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岑王老山:"放雉归山"成活百多只黑颈长尾雉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04日02:46 广西新闻网

  岑王老山自然保护区将人工驯养繁殖的黑颈长尾雉野化训练

  “放雉归山”成活百多只黑颈长尾雉

  广西新闻网-南国早报记者 唐湘屏

  9月18日,记者一行来到了百色市岑王老山自然保护区。葱郁山林里,住着的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长尾雉(俗称哑巴鸡、聋鸡)。而其中大部分黑颈长尾雉,是由人工驯养繁殖后引入山林并繁衍下来的。

  连续放养了300多只长尾雉

  据介绍,目前岑王老山自然保护区的长尾雉数量已经十分稀少,许多原分布区的长尾雉已经灭绝了。为保护和恢复长尾雉的野外种群数量,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和自治区林业局建立濒危野生雉类繁育基地,启动了黑颈长尾雉的再引入计划。从2003年至2005年,已经连续放养了3批共300多只长尾雉,成活下来的有100多只。

  自然界遵守优胜劣汰的自然淘汰法则,“人造”野生动物,会不会破坏山林的生物链?新疆某保护区也采取同样的方式来保护野马,结果导致野马泛滥成灾,黑颈长尾雉会不会重蹈覆辙?广西岑王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张国革告诉记者,黑颈长尾雉的减少很大程度是人类猎杀造成的,因此,人工驯养繁殖后再投放山林,是挽救性地保护黑颈长尾雉,不会破坏大自然的生物链。

  张国革肯定地说:“目前我们放养的长尾雉数量并不多,而且它们的自我生存能力较低,存在不少的天敌,不可能像老鼠、福寿螺一样泛滥成灾。”

  先野化训练再“放雉归山”

  放养黑颈长尾雉,首先得对其进行野化训练。长尾雉先在濒危野生雉类繁育基地长到500克左右,再被送往岑王老山自然保护区。

  9月18日,记者团穿过茂密的树林,潺潺的小溪,来到一个环境清幽四面环山的山谷中。护林员兼饲养员吴鸿敏告诉记者,他们以几棵大树做支撑,用铁丝围成一个面积约150多平方米,高约10米的网笼,既可以集中喂养长尾雉,又能让它们接触到野外环境。

  为了让长尾雉在食物上适应野外生存,工作人员给它们投的食物由原来的精饲料、玉米改为各类草本植物和酸枣、悬钩子等各类野果。等到长尾雉基本具备了野外生存的条件,工作人员就在网的一角开一个口子,让野化后的黑颈长尾雉在自然的状态下回归到大自然。

  在野化训练期间,工作人员每天坚持观察,看长尾雉们能吃多少,什么时候下树吃东西,什么时候上树休息等。短短的两三个月,他们与长尾雉有了感情。吴鸿敏告诉记者,当第一批与自己朝夕相处的长尾雉放归山林时,他很是不舍。有两只恋恋不舍,死活不肯走。吴鸿敏就又将它们养起来,自己掏钱买玉米、饲料,精心喂养它们,直到第二年和下一批长尾雉一起放归山林。

  放养后继续跟踪保护

  放归山林后,长尾雉能不能适应真正的野外生活,能不能生活得很好,让研究人员和护林员们牵肠挂肚。他们会对放养的长尾雉会进行长期跟踪。

  野猫和老鹰是长尾雉的天敌。一次,吴鸿敏看见在一只长尾雉的不远处,埋伏着一只野猫。突然,野猫向长尾雉扑过去,他的心提到了嗓子眼。所幸,长尾雉有所戒备,及时跳开了,吴鸿敏长舒了一口气。还有一次,吴鸿敏看见一只老鹰在空中盘旋,想俯冲下来抓长尾雉,而长尾雉没有丝毫觉察,还在悠闲地踱步。吴鸿敏赶紧摸起一块石头,将老鹰赶走,长尾雉才幸免于难。

  除了大自然的天敌,长尾雉还受到人类猎杀的威胁。2004年4月份,有人在山林里放了一只夹子,把一只长尾雉的脚夹断了。吴鸿敏和同事轮流在山林里整整守了9天9夜,却始终没能守到偷猎者。还有一次,他们看见4个人背着猎枪走进山林,赶紧上前收缴猎枪将人赶走。

  别一把镰刀,拄一根竹竿,背一点干粮,吴鸿敏和几位护林员,每天扎进密林中,默默守护着黑颈长尾雉。“黑颈长尾雉是国家濒危珍稀野生动物,我希望它们能在这里生存下来,过得幸福。”吴鸿敏动情地说。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