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健康 > 正文

上海政协提出建立城市新型医疗服务体系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4日09:00 解放日报

  “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不仅是一项卫生工作,更是一项社会工程。”日前,市政协完成对本市中心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进行的专项视察。

  在历时3个月的视察中,委员们先后走访了市卫生局、相关中心城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市区有关部门,同时听取了社区居民、公共卫生人员、就诊病人等多方面的意见和反映。在最近一次的市政协常委会上,视察组形成了专题汇报。汇报提出,目前上海已建立起较为
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极大方便了居民就医。然而面对群众不断提高的健康需求,现有的社区卫生服务仍需进一步完善。委员们建议,以资源为突破口,合理配置医疗、财政、人才等各类相关资源,提供经济适宜便捷的社区卫生服务,形成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城市新型医疗服务体系。

  拨付经费市区二级配套

  【现状】目前,本市已建立起227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2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构成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实现了每个街道(乡镇)都有一所卫生服务中心,市区每3至5个居委会拥有一个卫生服务站。市民出家门只需步行15分钟,就可获得便捷的基本医疗服务。

  在视察中,委员们发现,尽管有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大规划,但不同区域之间,社区卫生资源配置存在一定差异。一些内环线以外的区域,卫生站点布局不均,医护人员力量配置也比内环线以内区域薄弱。在部分新建小区和个别老城区,服务站的场地因动拆迁等各种因素迟迟无法落实。在社区公共卫生预防经费拨款方面,委员们也发现,条件好的区人均经费达到50元,是经费较低区县的2.5倍。

  委员们提出,社区卫生服务公益性,是社区服务模式有效实施的基本前提,应当建立资源配置的优化机制,实现服务的可持续发展。委员们建议,建立以常住人口为基数的经费拨付机制,按照“1+X”模式,实现市区二级财政配套。其中,市级层面负责“1”的投入,即最基本的公共卫生配置和服务,“X”为各区县根据各自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作出的相应补充。对于特别困难的区域,应当实施相应的转移支付,促进不同区域之间的均衡发展。

  引导居民就医先上社区

  【现状】今年上半年,到本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病的病人总数首次超过大

医院。前往全市22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病人总量达到1813.86万人次,分别比三级和二级医院多出301.78万人次和96.57万人次。

  在进行综合性

卫生改革试点的长宁、松江两区,委员们了解到,由于推行收支两条线和双向转诊机制,居民治病的经济负担明显减轻,社区居民对卫生服务的利用程度也有所提高。在长宁区,88.9%的居民认为社区卫生服务有效缓解了“看病贵、看病难”。

  委员们提出,由于全市综合性卫生改革依然处于探索阶段,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二、三级医院的资源联动主要依托技术指导和少量的人员交流。相当一部分市民和医院仍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当作三级医疗网络中的地段医院。事实上,医疗只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六位一体综合服务功能的一项。社区卫生服务还包括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服务等内容。

  委员们建议,可以通过医保政策调节,适当降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自付比例,引导居民优先利用社区卫生服务。另一方面,尽快建立立足社区的全科服务和二、三级医院的专科服务为特点的“二中心”格局,最终形成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城市新型医疗服务体系。

  填补全科医师人才缺口

  【现状】当前,全市经考核获“全科医师”证书的社区医生为1457名,其中经过系统培训规范培养的全科医师仅23名。按照每2500位居民配备1名全科医生的国际标准,本市社区合格全科医师的缺口仍有5500多名。

  委员们在视察中提出,填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人才缺口,并非只有培训上岗一条路。可通过适宜政策,引导和鼓励二、三级医院中退休前后的医生到社区服务。委员们认为,社区卫生服务人才包括:社区公共卫生人才、社区护士和社区卫生管理人才,只有配齐“三种岗位”,才能适应六位一体的功能发挥。

  现在,不少社区建立了全科服务团队,全科医生手机24小时开通。委员们认为,这样虽能满足社区一定范围居民的全天候需求,但与卫生服务人员的承受能力不匹配,不利于长远发展。可以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总调度台,根据具体情况呼叫相关医生。同时,还可以邀请中介机构、发动社区居民、培育发展社区志愿者,扩大社区服务队伍。委员们提出,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要靠政府,还要依靠社会力量和中介机构,激活更多的社会资源,使其成为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辅助力量。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