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国家图书馆拟在高校设古籍修复课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29日01:59  新京报

  本报讯(记者王荟 浦峰) 与三年前相比,我国专门从事古籍修复的工作人员已经从不足100人增加到了现在的300人,但是,人才缺口依然存在。目前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正在与有关高校洽谈,希望在高校相关专业中增设古籍修复课程。

  正在国图举行的“国家珍贵古籍特展”昨天开办了高校专场以及“古籍修复、保护与装帧”沙龙活动。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古籍保护人才缺口很明显,国外的古籍修复一般都设有研究生学历教育,而我国直到最近几年才开始启动大专和本科生教育。

  这名负责人透露,目前,文化部和教育部正在进行沟通,希望在有条件的高校进行培训课程,在有条件的图书馆建立实践基地。与此同时,中国古籍保护中心也正在与两所高校洽谈增设古籍修复课程。

  据了解,2008年,北京大学曾率先在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本科生中开设“古籍鉴定与保护”课,为古籍修复输送高学历人才。

  据初步估算,全国各公藏单位目前收藏的3000万册古籍文献中,大部分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残破,急需修复的古籍超过1000万册。

  ■ 揭秘

  古籍修复也须“可逆”

  昨日在现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籍修复项目传承人杜伟生演示了古籍修复的部分环节。

  “技术难度并不高,重要的是耐心和经验”,杜伟生说,古籍修复分为“揭”、“配纸”、“补纸”、“装订”等基本工序,每道工序中又有多种不同情况存在。比如,“揭”就是要把粘连在一起的书页揭开,但是粘连的原因有很多种。如果书页已经粘成了一块很硬的“书砖”,就需要先用蒸汽将其软化,至于要多长时间才能一页一页完全揭开就很难说了。

  杜伟生介绍,修复古籍与文物修缮一样,“过程可逆”是重要的原则。如果将来发现有更科学更适宜的保护修复技术,随时可以更换修复材料,恢复到修复前的原来状态。

  本报记者 王荟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国家图书馆 古籍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