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降价令后厂家停止供货药店弃用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31日02:09 人民网-人民日报 | |||||||||||
在大连,记者28日随大连市物价检查人员走访了几家药店和医院,发现虽然很多单
8月28日,检查人员在友谊医院随机抽查了几个降价药品,发现降价政策执行得不错;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里,排队取药的患者很多,医院有关负责人介绍说,降价后医院一年将减少收入600万元,因为过去可按进价的15%至30%来给药品加价,现在只能加价15%,进价高的药品还不准超过国家最高零售价。 药品降价后,不少患者找到医院要求退药。28日,在大连市中心医院,记者看到有些患者正在找院方“理论”,其中一名患者在27日开了两盒单价为746.4元的药品,由于该药已降为一盒694.2元,仅隔了一天,他就多花了100多元的“冤枉钱”。该院反映,他们当天共接待了18位退药患者。 让人担心的是,据大连市几家大医院反映,部分药厂对降价药品停止了供货,已经造成部分药品暂缺,目前医院方正与厂家协调,迫切要求及时供货到位。 大连物价检查所一位负责人表示,每次药品降价后,都会有一些药品从患者的视野里“消失”,用不了多长时间,一种新名称的药品便会“面世”,成分与此前“消失”的药品大同小异,有的甚至换汤不换药,但药价却可以冠冕堂皇地步入“新贵”行列。 此次检查发现,有一部分原价位本来就低、这次降幅又较大的药品,厂家已明确表示因为利润太低不再供货,但医院方怕得罪他们,不肯说出厂家名字。这位负责人分析说,医院之所以怕得罪厂家,因为他们是利益共同体,厂家往往会为医院提供最高零售价倒推至供货价的有关票据,很多医院的不少降价药品零售价正好与国家最高零售价分厘不差,实在蹊跷得很,如果没有供货商的配合,医院很难在降价药品中获取更大实惠。 在南京,记者在探访中发现,部分降价药品在医院和药店很难买到,甚至有部分药店表示弃用降价药,这也导致了患者对“降价令”几乎没有感觉。 30日下午,在位于南京市中心的乐富来大药房,记者看到,江西江仁制药厂生产的头孢安苄胶囊,规格为0.125×10粒×5板,标价为16.8元。柜台服务人员称,该药目前只有这种规格,并没有听说降价一事。记者致电大药房办公室,办公室人员一边声称没有接到降价通知,但又表示也许会在9月对药品价格进行调整。 在新港连锁药房的一个店面,记者也只看到了江西江仁制药厂生产的同规格的头孢安苄胶囊,标价为15元。记者问有没有降了价的头孢安苄胶囊,服务员立刻说:这药先不卖了,调价的通知刚下来,现在药价没有调整。 在华侨路卫生院,当记者以病人身份向相关人员询问时,得到的回答均为:青霉素针剂医院早已不进,而平价的头孢安苄根本就没有。 采访中,有市民表示,药品一降价就不见踪影,只会让患者对药商和医院渐渐失去信心。而有关部门则表示,对厂家或药店的这一行为,目前尚无政策约束。 一位业内人士分析说,降价药遭弃用,正是病人屡屡反映对药品降价没感觉的原因。另外,现在的药品都有很多同类药物可以替代,如果医生考虑到经济利益,就不会给病人开降价药物,病人还是难享降价带来的好处。 药品降价为何“雷声大雨点小”(快评) 闻 白 药品降价了,降价药品却不见了——来自大连和南京的消息,让人再次对药品降价政策的实际效果产生了怀疑。 这种怀疑是有依据的,因为同样的场景已经重复了18次。此前,国家发改委先后18次公布药品降价政策,可统计表明,前18次药品降价只使全国百姓每人每年买药支出少了2.5元。也就是说,下了18次大雨,真正淋到老百姓身上的没有几滴。 这是为什么?公认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目前的药品流通环节过多,层层“剥皮”,药品降价,利润减少,无论是生产厂家还是流通环节,都没有了积极性;二是在“以药养医”的体制下,药品降价也压缩了医院和医生的利益空间,降价药品难免被打入冷宫。这样,降价药品遭到层层抵制,惠民政策被层层消解,老百姓自然感到“雷声大雨点小”。 药品降价政策被频频“截留”的事实提醒人们:要根治药价虚高的顽疾,靠“单向突破”恐怕很难奏效,只有价格调控、流通秩序、医疗改革等政策统一协调推进,形成合力,药品降价的及时雨才能最终落到百姓头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