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圣祥:大学生何曾自诩社会精英?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3日00:00 红网 | ||
大众化时代的大学生不能再自诩为社会的精英,要怀着一个普通劳动者的心态和定位去参与就业选择和就业竞争。——在回答有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记者提问时,教育部高校学生司有关负责人如是说。他同时说明,高校扩招与目前毕业生就业难并无必然联系。(5月22日《新京报》) “大学生应定位为普通劳动者”,这句话本来没有问题,因为事实上并不存在什么
“高不成低不就”常常被人们“站着说话不腰疼”地用来形容大学生就业难,并视其为主要原因。我不否认有类似现象的存在,但在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局面下,这样的“主要原因”无疑是越来越站不住脚了。一个大学本科毕业生,一个月仅拿不足千元的薪水,应聘者却排成老长的队,试问这也叫“高”吗?接受这样的岗位,难道还不算“普通劳动者”吗?如果“普通劳动者”与“特殊劳动者”的分界线就是这样的工资水平,那大学生实在是不能定位为“普通劳动者”的,因为那根本无法养活自己;同时,知识的价值已经无从体现,乃至完全被否定,“普通劳动者”与纯粹的“体力劳动者”无异,这不是大学教育彻底失败的显著标志,又能是什么? 显而易见,现在的大学生远没有教育部官员想像的那么清高,以“大学生自诩社会精英”这种老掉牙的理由来解释大学生就业难,好比用秦始皇时代的“焚书坑儒”来解释今天的人口素质问题,如果不是惯性的托词,那只能是恶意的诬赖。 当下,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困局与这些年声势浩大的高校扩招运动直接相关,与以“拉动内需”为直接目的的教育产业化紧密相连,这不是一句“说明”就可以矢口否认掉的。高收费加上大扩招,让学校越来越像“学店”,赚个盆满钵满成为主要追求,教育质量的下滑却可以置之不顾。大扩招让大学生的就业机会减少,高收费让大学生的债务压力加大——5月22日《中国青年报》报道说,银行追还助学贷款已经进入诉讼时代。 与教育部和高校只需要“就业率”不同,一方面大学生固然需要就业岗位;另一方面,大学生更需要就业岗位能够养活自己,能够偿还读书债务——我想,所谓“普通劳动者”的最低待遇底线就应该定在这里。低于此,我们怎么忍心再去苛刻地要求大学生降低就业标准,并以非如此这般就是“自诩社会精英”来无情地嘲讽他们? 再说了,贵族式的大学收费却只能培养出连自己都养不活的“普通劳动者”,难道不是对高等教育现状的极大讽刺?如果教育部对“大学生就业”的期望,仅满足于都去疯抢体力劳动者的岗位,岂不是在自证“读书无用”? 稿源:红网 作者:舒圣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