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给海水“洗澡” 用卫星捕鱼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02日16:28 新民晚报
1912年,著名民族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和著名教育家黄炎培在吴淞炮台湾创立江苏省立水产学校,成为上海水产大学的前身。今天,已走过了95年风雨历程的上海水产大学围绕“水科学”著就诸多新篇章。把论文写在江河湖海上,科研成果留在农户家,这是水大师生的心愿。 城市水域“洗澡”变清 今年新开放的金山城市沙滩,吸引了不少市民去踏波逐浪。人们在戏水时发现,海水清澈得让人吃惊,水里的鱼和海底石头清晰可见。然而,去年这里的海水透明度只有0.5米,水质为5类。上海水产大学的专家们种下了60亩海藻,给海水“洗澡”。到今年上半年,海水透明度达到6米,水质上升至1~2类之间。 2006年,上海水产大学成立“水域环境生态工程研究中心”,集聚了一群治水高手,开展水域环境监测与生态安全评估、景观水域生态修复、集约化养殖污染控制、水域养殖生态调控和海洋生态修复。 中心主任何培民告诉记者,5年来,研究中心承担了70多项水域环境生态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科技开发工程项目,涉及上海延中公共绿地、崇明东滩自然保护区、苏州河、上海滴水湖D港、北京中南海后海、浙江千岛湖、云南滇池等著名水域景区环境,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 研究中心还为世博专门研发了“浮动绿岛”项目。“浮动绿岛”就像一只大花盆,根据水体的大小可以设计不同尺寸,“岛”的上部是挺水植物,可以吸收水体营养源,中部的一个网状笼子里,住着鱼、螺等动物,底部住着虾、蟹、贝类底栖动物,用它们来吃掉水里的微藻。目前,“浮动绿岛”正在白莲泾里试验。 卫星遥感远洋渔情 身在上海,只要十几分钟的时间,就能“看见”太平洋上的渔情信息。听来是不是有点不可思议?去年,上海水产大学成立中美海洋遥感与渔业信息研究中心,借助卫星遥感这只“千里眼”,远距离接收渔情数据。 海洋学院副院长陈新军教授介绍,我国远洋渔业开始于1985年,目前有1000多条渔船在三大洋上作业。但是单位渔船的渔获量和经济效益远远低于国外的同类作业渔船,主要原因在于观察鱼群和掌握中心渔场的手段远远落后。美国、日本等国家利用卫星遥感所获得的实时海况进行渔情预报,降低了寻找作业渔场的时间,提高了渔获量。因此,上海水产大学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卫星遥感地面接收站及其软件系统,瞬时便能掌握远洋渔业资源分布情况。 生态养蟹保护环境 2004年,生命学院的王武教授被聘为全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水产养殖行业首席专家,李应森教授被聘为农业部渔业专家,他们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向养殖户传授养出好蟹、放心蟹的“诀窍”。 传统水产养殖生产工艺是片面强调消费者,忽视分解者和生产者,其生态系统极不平衡。例如湖北洪湖,由于大量发展围网养蟹,螃蟹将湖中水草消灭干净,水质迅速富营养化,其后果是蓝绿藻大量繁殖,湖泊产鱼能力进一步下降,商品蟹品质日益下降。近年来,水大教授一直在安徽、江苏等地推广生态养殖技术,合理安排养殖结构和产品布局,尽可能减少燃料、肥料、饲料和其他原料的投入,并获得生产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能源再生利用、经济效益四者结合的综合性效果。 根据示范户交出的“答卷”,河蟹生态养殖技术与国内常规河蟹养殖技术相比,成活率提高15%,个头是原先的1.6至1.7倍,每亩技术经济效益是常规养殖区的9.8至14.8倍。本报记者钱滢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