帮助贫民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4日07:50 荆楚网-楚天都市报

  荆楚网消息(楚天都市报)(见习记者范宁)凌晨5点起床、挤狭小的卡车送饭……在越南胡志明市的志愿者经历,让刘元和徐柠汐难以忘怀。

  他们分别是省实验中学和武汉外校的高三学生,均以优异成绩被美国高校录取。今年4月20日到5月4日,他们和英国、加拿大等国志愿者共13人,奔赴越南胡志明市。一行人中,他们年龄最小。

  给病人和穷人送饭

  凌晨5点,他们就得起床,坐上36路公共汽车,到食物装配中心,将饭菜打包或装桶,分发给5座医院上千病人及其他被救济者。刘元说:“门外写着‘Free Food for Poor’(给穷人的免费食物),每次看它我都很激动,觉得我像是联合国救援署的人员!”

  上午10点,他们坐微型卡车去食品分发点。两个人和5桶食品挤在狭小的车厢里,“手脚‘见缝插针’地放,还不敢碰滚烫的饭菜。”徐柠汐说。

  分发点只有七八平方米,没有空调,36摄氏度的气温和热气腾腾的饭菜将这里变成了“桑拿房”。300多人排成长龙,在门外烈日下等候。两人刚想喘口气,面前已经摆了一堆等待装满的空碗。

  遭遇双重考验

  “我以为志愿者像个扶穷助困的英雄,但感觉上我和食堂大厨差不多。”刘元调侃说。重复工作一周后,两个少年发现,志愿者工作并非想象的那样有趣、刺激,而是乏味、没有“成就感”。

  这时,徐柠汐感冒了,高烧38度,躺在床上只喊“我要回家”;远在中国的徐妈妈急得跺脚:“还不赶紧回来!”

  有两天时间,他们没有到配送点去,而在犹豫是否继续。看到那些坚持着的外国志愿者,他们意识到,自己其实已经在代表中国,如果退缩,就是给中国人丢脸。他们选择了坚持:“条件再艰苦,总不能示弱吧?”

  离开时,对这座西贡河穿越的城市,两人已开始怀念。刘元感叹,这是一次完全不同的生活体验,能够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做一点事,他很有“成就感”;而徐柠汐说,尖顶白墙的法式建筑、满大街如潮涌动的摩托车,还有美味的炸鱼和法式面包,这番景象,还会在梦里重逢。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