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杨东平:两种大学制度的直接碰撞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3日00:44 新京报

  我国经20多年的对外开放和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改革,现代企业制度已经深入人心,但对现代大学制度我们仍然知之甚少,缺乏基本共识。

  今年香港高校在内地招生的大幅增加,已成为社会热点话题和本年度重大的教育事件。《中国青年报》和新浪网的民意调查显示,71.2%的高分学生更倾向于到香港高校学习。香港高校被视为清华、北大等国内一流大学强劲的挑战者。而我认为,“香港高校VS内地高
校”的命题,其内涵远远超过了所谓“顶尖高校”之间的竞争,是两种不同的大学制度的直接碰撞。

  内地高校的生源大战一直很火,各地对清华、北大的竞争已经到了几乎病态的程度,一些重点高中已在竞争所谓的“北清率”,令其他优秀大学很不平。实事求是地说,上北大、清华还是交大、浙大,其实并没有实质性的区别,国内的优秀高校基本是从一个模子出来的———全国大一统的行政制度、学科专业设置、教育教学模式、大学城和新校区等等。而香港高校与内地高校,可以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品种,其制度设计、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学生管理等完全不一样。

  举例说明这种区别。

  1991年建立的香港科技大学,只用了短短十多年的时间便后来居上,取得了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科技成果,工商管理硕士教育更进入世界前五十名,居亚洲第一,创造了教育奇迹。校园依山傍海,十分美丽,而临海的风景最佳处,是一年级本科生的宿舍,教师、校长则住在远离海滨的山地。我问过香港科大的丁学良教授,他说

哈佛大学同样如此,核心区最古老的校园,住的也是一年级本科生。其理念是大一学生如同家庭中最年幼的孩子,理应受到更好的照顾。“以人为本”的理念,学生对学校的情感以及他们日后对母校的大量馈赠,是建立在这样细微的办学行为中的。比较一下内地大学,多数是把大一学生外放到荒凉的“大学城”。

  简而言之,香港高校实行的是作为人类文明共同成果、在世界各国通行的现代大学制度,那是一种已经与世界主流文明接轨、现代的、开放的、国际化的教育。我国经20多年的对外开放和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改革,现代企业制度已经深入人心,但对现代大学制度我们仍然知之甚少,缺乏基本共识。简单地说,“现代大学”既不是商场,也不是官场,它的基本价值和特征,我归纳为这样几条。一是“大学自治”,也就是大学拥有具有法律地位的办学自主权。二是学术自由,这不仅是一种精神,而且是一整套的制度安排。三是“教授治学”,即在教育和学术上实行学者团体的自我管理。

  四是通才教育,提供一种以培养社会领袖和现代知识分子为旨的开放、广博的教育。

  五是学生自治。这一切整合起来,才是一个有社会理想、有精神价值、有创造活力的现代大学。

  我在香港的大学校园里接触过一些内地学生,他们与在内地高校学习的同学多有比较,普遍感到能学到更多的东西,学习生活紧张而充实,绝对不好混,没有内地大学生常有的虚度感和厌学情绪。我观察他们与香港学生的差别,主要是在社会活动方面,他们的社会参与意愿、社会活动能力明显低于香港学生。香港大学生的考试成绩或许不如内地“

状元”,但学生社团之活跃,参与学校生活和香港社会之深入,组织管理能力、社会责任感和参与能力之强,均令人刮目相看,是内地学生望尘莫及的。例如,香港中文大学学生持续开展的质疑学校减少中文课程的活动,以及反对为建大楼而大量砍树的护树活动。

  目前内地学生和家长对香港高校的认知,集中在全球化背景、求职优势、学术氛围、奖学金等比较实用的方面;随着交往的深入,人们必将会认识它与内地高校全面、深刻的差异,绝不是学术水平高低这样单一的层面。因而,香港高校构成的与其说是与清华、北大的竞争,不如说是对内地高教制度整体性的挑战。中国的优秀大学正在向“世界一流”进军,面临的主要是计划经济时代遗留下的体制性障碍和观念性障碍。在这方面,内地高校可以向香港高校学习的很多,这是教育开放政策对内地高等教育可能带来的真正重要的贡献。我期望,今后台湾的高校也能开放招收大陆学生,如同在经济领域那样,那么,整个两岸三地都将因此而受惠。

  作者杨东平系北京理工大学教授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