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健康 > 正文

河北青县农村合作医疗基本解决看病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6日15:54 21世纪经济报道

  自9月27日从北京天坛医院出院以后,河北青县清州镇泊渡口村的张长明在家休息快两个月了。

  他今年56岁,患的是垂体瘤。刚开始头有点疼,心脏不好受,量了血压有点高,他也没在意,总是扛着。“8月份在县医院里做CT检查,又到沧州照核磁共振,查出来这里有毛病。”张指了指自己的脑袋,笑着说。由于县医院做不了这个手术,因此他选择了去北京。

  张在北京住了20多天院,做伽马刀治疗,前前后后花了将近两万元,其中医药费18123.45元,把“全家人一年的收入都搭进去了”。

  10月12日,他从青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领到了6800元补偿费,“这相当于我们半年的收入”。张长明一家三口,地里(3亩地)每年有约3000元收入;女儿在村办工厂上班,一年能挣6000至7000元;他在生病前做点小生意——给工地送

柴油,也能挣不多的一点,但现在这块收入已经没有了。

  张长明的治疗很成功,精神也很好,大夫让他在家休息三个月,半年后再去复查。拿到补助款以后,他可以在家安心养病了——自2005年元月1日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以来,张长明第一次享受并体会到该项制度的好处。

  泊渡口全村3000多口人,都加入了合作医疗。而青县自2005年元月1日实施合作医疗起,33万农业人口已有28万多人参合。张长明只是数以千计的受益群体中的普通一员。

  最大限度地让农民受益

  就在张长明安心养病的时候,青县曹寺乡后广屯村袁乃宽开始考虑做手术的事了。

  11月20日,他拿着在县医院拍的MRI(核磁共振)照片,找到了曹寺中心卫生院的院长李万峰,检查报告单的诊断结果显示,他的腰椎存在“占位性病变”。

  “我怀疑是瘤,也可能是椎间盘突出,需要进一步确诊。”李仔细看过片子后,怀疑是瘤,也可能是椎间盘突出,因此需要做手术。

  这个卫生院离青县县城约15公里,主要承担辖区29个自然村2万多村民的预防保健和基本医疗。李万峰在卫生院工作已经26年了,又是影像方面的专家,袁乃宽和他是多年的相识,这次是专门来听取他意见的。

  “这个手术我们卫生院可以做,但是有风险,得从北京请骨科大夫来主刀。”李万峰说。由于病情没有最后确诊,费用现在还说不清,李估算手术和药品费用至少得3000元,这还不算请大夫的招待费用。

  “要是住城里大医院,费用可能得一万四五”,李说,同样一个阑尾炎手术,在乡镇医院700元就够了,到县医院得1500元,到省城的大医院可能需要3000甚至4000元。

  对袁乃宽这样年收入不足一万元的家庭来说,筹措医疗费用是一个比较沉重的负担。袁今年60岁,过去没有进医院输过液,有病也常是“扛过去”。但这次老人扛不住了,腰腿疼把他折磨得坐卧不安。

  老人决定做手术,地方就定在曹寺卫生院。“我们参加了合作医疗,大病费用基本有保障。”袁乃宽说。他这个情况,费用能报一半左右,因为“村里有两三户报过钱,差不多就这个数”。

  根据青县合作医疗的规定,在乡镇医院做手术,住院费用以50元为起付线,可以报55%,15000元封顶;而在县外医院,起付线是1000元,而且只能报40%。这是袁乃宽最终决定在曹寺做手术的一个主要原因。

  他估计总的费用需要6000到7000元,这笔钱他现在凑得差不多了,还欠一点,报了帐就能补上。他寄希望于合作医疗,“平时拿点钱,生病了有个保障”。

  实际上曹寺中心卫生院是一级甲等医院,现在人员技术、设备配置等条件都不错,可以做这类手术,但李万峰认为这个手术涉及到脊神经,所以才考虑从北京请大夫。

  “乡镇医院是农村合作医疗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我们要求常见病、多发病不要出乡,就地解决”,河北省卫生厅农村与基层卫生管理处研究员刘永华说,卫生厅有要求,各县在试点新型合作医疗时,当地政府必须做出承诺,加大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建设投入。

  曹寺中心卫生院和许多参保农民一样,也是合作医疗的受益者。医院现有13个临床科室,43张病床。这两年试点合作医疗,特别是今年国家补贴从10元增加到20元以后,卫生院的病床使用率明显增加,医疗收入也大幅攀升。

  医院最新的统计数字显示,2006年1-10月,门诊报免人次3347人,共报免63523元;住院215人次,报免97038元。而2005年全年门诊3259人次,报免44902元;住院147人,报免47257元。与去年相比,住院人数和费用基本上翻了一番,这说明保障体系到位以后,老百姓有病都敢治了。

  合作医疗对就医需求的拉动,同样表现于青县几乎所有的医疗机构。“2005年全年住院4590人次,今年截至10月份是7768人”,青县卫生局局长刘永宽说,这是一个看得见的变化,还有一个看不见的变化,就是“农民健康水平的提升”。

  刘永华认为青县的变化很正常,在他们的预料之中。由于老百姓有一个逐渐接纳的过程,各县在推行合作医疗以后,医疗花费在起始阶段都有一个明显的上升,持续几年后会稳定在一个较高位置。

  “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在我们这里基本解决了。”李万峰很有把握地说。他手里掌握的医疗资源,除了中心卫生院,还有24个设在各自然村的村卫生室。李是这些卫生室的法定代表,每月他都要召集乡医来中心医院进行业务培训或委派临时任务。

  而且,李万峰对卫生室还有一个5年的改建规划,目标是到2010年,24个卫生室全部达标。他认为,有合作医疗作保障,加上中心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两级医疗机构,基本可以满足辖区内多发病、常见病的就诊需求。(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 李明三、实习记者 顾喜梅)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