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来来来,掰扯一下谁更玻璃心
部分台媒动辄嘲讽、揶揄大陆的做法和心态,只是更凸显台湾自身的自卑和不够自信。
部分台媒近年来总爱用“玻璃心碎”嘲讽大陆,称大陆无法承受压力,过于脆弱。有台媒8日直言,这种方式其实更凸显台湾自身不够自信,尤其面对大陆崛起,台湾各项优势逐渐消退,“玻璃心碎”真正指代的对象恐怕不是大陆,而是台湾自己。
和大陆无关新闻也扯“玻璃心”
近期两则新闻引发岛内媒体的关注。据台湾《旺报》8日报道,一则是报道台美混血少女在美国棒球赛中受邀唱“中华民国国歌”,另一则是台湾女孩到科索沃号召争取专属网域,力拼“数字外交”。两则内容几乎都与大陆无关,但不少台湾媒体仍用了“强国玻璃心碎”或“中国玻璃心再碎”的标题。
“玻璃心”一词自2014年起在台湾PTT电子布告栏(BBS)上流行,原指人内心脆弱敏感,易受刺激难过。近年来,“玻璃心”一词频繁地被部分台湾媒体和网民用于和大陆有关的新闻中,且多涉及到“主权认同”议题。
据《联合报》报道,2016年大陆电影《没有别的爱》因被举报起用“绿色艺人”戴立忍与日本“反华演员”水原希子而遭到大陆网民抵制。有台媒起的标题是“因大陆民族主义玻璃心,这次换戴立忍遭殃”。前不久,台湾戏剧《智子之心》因美化日本殖民统治遭大陆下架,部分台媒的标题为“强国玻璃心,台新剧大陆批媚日”。
但事实又如何呢?像前面提到的一名台湾女孩到科索沃号召争取专属网域,和大陆毫无关系,但一些台媒偏偏强调“强国玻璃心碎”,“试问这起新闻事件中,有哪个部分让大陆的哪个部门或意见领袖感觉到心碎了?”事情的真相往往是:某新闻或描述的事件中,也许放置在两岸关系的互动情境中有些敏感,但大陆社会可能根本没有所谓高度关注或各界热议,一般人甚至可能毫不关心,却在台媒的报道中“被心碎了”。《旺报》8日直言,这样的报道无形中将两岸民众的距离越拉越远,使两岸之间的误解越来越深。
到底谁才“玻璃心”
此前,台湾今日新闻网刊登了一名到大陆的台湾学生的文章,称部分台湾人仍停留在“大陆啃树皮”的刻板印象中。他列举了两岸民众的七大差异,比如“大陆虽然存在地域差异,文化各有不同,但是他们都以身为中国人而自豪,身边的朋友们都表示不想去美国,觉得那边没有文化。而反观台湾,相比之下显得没什么文化性,很多人从小就是哈洋、哈日韩,什么都想学,但一点都不团结”。文章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原来台湾人才是真正超级玻璃心”。
台湾中时电子报此前刊登的一篇评论称,如果大陆网民蜂拥而至批评,最终逼使所谓“绿色艺人”道歉的做法,是他们对于“国族认同”的“玻璃心”,那么台湾一些网民在面对他人不以台湾作为最优先认同的“国族认同”层次上,也少不了这种“玻璃心”。像台湾艺人王大陆赴韩国为电影宣传时,自称代表中国遭围剿,“差异不过是,台湾网友的批评迄今并不能让王大陆道歉,而大陆网友的批评却足以让戴立忍和水原希子低头”。2017年亲绿的政治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教授陈芳明批评大陆“玻璃心如此透明、脆弱,又如此易碎”,作家王丰反斥道,批判人家“玻璃心”,大陆演不演什么影片“又干你大教授的钻石心何事?”
大陆民间不太关注台湾
台湾艺术大学广电系教授赖祥蔚认为,一些台媒把多起事件一律冠上“大陆人玻璃心碎”,是“先画靶再射箭”、哈哈镜式的报道,违反新闻专业,最好的方式是应该把一般人接触到的大陆现况如实呈现,而不是把报道当工具。中国文化大学新闻系主任胡幼伟称,网络时代下,一些网红、网络评论员能带领言论方向,若有人想挑起两岸情绪,传统媒体应发挥平衡作用,不要跟风,而是从两岸大多数同胞利益的角度看事情。
至于大陆人是否“玻璃心”,胡幼伟认为,台湾对大陆的影响和重要性已跟十年前不同,目前大陆民间一般不太关注台湾在想什么、做什么;对岸改革开放40年来,人才、资金、技术陆续到位,“为什么要玻璃心?”台湾网民这么说,反而是不必要的过度投射。此外针对有人认为“网上对大陆的不满,可能起因于国际空间受打压”,胡幼伟反问为什么这样的情况不是发生在马英九时期,而是2016年后才这样?《旺报》8日称,“玻璃心”这类调侃式标题或想挑动民族情绪,回应台湾在大陆一中原则下的压力,满足部分台湾人“我与大陆人不一样”的优越感。但动辄嘲讽、揶揄大陆的做法和心态,只是更凸显台湾自身的自卑和不够自信,扩大两岸裂痕。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推荐新闻
- 【 新闻 】 母子3人普吉遇难 最后时刻拍下惊涛骇...
- 【 军事 】 出鞘:委内瑞拉为何要成“第二个越南...
- 【 财经 】 湖南省委某领导暗访长沙楼市后震惊
- 【 体育 】 俄罗斯世界杯32强最终23人名单汇总
- 【 娱乐 】 “罪犯克星”张学友完成第七杀
- 【 科技 】 微信错转他人8万后被拉黑 律师这样说
- 【 教育 】 六所高校公布在京提前批录取分数线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