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健康 > 正文

坐堂医屡禁不止 开药不对症成为药店摇钱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7日10:15 中国新闻网

  尽管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部门三令五申,严禁在药品零售企业内以“坐堂医”、“义诊”、“医疗咨询”等名义非法开展医疗活动,但记者最近对北京部分药店的调查却发现—— “坐堂医”安坐药店“风光依旧”

  中新网10月27日电 “坐堂医”仍然是部分药店的摇钱树。有了他们坐镇,打着“咨询”、“义诊”的牌子,“医生”就能多开药,最终的结果是药店多受益。

  彻头彻尾赚钱药方 “坐堂医”开药不对症

  据市场报报道,近日,记者来到位于北京朝阳区白家庄的一家药店,看到在该店的中药饮片柜台前,一位身着白大褂的“医生”端坐在一张桌子后,桌子上摆着“免费咨询”的牌子。

  记者介绍了病情:自己感冒很久还没好。“医生”随即就给记者把脉,并说:“很少能见到像你这么虚的,抵抗力不好,就容易感冒!”记者忙问该如何治疗,“医生”答:“得吃中药调理一下。”记者问:“能治好吗?”“医生”笑了笑说:“调理就是治你的感冒!”随后,“医生”给记者开了一张中药处方,5服药,共计91元,并在处方上加盖了该药店的章。

  在药剂师分药的间隙,记者与这位坐堂“医生”攀谈起来。记者问到:“去

医院看病太麻烦,您平时都在这儿吗?”“医生”回答:“我就周六、周日在这里,平时都在水锥子城建医院。你不想去医院,就到这里来吧,看病免费,还不用挂号。”在这位“医生”的诊疗本上,记者看到,他给很多患者开药方时的“病情与诊断”都是“体虚”,药方也基本相似。而在药店内,记者并没有看到批准的“医疗机构许可证”。

  记者把坐堂“医生”开的处方拿给了一位老中医。他告诉记者,这个药方并不对症,共有四大硬伤:第一,一般感冒都是开3服药就要换方,而他一次就开了5服;第二,这并是一张治疗感冒的药方,像党参等药都是补药,对治感冒没有帮助;第三,在感冒期间是切忌用补药的;第四,药方中的“川贝母”这味药并不是治疗感冒咳嗽的,而是治疗慢性咳嗽的。记者粗略的算了一下,“川贝母”是药方中最贵的一味药,一克1.2元,5服共开了40克,共计48元,占了总费用的将近一半。最后,这位老中医愤慨的说:“这是一张彻头彻尾的赚钱方!”

  此后,记者连续几天都发现,该店有不同的坐堂“医生”每天都在为前来买药的人看病开方。

  “变相”坐堂打擦边球 “限售政策”形同虚设

  据了解,自国家对抗生素药品实施限售政策后,北京部分药店经卫生局医政科批准添置了视频电话设备,可以让想买抗生素的顾客通过视频电话向医师咨询,远程看病,依据传真过来的处方购买药品。可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有一些药店把这些设备当成了摆设,在不问清症状的情况下,竟随意开出处方。这些“变相”的电话坐堂打起了政策擦边球。

  记者来到朝阳区小营路一家药店,以嗓子疼为由想买一盒抗生素,一位女店员当即表示,这种药需提供处方,如果没有,需通过视频电话向医师咨询。随后,店员拨通了“医生”的电话,可记者却并未在可视电话中看到“医生”的模样。记者告诉“医生”:“嗓子疼了好几天,想买盒抗生素。”“医生”问到:“以前吃过吗?”记者回答:“吃过!”“医生”随即说:“先给你开一盒利复星,如果还不好,再来开吧!”于是在“医生”并未询问病情、诊断病因的情况下,记者轻松地买到了抗生素。

  随后,记者又来到位于王府井的一家药店,这里药品货架上贴有明显的“购买处方药需有医生处方”的标志,并将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区放置。记者佯装给亲戚买氧氟沙星滴眼液,对方没有丝毫犹豫就报出了31.5元价格,接着就准备开单,一边开一边说:“去别的药店买这药,你得拿处方,在我们这儿,有现成的处方。”几分钟后,店员拿着一张氧氟沙星滴眼液的处方回来,记者疑问处方的来源,店员不耐烦地回答到:“用可视电话就可以了,你能拿到药不就行了吗?”

  在记者走访的10家药店里,有6家都是用这种“变相”的电话坐堂在销售抗生素,有3家是“坐堂医”坐镇兜售处方药,只有一家符合国家规定,开设了门诊部,并且和药店分开两道门,分开经营。

  利益需求是温床 执法力度要加强

  几年前,国家就有明文规定药店不允许坐堂医生看病,也禁止进行违法的医疗诊断或医疗咨询等活动。为什么“坐堂医”还是禁而不止呢?朝阳区卫生监督所的有关人士指出,主要原因是药店受利益驱使。有了“坐堂医”坐镇,打着“咨询”、“义诊”的牌子,“医生”就能多开药,最终是药店多受益。尤其是抗生素限售令发布以后,“坐堂医”就更成了药店的摇钱树。一般来说,抗生素的销售,在零售药店占总销售额的20%到30%,很多市民又有到药店购买抗生素服用的习惯,如果严格执行限售令,必然会造成药店很大一部分利润蒸发,因此药店也就推出了相应的“措施”以“方便”顾客。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医院看病繁琐的程序、大众的心理习惯也是促使“坐堂医”较普遍的原因之一。一位市民告诉记者,去正规医院就诊,程序太复杂,看个病要半天的时间,像头疼脑热的小毛病,一般都是向“坐堂医”咨询一下,几分钟就解决了。当问及是否知道北京市已经严禁坐堂行医时,患者说:“不知道,一般自己都是看中医,要是西医还未必让人信任,中医坐堂大家都觉得理所当然。”一位坐堂“医生”更是不无得意地说:“现在普通药店的分布密度远高于医院,一般人有了小病,只需到我这里买点药就行了。反正治小病的药吃后的效果都差不多,而且这里的药一般比医院还便宜。”

  北京市中医管理局的一位负责人曾以“遍地开花”来形容“坐堂医”阵容的庞大,既然有管理规定为何不能妥善落实?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现在的执法力量太单薄,以朝阳区为例,药店由区监督所来负责监管,可负责监督的科室里就几个人,而他们要管几百家医疗机构和遍布大街小巷的药店,因此在对待坐堂医问题上常常力不从心。

  有关专家指出,要彻底消除“坐堂医”,除有关部门严格执法加强执法力度外,药店也要自律,严格按照国务院《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办事,不要违法请坐堂医;市民还需养成有病上医院的习惯,拒绝到药店开处方,让那些“坐堂医”没有生存的土壤。(许黎珊)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