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面临持续萎缩局面 四问出路在哪里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5日09:17 中国新闻网 | |||||||||
中医是否该废止?一夜间成为争论热点,甚至招致包括管理部门、药厂、专家以及无数民众的热烈回应。虽然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以及有关权威人士,都已经表态,国家对中医的支持一如既往,并不会有任何改变,但中医还是面临持续萎缩、苦苦支撑的局面,正面临着日渐退出大众视野的严峻形势。中医的出路在哪里?中医的突破口在哪儿?这些都是中医要面对的严峻问题。
出路一 充分发挥价廉优势,推动医疗体制改革 近20多年来,“中国制造”的中医被“外国制造”的西医赶上并超过,缩小了自己的销售范围,甚至造成了发展停滞。在记者随机采访的十几位市民中,很多人表示,近几年生病都是用西医进行治疗,因为西医效果明显,见效速度快;有的时候患上小病也不用去医院,自己就知道该吃什么西药,直接去药店购买,很方便。但对中医药却不是很了解,不敢乱用。也有市民表示,曾试过中医药,效果不甚满意,以后就不用了。 在采访中了解到,在大部分市民的心里都把原本是治病技术的中医,已不再是治病疗疾的方法,而逐渐演变为一种文化传统。这样的变质,是一种退化,还是一种升华? 一位卫生行政部门的官员表示,要解决目前医疗领域中的诸多问题,就必须要建立适应新形势的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保健体系,即要立足于现有国情建立惠及中国13亿人口的医疗保健体系。中国曾以世界1%的卫生费用,解决了世界22%人口的医疗保健,公共卫生体系使医疗人口覆盖率高达85%,创造了发展中国家发展公共卫生事业的奇迹。而这个奇迹的发生靠的就是中医药学和以中医为主、中西医并举的农村合作医疗,那个时期的“赤脚医生”,用大量廉价中草药和自制成药,减少了费用。所以在当前中国广大农民医疗健康和城市的弱势群体及贫困人群没有充分保障的情况下,研究和探索如何用中医建立医疗保健体系也是符合现实选择的。同时这也是中医走出重围的突破点,在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上充分发挥中医中药“简、便、廉、验”的优势,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曹洪欣也表示,中医医疗体系对全民医保的贡献是显著的。西医的成本比较高昂,因为它要对病人进行大量的仪器检查,才能作出判断,比如做CT等,因此造成了成本的上升。而中医在诊断、治疗方面费用低廉是它的绝对优势,这些能够解决全民医保的根本性建设特别是对农村医疗改革、社区医疗建设能起到推动作用。但目前的医保建设、医疗体系却没有充分发挥中医的作用。 出路二 解决“墙内开花墙外香”,立法保护已刻不容缓 在北京一所中医诊所里记者见到了从非洲来此学习的学生,他们告诉记者,在非洲,中医针灸和中草药受欢迎,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非洲人来中国学中医。“中国有这么好的宝贝,我不明白为什么你们自己反而要丢弃呢?”就在中医在中国饱受“身份质疑”的时候,许多国家却把目光投向了中医。据有关数据显示,中医已被74个国家承认,在澳大利亚,已经有若干省把中医列入了医保范围;在德国,农民开辟了专门的种植园,大力发展中草药种植业…… 目前,中医出现的“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局面令中国人尴尬。著名的中医专家邓铁涛指出,如果我们不注意的话,到国外学中医不是危言耸听。一部《大长今》电视剧不仅讲述曲折动人的故事,还涵盖了饮食、服饰和医药。如果我们不去挖掘、整理、宣传和继承,针灸甚至中医就可能成为韩国的文化遗产,就象端午节已被韩国申请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 北京中医药大学的赵教授向记者介绍,要多头并进,为中医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一是法律保障。国家应制定中医专用的法律保护中医。加强中药知识产权保护的立法。虽然以《中药品种保护条例》为核心,初步建立了相应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但是对我国中药知识产权的保护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不仅要保护中药有效成分及提取工艺,也要保护在创新的中医理论指导下研发的复方中药,并注意保护中国历代中医文献记载的经验和处方,防止国外抢注我国传统中药知识产权。在条件成熟时,制定《中医药法》,最大程度地保障中医药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二是体制问题。国家每年用于中医药研究的专项资金要用于真正需要研究的中医领域。同时医疗体制中要加入中医,使中医从业人员增加就业的机会。并发挥中医治疗花费较低的优点,如社区医疗机构就可以增设中医。 三是政府重视。政府要营造一个保护中医的良好环境,切实保护中医学术、传承中医学术、光大中医学术。要鼓励采用产学研结合的机制,引进民间资本或者吸引外商投资等多元化的投资模式发展中医。研究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以医带药,以药促医。 出路三 教育体制要改革,“多层次”培养人才 管理学中有一个著名原理叫短板理论,即木桶盛水的多少不取决于组成它的最长的板块,而是取决于最短的板块。优秀人才的缺乏、后继的无人就是我国中医发展的“短板”。政府要重视教育,建立健全适合中医发展的教育体制和模式,要加大教育的投入,培养优秀的中医人才,防止后继乏人而形成断档。加强对中医院校的管理,学科设置、课程设置要体现中医特色,切忌让中医院校的“泡沫化”,即学中医是形式,学西医是内容的不良局面。 南京中医药大学王旭东教授表示,教育体制必须改革。中医是精英教育,而不是大众教育。我们学校一年招收3000人,可能有一半学生都转行。因为中医的关键是靠疗效来生存,如果中医大夫给病人看病没有效果,就无法生存。而在大学能否培养一些中医精英是关键。所以关键是教育体制要改革,一方面是大学改为精英教育;另一方面,政府需要用政策来扶持民间中医教育的发展,因为中医几千年以来一直就是来源于民间。 有专家也呼吁,现在对于中医学来说,最重要的任务应该是培养“多层次”的中医人才,以满足社会不同的需要。所谓“多层次”主要有三类,一是“研究型中医人才”,这类人主要是进行中医研究生教育,在中医特色及临床的基础上,要求他们涉猎多学科知识,并把这些知识落实到中医研究上来;第二种是“外向型人才”,这类人必须在牢固的中医根基基础上,学好外语,准确把握中医理论的外语表达,把中医“推向世界”;第三种是“亦中亦西的人才”,这类人的学制可以从一般的4年延长到6年,先学中医、再学西医,或先学西医,再学中医,培养的人才既会用中医理论指导防病治病,又会用西医理论指导。 此外,中医人员的继续教育非常重要,必须要“活到老,学到老”,特别是中医各专科人才,不可能仅在院校中培养,更多的要靠临床实践和继续教育才能完成。 出路四 拿来主义已行不通,与时俱进才是关键 造成中医如此艰难局面的根源,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是患者崇洋媚外,总是觉得国外的技术高;有的认为是政府支持不够,财政补贴太少;有的认为是西医的冲击力太大,医疗市场被瓜分。其实,这些都并不是最关键的原因。最关键的原因在于中医本身,在于中医没有与时俱进,没有创新,没有超越。 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鞭策我们要用新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开发传统中医理论。但目前我们并没有随着科学的发展而有太大的进步,中医诊治方法已经几千年不变,中医现在的困境告诉我们:躺在老祖宗留下的金山上睡大觉的拿来主义已经行不通了!应当把祖业发扬光大才是关键。 面对世界经济竞争日趋激烈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新形势,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曹洪欣教授指出,当今中医的创新发展比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紧迫和重要。中医现代化是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需要国家的重视,需要社会的关心,更需要几代中医药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中医自我封闭是没有出路的。(来源:市场报;作者:许黎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