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健康 > 正文

患者车祸入院付费检查艾滋病梅毒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2日11:08 中国新闻网

  “一个月前我开车撞伤了人,对方只是点轻伤,也没有做手术,怎么住院就要做艾滋病和梅毒检查呢?”近日,面对住院费用清单上的“艾滋病”和“梅毒血清试验”两项检验项目,出租车司机曾先生表示“完全无法理解”。

  而院方广东东莞万江医院给出的说法是,对于凡是要在该院住院的病人,这两项检查都列入常规检查,目的在于避免医院其他患者和医务人员在接触中感染此类病毒。但从东
莞市其他医院获悉,只有对于动手术和预计将要做手术的病人,由于存在血液输送、接触等环节,艾滋病和梅毒检测必须纳入常规检查项目;而对于只住院不做手术的病人,则酌情对待。

  事件:检查项目占清单近三成

  10月3日下午,

出租车司机曾先生在东莞江滨花园一带,不小心撞倒一名行人陈女士。据曾先生回忆,当时车速并不是很快,因此陈女士被撞倒后只是在手臂、腿部等处出现擦伤,有出血现象。当即送到附近的万江医院,医生诊断为轻微脑震荡和腰椎压缩性骨折,要求病人住院。

  一个月后,陈女士痊愈出院,在万江医院出具的费用明细汇总清单上,曾先生发现,大部分费用项目为检验费和床位费,70余个费用项目中,只有18项为治疗费用。更令曾先生不解的是,其中有两项为“艾滋病”和“梅毒血清试验”。曾先生称,刚开始接诊医生告诉他这种情况大概3000多元就可以治好,但到出院时,曾先生共计花费约7000元。“我就想不通,又没有做手术,只是住院就要做艾滋病和梅毒检查。而且做这些检查的时候也没有通知我,家属也没有要求做这两项检查。”

  陈女士说,在入院检查前她也没有要求做此类项目,事后得知其中有两项为艾滋病和梅毒检测时,她说,“我正儿八经的,连个男朋友都没有,怎么可能有艾滋啊。”当她向院方提出检验项目的疑问时,医护人员告诉她“这个你暂时不用管,如果有什么问题我们再通知你。”

  医院:入院须做艾滋常规检查

  对于曾先生的疑惑,万江医院住院部一位主任医师解释称,他们是按照规定进行这些常规检查的,也是为了保护医院其他患者和医护人员。

  理由1:为保护医护人员。该医师表示,到万江医院住院的病人都要做这些检查,“因为万一病人有艾滋病或梅毒、乙肝什么的,传染给同一间病房的其他病人,或者是传染给我们的医护人员就不好了。”而常平医院医教科梁主任近日则表示,如果病人要做手术,由于医务人员会接触到病人的血液,因此艾滋病和梅毒与其他乙肝等常规项目一样,都要进行检查。但如果病人不做手术的话,这些项目一般不作规定检不检查。

  “由于

车祸碰到的出血情况比较多,医生、护士在参与抢救过程中,很有可能接触到其血液,再加上车祸伤者随时有可能动手术,因此,一般情况下会做常规检查,当中也少不了艾滋病、梅毒等项目。”针对曾先生的情况,同济医学院附属东莞医院医务科何主任如此表示。

  理由2:为避免医患纠纷。据梁主任透露,在处理车祸伤员时,医生常常处于两难境地。

  “给他做全面检查吧,肇事车主会责怪;给他做的检查稍微少点吧,伤者家属又会质问医生。”梁主任表示,“有的车祸伤者表面看起来没什么事,但谁知道里面就有大事情。”因此,在面临此类问题时,医生会尽量做全面检查,一方面避免卷入纠纷,另一方面也是以慎重的姿态对患者负责。而上述万江医院的主任医师也表示,如果病人入院前没有感染此类病毒,而在出院后感染了,医院就有责任。但如果在入院前没做检查,谁也没有办法说清楚病毒在何处感染的,极易产生纠纷。

  

卫生部门:尚无硬性规定医院可自断

  据了解,目前大部分住院病人入院前都必须接受三大常规(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B超、心电图、胸X片、血型、出血凝血时间等常规检查,以了解病人的生理状况,预防和应对手术中可能出现的意外。除此之外,为保护其他病人和医生,控制传染源,乙肝三系、生化全套检查也是必须做的,如发现病人是“大三阳”,手术器械就要和其他病人分开。

  至于艾滋病和性病检查的规定,卫生部也曾发文作出规定,要求对手术和输血病人做这两项检查。但东莞市卫生局防保科科长李小伟近日在接受采访时说,目前东莞市还没有出台相关规定,硬性要求医院在病人入院时做艾滋病和梅毒检测。一般情况下,医院可以根据病人情况,判断是否对其进行此项检查。

  争议焦点:擅自做不相关检查,医院行为引发争议

  对于车祸擦伤就要做艾滋病、梅毒检查,不少市民表示无法理解。尤其令消费者不满的是,就医者往往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做了这些尚无硬性规定的检查项目。但医院方面又自称是出于保护其它患者和医务人员的目的,不得不进行检查。

  争议1入院就需检查艾滋病?(来源:信息时报;作者:龚萍 聂奇文)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