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刘擎:“大学排行榜”误导公众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5日03:20 新京报

  将大学也推入类似企业500强排名、富豪榜以及流行歌曲排行榜之类的“洪流”,对大学可能是一个灾难。

  刘擎

  年复一年的高考时节,“大学排行榜”再度受到人们的关注。据说,这样的大学排
名信息能够为考生与家长在决定报考志愿中提供指南与参考。于是,相关的网站与书籍生意兴隆,各种机构竞相推出不同版本的排行榜,伴随而来的是不绝于耳的批评与反批评。争论的焦点仍然是大学排名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利弊判断等问题。

  在中国搞“大学排行榜”有没有必要?一名从事

大学排名研究与推广的资深人士给出了四个理由:首先,对学生和家长在选择大学时,能起到很好的参考作用;其次,大学排名是一种竞争机制,能有效地促进大学的竞争;再次,排名还可以反映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反映学校存在的诸多问题;最后,可以吸引国人关注高等教育,拉近大学和公众的距离。

  笔者认为,这四条必要性理由都非常牵强附会。考生在选择大学时最需要做出的判断是两个。首先是凭借自己的考分实力可能进入什么学校,对此,各个高校历年的录取

分数线是最好的参考,完全不需要什么排行榜的指南。其次,考生要选择适合自己特色的学校,而排行榜的做法是将所有大学的品质统一在某些量化指标之下,再进行加权与综合,“提炼”为一套简单的“名次指标”。这种名次指标完全牺牲了各个大学丰富多样的个性特色,对考生的适合性判断无所帮助。何况,面对目前多达十几个版本的排行榜,考生更加无所适从。按照排行榜热衷者的逻辑,我们是否要对“中国大学排行榜”做一个排行榜?

  谈到竞争问题,当下的中国已经与三十年前的状况大不相同。从“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蛊惑,到“敢拼才会赢”的喧嚣,我们的社会正在被强势的甚至恶性的竞争文化所主导。对竞争的判断是要追问在什么方向上的竞争?如果遵循“大学排行榜”所统计的指标,大学校长就会纷纷向教育部竞争要经费,而不顾教育资源总体分配的正当性;各个大学之间争抢著名教授,而不考虑这种争夺究竟会给教育带来什么益处;大学教师更多和更快地在指定刊物上发表论文,而不顾学术垃圾的泛滥和对教学质量的负面影响……大学排行榜所导向的竞争是单向度的。这种方向上的白热化竞争正是目前大学教育的弊端与学术成果泡沫化的症结之一。在最好的情况下,这种竞争将本来各有特色和优势的大学都引向千篇一律的所谓“综合性大学”的歧途。

  说大学排名能“反映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更是似是而非的理由。排行榜的出笼与盛行恰恰反映出一种与(健康的具有人文与科学精神的)大学理念背道而驰的病症。早在1996年,时任斯坦福大学校长的卡斯帕(GerhardCasper)教授就发表了致《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主编的公开信,批评这份刊物评出的美国年度大学排行榜。卡斯帕以有力的证据质疑“大学的质量可以用统计数字来测量”。认为“即使有这可能,《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也远未找到这种方法”。他奉劝该刊的主编“放弃这种橄榄球队排名”的心态,因为这种排行榜不是帮助而是在误导人们对大学教育的理解和认识。

  就中国目前的教育状况而言,这种误导性或许比美国有过之而无不及。“排行榜”以及“名次”观念已经成为时下最强势的一种文化模式。而将大学也推入类似企业500强排名、富豪榜以及流行歌曲排行榜之类的“洪流”,对大学可能是一个灾难。大学是具有传统与个性的“生命体”,虽然其功能都在于向社会提供教育和研究服务以及培养科学与人文精神,但其服务的方式却是复杂多样的,很难以简单的数据统计予以衡量。正如水果都是提供某种维生素等营养,但一份将

苹果、橘子、香蕉、桃子……等等放在一张榜单上的名次排列对我们认识水果有什么意义呢?至于其能够推动的竞争,在最好的情况下,它可能会促成将所有的水果都变成苹果,在坏的情况下,可能会导致大部分水果品种的灭绝。大学排行榜的生意也许仍然兴隆,但我们最好的态度大概应该像对待电视里的商业广告那样。

  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