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健康 > 正文

2006年消费者最关注食品行业大事件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8日09:24 南方日报

  岁末年终,回首2006年,这一年,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保持着高度的重视和热情,国内食品行业依然风雨兼程,走得颇为艰辛。

  这一年,从年头到年尾,在国内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而在国外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也有部分波及到国内,消费者接收的信息越来越多,越来越广,对自身健康、安全的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也在增强。

  而政府监管部门,在经历一系列的食品安全事件后,也不断增强监管能力、加大力度,出台了一系列的保障食品安全的法规和举措。

  尽管目前国内的食品安全环境仍不尽人意,但随着经济发展,科学的进步以及人们素质提高,食品环境将进一步得到净化。“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领域的风吹草动,都直接刺激着消费者的神经,

  在我们开展的“2006年消费者最关注的食品行业大事件”评选中,我们发现,以下十大事件最为广东消费者所关注——

  事件1:我国食品包装今年实施QS认证

  关键词:QS认证

  事件回顾:首批获得QS资质的食品包装生产企业已于12月26日公布,其中包括生产奶瓶、奶粉袋、保鲜膜、一次性餐具等的企业。据了解,国家质检总局今年7月18日发布并开始实施食品用包装、容器、工具等制品生产许可通则及其相关审查细则;9月8日公布了首批实施市场准入制度的食品用塑料包装、容器、工具等制品共三类39个产品;预计最快在明年七八月,就可以看到印有QS标志的塑料容器。

  记者点评:消费者日常食用的食品是否安全、健康,除了食品自身的素质需过关外,原来包装食品的容器是否安全也会直接影响到人体健康。据专家介绍,食品接触材料对食品安全有重要影响。劣质食品接触材料在长期反复使用的情况下,有毒有害物质会迁移到食物中,进入人体后积累导致慢性中毒,对儿童和青少年的成长发育尤其不利。如劣质餐盒遇热或油脂会释放出致癌、致病的化学物质;苯超标易诱发癌症及血液系统疾病;某些铅的化合物能溶于热酒精和酸性饮料,分解出铅离子,除了致癌,还会通过生殖传给下一代,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我国食品包装容器实施QS制度,这标志着我国为保证食品质量安全,进一步加强食品接触材料和产品监督管理工作的新起点。

  事件2:多宝鱼药残严重超标

  关键词:硝基呋喃类代谢物

  事件回顾:11月17日,上海有关部门在一项抽检中发现,上海市场上销售的多宝鱼(学名大菱鲆)药物残留超标现象严重,所抽样品全部被检出硝基呋喃类代谢物,人体长期大量摄入该物质存在致癌的可能性;同时还分别检出恩诺沙星、环丙沙星、氯霉素、孔雀石绿、红霉素等禁用渔药残留。

  12月21日、26日,部分经过严格检测、检测结果合格的无公害多宝鱼开始游回上海、北京市场,但多宝鱼何时重回广州市场目前尚未有时间表。

  记者点评:被称为“中国多宝鱼之父”的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雷霁霖院士认为,当务之急是要建立完善的市场准入制度。如果每一批水产品进市场前都被要求检测或提供县级以上检测部门提供的检疫证明,养殖户们也不敢乱来。在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有具体有效并落实到位的监管措施,对养殖户们来说,要树立起明确的产业观念。专家称,这次出现的多宝鱼药残事件并不是坏事,借助这一事件可以进一步规范这一行业的健康发展,同时消费者对出现的问题,不必引起惊慌,社会各界应从科学和理性的态度,正确对待。

  事件3:今年实施

月饼新国标,天价月饼被逐出市场

  关键词:天价月饼

  事件回顾:多年来愈演愈烈的月饼“

装修”过度问题,终于被国家一纸禁令叫停。由此,市场上流行的舍本逐末遭到遏止,月饼总算得以返璞归真素面朝天,消费者也直观地见到了效果,月饼的售价“脱水”令百姓得到了实惠。然而,事物都有两面性,天价月饼被逐出市场,喜了普通消费者,却忧了那些习惯了拿月饼“跑人情”的人。很快,人们发现,月饼“高端”消费依旧存在,“高端”市场也仍然繁荣,天价月饼上网销售又成了一个新热点。

  记者点评:月饼本来是中秋团圆时的“进口”之物,结果却成了“人情”的受害者。近几年来,月饼的身价倍增,从附带茶、酒,发展至前几年送金饰、送钻石,甚至送房、送车,月饼何以承受这种不能承受之重,在变态的天价月饼消费面前,让“月饼”成为月饼也值得整个社会深思,我们要禁的仅仅是天价吗?天价月饼禁了,会不会还有天价西饼,天价茶叶呢?

