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一小学首创“父子契约”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1日09:37 浙江在线

  “5+2=0”在数学上不成立,但在教育学上却被老师和家长接受:一个星期2天的家庭教育如果失败,将会抵消前5天孩子在学校的所学,尤其在孩子习惯的培养上更是如此!怎样让“5+2=7”,有些学校感到爱莫能助,毕竟放学后“唱主角”的是家长。

  在拱墅区和睦小学,学校通过一份“父子契约”把“手”伸进了家庭,让爸爸和孩子互相订立坏习惯改正的合同,对家庭教育进行起“遥控指挥”。一个学期实行下来,如今这道算式在学校已经有了新答案:“5+2>7”。

  契约由来

  家长经常来学校求助

  请老师出面说说孩子

  “他就喜欢边吃饭边看电视”、“平时作业及时完成,但到了周末一拖再拖”、“不刷牙就要上床”……平时经常有家长跑来学校求助,请老师出面说说孩子。因为就算家长磨破了嘴皮,坏习惯还是我行我素,而老师稍微说两句,孩子就会当回大事。

  老师从孩子的回答中看出些端倪:“我爸爸也经常捧着饭碗看电视”、“妈妈不高兴会朝我出气”……于是经过商量,学校结合一直在开展的“爸爸教育”活动,在全校推出“父子契约”,甲方是爸爸,乙方是孩子。在一个学期内,各自要求对方养成或纠正什么习惯。最具“威慑力”的是,每周学校都会发一张反馈单,让双方进行互评,比比看哪位执行得更好。

  契约故事

  粗心儿子和急脾气老爸

  拿到契约当晚,二(2)班陈子航的一家三口就召开了家庭会议,讨论父子最急需改的习惯。有老师壮胆在先,儿子陈子航直言不讳,给爸爸定了两条最大的不良毛病:第一,“走路背没挺直,这样爸爸就长不高了”,第二条,“脾气急,辅导作业有时会骂人”。爸爸对儿子也是两条要求:作业粗心、胆子不够大。双方签名通过。

  妈妈主动请缨,担任“监督员”工作。公平起见,每周给学校的回馈单得由这个旁观者来填写,谁表现得不好,肯定如实上报学校。

  有了爸爸对儿子的首次道歉

  一页薄薄的契约,成了父子俩的“默契点”。老爸又习惯性地弯背了,儿子一拍,老爸连忙“讨好”地一笑,挺直腰杆。现在他已在朋友面前“吹牛”,几十年养成的坏习惯要被儿子“调教”好了;而隔三差五老爸就会跑到老师那,打探儿子的表现情况,一旦作业中粗心错误一多,当老爸的不用多说,更用不着“雷霆万钧”,只要晃一晃那张纸,儿子马上领会,下次一定注意。

  最激烈的一次“违约”是关于作业的。爸爸辅导了好几次,可儿子还是没弄懂,按捺不住火了:“怎么这么简单的还不会!”儿子一听委屈地哭了,边抹泪边嘟囔:“大人自己也没有做到啊!”说得爸爸内疚不已,十几分钟后,他主动走到了儿子跟前:是爸爸做得不对,下次一定注意。“这还是我平生第一次向儿子道歉。”

  “渔翁得利”的妈妈打了90分

  爸爸和儿子你追我赶,“渔翁得利”的当属妈妈。“以前儿子我管得多,这样一来他爸爸成了主要的。以前他下班回来晚,和儿子说不上几句话,而现在每天一定抽出10多分钟时间和儿子一起聊天一起玩,‘儿子,来跟爸爸说说’,都快成了他的口头禅,儿子特别开心。”妈妈说,给两人的综合表现都打个90分,留个10分的空间让下次做得更好。

  契约功效

  父子的老毛病不犯了

  翻开一纷纷契约,内容五花八门。孩子对爸爸的要求位列前几名的有:少抽烟少喝酒、要早睡早起、要帮妈妈做家务、不能乱发脾气;而爸爸对孩子的要求最集中的是:作业细心、积极回答问题、坐姿要端正、少看电视等。

  前些天学校请契约双方每人给对方写小结,说说这学期的表现情况,从统计情况看,几乎90%以上的甲乙方都对对方的表现“满意”。比如六(1)班的沈仕俊和爸爸,他自己号称“错别字大王”,而另一个号称“吸烟大王”。为了脱掉“大王”的帽子,两人经常面对面“一决高下”:儿子每次在家做作业,一旦出现一个错别字,就得罚抄一篇课文;而在这段时间内,爸爸如果抽一支香烟,包下所有家务。如今一个学期比下来,两人已都能顺利过关。

  夫妻的老矛盾化解了

  最让老师意外的,还是几位监督员妈妈的“总结陈词”,原本家里的一些吵闹,其实不外乎孩子的话题、个人习惯的不同,如今一大一小互相竞争,把原来家里的一些矛盾都化解了,全家特别和睦,给了孩子一个很好的家庭环境。

  听一位妈妈说,老公比较喜欢玩电脑游戏,每天晚上都要弄到深更半夜,到了周末更不得了,晚上迟白天就爱睡懒觉。为这事,夫妻俩吵了很多次,可效果不明显。这次契约一开始,儿子要求爸爸做到的唯一习惯就是“早睡早起”,每天晚上一到9点,就一次次催促他洗漱上床,要不然儿子不肯睡觉。“不做不行啊,他要儿子上课不能做小动作,儿子都做到了,难道他自己做不到。”这位妈妈得意地说。

  契约剖析

  把老师的权威分给家长

  挖掘爸爸这个角色的作用,让他们从教育孩子的配角成为主角,很多学校都在开展这方面的“爸爸教育”,和睦小学也是其中之一。

  校长金英分析,从“爸爸教育”中延伸出来的“父子契约”,其实是抓住了小学生“以老师为权威”的心理,通过学校发契约并定时检查反馈的方式,把学校和老师的部分权威转移到家庭和家长中,让孩子听得进去,让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能够互通。而且有些活动,都是单一的对孩子提要求,家长高高在上地行使监督权督促权,孩子很自然地有一种逆反心理。“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培养好习惯,双方是平等的,孩子何乐而不为。”

来源: 杭州日报 作者: 通讯员 姚建玲 记者 张向瑜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