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教育部的调研员学点传播学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7日01:56 信息时报 | ||
前天,教育部召开2006年第10次新闻发布会,针对本科生花费问题,教育部财务司专项资金调研员华成刚介绍,现在中国普通高校的学费大概一个学年4000块钱左右,这个收费标准是2000年的水平。 作为熟知内情的专业人士,教育部调研员的回答本可以正确地引导舆论,但结果却是引起了网友的反感:他们愤怒于这种“只知有汉,不知魏晋”的回答,竟然出自教育部调
明明应有效引导舆论,却不幸引来了反感。这种传播现象在大众传播中称为“逆反效应”。在传播学上,“逆反效应”指的是,传播对象所形成的立场和态度同传播者的预期目标背道而驰。对于传者来说,“逆反效应”不仅标志着传播行为的失败,而且也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到自身的公信。我们可以想象,当网友惊诧于教育部调研员的回答时,教育部的形象会在他们的心中出现怎样的变形。 造成“逆反效应”的原因有许多,其中最主要的是传者所传递的信息脱离了接受者的立场、观点、所处的实际情况,以及传者的表达避重就轻、过于含糊。对于一个以调查研究为本职工作的调研员来说,规避以上两个问题,做到客观地反映现实,准确地描述现实,是其工作的应有之意和基本要点。但现实却是,恰恰在这两个决定传播效果的方面,这位教育部的调研员出现了不该出现的失误,进而给网友留下了“把柄”。 具体地说:首先,其结论不真实、不客观。明明现实情况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却对此视而不见以假数字说话,这种无视客观事实的漠然做法,难免要淋到人们的口水。其次,其表达不全面、不准确:人家记者问的是花费,他却只是说学费,难道学生就不用吃饭不用住宿了?这些花费对家庭来讲,也是一个沉重的负担。而且,在表达时还使用“左右”、“基本”这样的模糊字眼,显然是在避重就轻、敷衍了事。因为,人们想知道的就是“左右”是多少?“基本”是多少? 在新闻发布会上发出的声音,是具有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的信息。因此,教育部的调研员也要学点传播学知识,不要在数据和表达上与民众“打花腔”。否则,只能是引起传播中的“逆反效应”,造成“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笑话。要知道,我们的时代早已是一个受众意识觉醒的时代,简单说说就可忽悠的可能已经微乎其微了。(王婷 大学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