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保健酒专家称贴近健康产业将成中国酒业新趋势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7日09:29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6月7日电近期,中国酿酒工业协会《关于减少酒精饮料危害计划的紧急通知》指出,酒属于食品行业,其第一要务是保证并有益于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这给我国酒类产业发出了一个明确的指导信号---向健康产业靠拢将成为中国酒业发展的新趋势。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保健意识也在不断的增强,拥有健康、养生等特点的保健酒已成为白酒、啤酒、葡萄酒外的另一种饮酒选择,国人饮酒正在趋向科学化
健康化,而近年来保健酒产业也正以每年超过30%的速度增长。行业的高速发展吸引了众多的企业和资本加入,其中有国内酒业巨头五粮液、茅台,有保健品常青树昂立、大印象,更有国际资本巨鳄――香港展生(国际)集团,一股抢占市场份额的战争硝烟正在弥漫。

  日前,中国知名保健酒专家、国家级评酒委员金慧元在接受采访时,对中国保健酒行业现状提出了独到见解。金慧元现任中国持酒的总工程师,具有近四十年的白酒和保健酒酿造经验。以下是采访答问:

  问:作为中国知名的保健酒专家,您如何看待保健酒产业的发展?

  答:保健酒是我国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传统行业,但是发展一直比较缓慢。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使得保健酒产业有了长足的进步,无论是在酒行业还是在保健食品行业,都已经占有了一定的比例。国际上保健酒的消费量占酒类消费总量2%,但在向来注重养生保健的我国,这个比例还不到0.5%。从中国市场容量和市场成长性分析,可以预见我国保健酒将在未来的两三年内步入高速发展期。现今众多实力企业抢滩保健酒市场,也充分说明了保健酒行业的未来发展。

  问:现今众多商家抢滩保健酒市场,导致行业市场竞争激烈,您认为这对保健酒企业是利还是弊?

  答:我认为,这是件好事。首先,众多实力企业纷纷加入保健酒行业,这给保健酒市场带来了空前的繁荣,也必将带动行业的快速发展,只有行业发展了,企业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其次,激烈的市场竞争,将促使保健酒企业下大力气把产业做实、把产品做好,竞争会导致优胜劣汰,但对于像"持酒"这样有实力的大企业来说,绝对是件好事。再次,随着行业的加速发展,国家从政策上保护市场、保护消费者,这对保健酒企业也是一大利好。

  问:现代保健酒与传统药酒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

  答:现代保健酒是由传统的药酒发展而来的。其实,药酒在我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

  许多消费者认为将有保健作用的药材直接浸入酒中,就能起到饮酒保健的功效,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现代保健酒与传统药酒的本质区别就在于这一点。保健酒的质量高低与其酿造的工艺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现代保健酒,就拿持酒来说,它是通过先进的生产工艺、规范的生产流程,利用萃取、浸提和生物工程等科学技术手段,按比例提取各种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制成的安全、营养、高效的养生保健酒。

  问:据调查了解,消费者最关心的是保健酒的质量与品质,那"持酒"在生产中如何保证产品的质量与品质?

  答:持酒从研制过程中就非常注重原材料选用的独特性、产品配方的科学性、营养成分的多样性、药理功效的显著性和色香味口感的优良性,采用国际上先进的生物酶解技术和净醇工艺,辅以传统医学的42道入药工序,精选地道陈年药材,经科学提炼、专家配制而成。

  我们还引进了目前国内最先进的保健酒生产线,每小时生产能力可达一万瓶,整条流水线实现了全自动化生产。持酒的生产是在完全洁净密封的环境中配制和灌装。为全面达到GMP的各项要求,灌装车间装备了空气净化机、精洗机、紫外线消毒杀菌仪等先进设备,添置了气相、液相色谱仪等精密检测设备。在持酒的洁净灌装生产车间里,空气中的尘埃粒子数被控制在了每立方米10万个以下,达到了国际公认的医药及生产车间空气净化标准。

  问:请您简要介绍一下"持酒"的酶解技术和净醇工艺?

  答:生物酶解技术,使得中草药中的多糖、蛋白质等高分子进一步分解为小分子多糖和氨基酸,从而使得营养成分和药效更易吸收,大幅度提高了产品的质量性和安全性,结束了传统的蚂蚁酒药味浓、易浑浊、易过敏的历史。

  持酒基酒的选用首先考虑到中草药中营养成分溶解承载作用高、醇净和溶解度高的小曲清香型优质纯粮食白酒作介质,利用净醇工艺使得基酒得到进一步的净化,从而使得持酒气味宜人、口感柔和。

  问:随着人们对保健酒认识的深入,保健酒也开始逐渐流行起来,作为保健酒专家的您要对消费者说些什么?

  答:酒之功过,古今皆有评说,关键在于"适量有益,过量有害"。即使是保健酒也不应该过量饮用。长期而适量的饮用保健酒,是保健养生的最佳选择。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