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北斗”将开启智能交通新境界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03日07:50  东方网-文汇报

  在私家车里装上一个导航仪,基于已经成熟的GPS定位技术,即便车主是“路盲”,都可以轻松完成从A点到B点的驾程。

  而在未来10年,小小的车载导航仪,极有可能颠覆车主现有的驾乘环境——

  试想,两辆驾驶中的汽车,相互之间可以对话。“嗨,我是救护车,请你减速让我先行。”不仅如此,汽车也可以和路面实时对话。“前方道路限速60码,前方150米处发生了车祸,请注意!”

  迎来功能全面升级,小小的车载导航仪不过是卫星导航产业技术发展的受惠者之一。在昨天召开的上海国际智能交通与导航产业科技发展论坛上,很多业界专家预言,随着我国北斗卫星(COMPASS)系统建设的完善,它极有可能在多个导航和位置服务的实际应用领域,打破美国GPS卫星系统导航技术目前占据的“垄断”地位,开启更多战略性新兴产业。

  国产“北斗”,具备超越GPS的明显优势

  正是因为天空中有卫星在工作,GPS导航能为驾车的人们提供指路服务。从上世纪70年代起步发展至今,GPS已被公认为一项较为成熟的定位技术,但与此同时,它仍存有不可掩盖的缺陷:个别时候会产生功能失效的现象;无法实现精确导航,存有服务盲区……

  在导航领域,仅一个GPS系统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要。“为此,我们需要更多的卫星在天上工作,建立一些和GPS类似的全球导航系统,提高导航精度。”据来自中国卫星导航系统专项管理办公室的一位高级工程师介绍,我国正在自主研发、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包括5颗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迄今已成功发射了5颗北斗导航卫星。“北斗”与美国的GPS、俄罗斯的GLONASS、欧洲的Galileo,并称为世界四大卫星导航系统。

  相较于GPS,“北斗”尽管研发起步晚,但其后发优势十分明显,实现了定位系统和通讯技术的结合。“GPS技术只能告诉你‘你在哪里’,而北斗系统不仅让你知道自己的位置,也让别人知道你所在的位置。”

  基于精准定位的信息交换,蕴藏着诸多使用价值。这一技术除了能广泛应用于危险品运输监控、海洋搜救等场合外,还将开启包括智能交通在内的诸多服务新模式。

  据悉,在汶川地震救援和不久前的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救援中,“北斗”就已发挥重要作用——准确报出了重灾区位置,而搜救队员也通过手持终端机传回灾情报告,发布定位信息,提高了救援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根据系统规划,到2012年,“北斗”可具备覆盖亚太地区的定位、导航和短报文通信服务能力,2020年有望覆盖全球。

  产业融合,车载导航将实现功能飞跃

  随着“北斗”在导航技术上的突破以及投入产业化应用,未来5-10年内,导航产业将迎来黄金发展期。“北斗”民用市场开发与产业化专项专家委员会主任曹冲介绍说,导航产业已经引起了资本市场的兴趣,欧洲的一家公司做过相关调研:2008年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的总产值达500亿美元,而到2015年总产值将超过3000亿美元。

  导航技术产业与汽车制造、移动通信等高新产业实现技术融合,已是大势所趋,将开启智能交通的新境界。

  “今后,导航仪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指路工具,它也将在汽车制造时,由选配变成标配,成为汽车内的一个基本部件。”作为一家业内企业,德国大陆集团亚洲总部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导航仪的未来角色将是汽车里的一个传感器,负责收集、处理和发布信息。一方面,它可以和外界来自路面以及地图网络的信息实现互动,及时告知车主与出行有关的多种有用信息,比如即时天气预报、道路限速、限高等需要注意的情况,前方突发的交通事故预警,包括如何根据交通信号灯的时间调整车速、通畅经过路口等智能导航内容;另一方面,它可以与汽车的引擎系统“对话”,从而纠正车主的错误驾驶行为,辅佐车主安全驾驶。

  而一位国内的电子地图生产厂商则分析说,不断完善的卫星导航技术,也将成为测绘行业发展的“助推器”。目前,车主通过导航仪看到的还是二维平面地图,而在未来不久,地图厂商将能从技术上满足一些高端用户的需求,出品精度更高的三维电子地图,为车主驾驶出行提供更多增值服务。本报记者樊丽萍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