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健康 > 正文

评论:医疗限价为何让医术何退30年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1日06:00 四川在线-天府早报

  广东实行《医疗服务价格》新规两月以来,一些医院“精打细算”为危重患者用普通器材

  广东省实行新的《医疗服务价格》刚刚两个月,记者近日从多家医院了解得知:由于有刚出炉的医疗限价“尚方宝剑”悬在头顶,医院不得不“精打细算”:危重患者也用普通器材、纱布越用越简单、手术伤口人工缝合……医生们叫苦不迭地说限价导致医疗水平倒
退了30年,回到上个世纪,而患者却基本拥护“实惠”路线。

  医院叫苦阻碍医疗水平发展

  关于实施不久的新《医疗服务价格》,记者听到医生们说得最多的就是“省钱”、“不亏本”,短短两个月,从昔日的多做检查、多用新设备之风,已经逐渐演变为节约每个治疗

  环节中的费用。于是,广州一些医院的医疗过程中,出现一系列尴尬事,其中还潜藏了可能危及病人健康的隐忧。

  “很多高端医疗器械、药品通通不纳入收费标准或只许收取比成本还低的费用,导致医院根本不敢跟患者提,用最简单的材料,就像倒退到上世纪70年代,这样其实阻碍医疗水平向前发展。”有医生这样认为。

  “不是特殊项目可以报批申请收费吗?”记者问。一位女医生回答:“除非是新规定中标明的特殊项目。”她解释,如新规定中标明,呼吸机收费中吸痰管为特殊项目,医院便可申请吸痰管的收费价格。“但像很多患者上呼吸机时希望能用一次性管道、避免共用,但由于一次性管道是新规定里没有提到的,所以无法满足。”

  患者叫好看见实惠让人踏实

  跟医生们的想法不同的是,记者从医院调查得知,大部分患者对限价导致“很多好东西用不上”感触并不深,反而纷纷表示现行价格“实惠”得多、让人心里踏实。

  有患者直接表示:自己是外行,用的材料和设备好不好根本看不出来,也不知道疗效差别有多大,但病基本看好了,药费、治疗费也都降了,这是看得见的事实,所以是“好事”。有市民笑着说,除了能不能看好病之外,费用是压在身上最大的问题,所以如果能自主选择,首选是省钱,其次才是能否“好得快一点”或“伤口愈合得漂亮一点”。

  同时记者了解得知,叫苦的患者往往都是“有钱”的主。据医生们反映,不少从全国各地赶来广州大医院治病的患者,都是看中最新设备和高价药品。“他们认为住宾馆都有星级之分,看病为什么要统一消费?”

  有业内人士表示,新限价办法对患者集中、新设备多的医院冲击最大。“大医院病人最多、新设备也买了很多,经济受损严重,对于严格限制药品、器材种类和价格的新规定,相当敏感。”

  一系列尴尬

  高流量变普通流量“在I C U 的危重病人不少都可能出现肾衰竭等脏器衰竭现象,而危重病特殊患者就需要做血液净化。”一位年轻的女医生开始给记者算第一笔账:“按道理如果患者情况严重就需要做高流量血液净化透析,但这次限价后,规定只能收取每小时1升以下的治疗费,其他一概不能收,那好,患者需要每小时3升的高流量透析,做还是不做?”

  她跟记者“实话实说”:“其实高流量的透析对重症患者有用得多,但医院不想自己贴钱又不能违规收费,只能做普通每小时1升流量的透析。”

  先进缝合变手工缝一位男医生告诉记者,本来现在胃肠外科临床已经广泛采用了一种新开发的、非常好用的吻合器。“很先进,使用时可以自动缝合患者伤口。”新限价办法的出台直接导致该吻合器“下岗”,“现在外科医生们都选择手工缝伤口,如果医生技术熟练可以缝得很漂亮,要是撞上手艺生疏的医生,伤口可能就不会太好看。”

  防感染变简单纱布小王是广州市某三甲大医院I C U 的医护人员,她每天要为不同类型的重症患者敷药。“限价前限价后差别可大了,现在我们都用最简单的纱布、棉签、消毒液给患者敷伤口。”她笑着说,感觉一下子回到二三十年前。“不少都是严重外伤患者,伤口处理十分重要。”小王说,现在有的敷料已经非常先进,“材料很好,不但可以吸收渗液、预防疤痕,还能防止感染,伤口会愈合得很好”。她说,对于褥疮、伤口溃烂的患者而言,是非常好的选择。“但限价后我们就一律改为用普通敷料了,就是最普通简单的纱布。”

  进口线变便宜丝线郭女士选择广州某医院生孩子,就是听说那里有进口手术线,据说可吸收的生物相溶性很好的线,剖腹产后伤口不太看得出疤痕。然而医生护士告诉她现在只能用普通丝线。“为什么?”“因为进口手术线没有纳入新的服务价格里,所以只能用收费标准里有的线。”“那我自己花钱买好线行不行?”“不行,那也属于违规操作,而且医护人员会涉嫌唆使患者购买未经允许收费的材料。”最后郭女士不得不选择使用普通丝线。

  “有的试剂因为制定的收费标准比其成本还低,医院就放弃该试剂,除非突然大幅降价。”一位医护人员无奈地告诉记者。

  免费隔离可能不隔在I C U 工作的医护人员都深知特殊感染患者必须隔离起来,以免他和其他患者之间交叉感染。一位I C U 的医生告诉记者,新限价办法出台后,用于I C U 的隔离衣、帽、手套等统统不准收费。

  “病人一旦被隔离,费用就已经发生了,又不能收钱,只能医院自己掏腰包。”她说这样就产生了隐忧:完全靠I C U 科的医生出于职业道德“贴钱”隔离患者,会不会容易导致有医院出于经济利益考虑而不隔离患者? (据广州日报)

  不该让医疗资源白白浪费□李龙 一纸“医疗限价”规定,让广州不少医院的医疗水平倒退到30年前的水平,听起来实在让人费解。

  医院有很好的理由为自己的医疗水平倒退开脱:有医疗限价的“尚方宝剑”高悬头顶,医院就是想给患者用先进的设备和技术,也没那个胆,因为那是违规的事。

  然而,细想一下却感觉不是那么回事。医疗水平倒退回30年前,可是医疗服务价格并没相应倒退呀。医院凭一个规定,就可以以手工代器具,以普通器材代先进设备,来为自己节约成本,那么,又有谁来替患者节约成本呢?再说了,难道30年来的医术进步全在器械材料上?

  事实上,医疗限价的出台正是为抑制“看病难、看病贵”的困局。患者在医患关系中处于信息弱势,一台先进设备,如果医院收取过高的耗材费,患者又如何判断其是否适得其所呢?与此相反,限价带来的价格实惠却是看得见摸得到的。也正基于此,对于新规,医生们叫苦不迭,患者却普遍叫好。

  当然,如何在有需要的患者和医院可提供的资源之间调和矛盾,也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医院宁愿让新进设备闲置也不愿降价给患者用,究竟是限价标准与市场脱节,还是缘于其他,值得追问。不论基于何种原因,都不该让这些宝贵的医疗资源白白浪费。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