  事件4:全国通缉“涉红鸭蛋”

  关键词:

苏丹红Ⅳ号

  事件回顾:11月12日,由河北某禽蛋加工厂生产的一些“红心咸鸭蛋”在北京被查出含有苏丹红Ⅳ号。据河北当地养鸭户透露,他们的鸭子之所以能产下“红心”鸭蛋,关键是喂了添加“红药”——即是苏丹红Ⅳ号。11月14日,北京食品办又检出六种咸鸭蛋含苏丹红,大连等地也陆续发现含苏丹红的红心咸鸭蛋。11月13日,广州也发布禁令,全城“封杀”红心鸭蛋。市工商部门要求各商场、超市和菜市场暂时停止售卖红心鸭蛋;随后,广州卫监部门也要求全城餐馆酒楼停止销售红心蛋菜式。

  11月28日,农业部公布调查和处理结果,称“红心蛋”养殖户的鸭蛋和蛋鸭已全部销毁,向养殖户销售苏丹红的鸭蛋经销商朱来永已被公安部门刑事拘留。

  记者点评:从生产到上餐桌有那么多部门在把关,为什么还有漏网之鱼?“红心鸭蛋”事件暴露了我们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方面,经常性的监管工作还存在许多漏洞和薄弱环节。其实,除了监管薄弱之外,该事件也让消费者学了一课,据专家称,无论“红心”、“黄心”鸭蛋,营养价值是一样的。该事件也正是由于人们不正确的食用观念,导致商家铤而走险。

  事件5:阳澄湖大闸蟹致癌风波

  关键词:大闸蟹

  事件回顾:有消费者这样说:“以前年年只想如何火眼金睛买到正宗阳澄湖大闸蟹,今年,得想想是不是还继续吃了。”年年买、年年吃的阳澄湖大闸蟹竟然致癌!消息令人震惊,一时间举国哗然。很快,当地政府与国家农业部迅速行动起来,展开澄清和辟谣。同时,各种阳澄湖大闸蟹相关人士也活跃起来,热热闹闹地唱完一出大戏。最后,以“风波”二字为此事件定了性,闹腾完了,阳澄湖大闸蟹还是那样的蟹,年年吃蟹的人一样继续吃着。受折腾的只是阳澄湖大闸蟹的销售,所有相关人士、各种媒体,还有大众敏感纤弱的神经。

  记者点评:经过这一事件,让大家看到了政府在社会、商业事件中不可替代的作用。专家评论,阳澄湖大闸蟹“风波”从蒙冤到市场出现危机,再到政府积极应对,再到流言不攻自破,政府在食品危机中所起作用越来越大。

  事件6:北京福寿螺致病事件

  关键词:广州管圆线虫

  事件回顾:北京市自2006年6月24日发现第一例广州管圆线虫病患者以来,陆续发现得病病人,全市在这一时间前后共收治了70例病人,病人中最小的年龄只有13岁,最大为51岁,所有患者均有共同在北京蜀国演义酒楼及分店的就餐史,主要是因生食、半生食寄生有广州管圆线虫幼虫的福寿螺等螺肉而引起。事后两酒家被立案调查。据了解,这种疾病主要发生在南方,在北京集体发病还属首次。

  记者点评:有关专家指出,只要充分加热,食用淡水鱼、虾、螺还是安全的。最重要的是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病从口入”。因为福寿螺如果在加工煮熟后是不会发生危险的。

  事件7:牛奶“禁鲜令”执行一再延期

  关键词:禁鲜令

  事件回顾::由于“禁鲜”问题密切关系着国内众多以生产巴氏奶为主的地方乳品企业的市场命运,从一开始便遭到各地企业及奶业协会、奶农的强烈反对。围绕“禁鲜”这一敏感话题,国内乳业界迅速划分开两个针锋相对的利益对立阵营:常温奶VS巴氏奶。“禁鲜令”成为过去两年里,国内乳业界牵涉面最广、斗争最激烈、时间最长、过程最曲折、关注度最高、争议性最大的一个事件。而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在政令推行中表现出的犹豫不决,尤其数度临场“变牌”延期执行,更为该事件增加了戏剧色彩。时至今日,“禁鲜”是行是废仍然悬而未决,但这一事件的发展却陆续引出了大众知情权、政策制定、部门公信力、行业协会功能等诸多极具社会价值的问题。

  记者点评:禁鲜令的难产,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我们目前食品管理领域存在的种种问题。一个关系着食品行业有着指导意义的政策,一再更改,受损的不仅仅是消费者的利益,更是管理部门的公信力和权威性。

  事件8:凉茶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关键词:凉茶“申遗”

  事件回顾:今年5月底,国务院批准并公布凉茶成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而首批来自粤港澳的21家凉茶生产企业拥有的18个品牌54个秘方及术语,将受到《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公约》及我国有关法律永久性保护。

  据了解,凉茶是岭南乃至东南亚地区特有的一种功能饮料,“粤人喝凉茶”的历史已有上百年。去年7月,21家企业拥有18个品牌54个秘方及术语率先被批准为广东省食品文化遗产。今年2月17日,广东凉茶再次升级,成为粤港澳三地认可的粤港澳食文化遗产。与此同时,广东省联手香港、澳门共同向国家申报凉茶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目录,最终取得成功。

  记者点评:一直处于食品饮料和功能保健品之间小心游走的凉茶,终于因“申遗”成功而迎来发展的“春天”。之前,凉茶因为属于食品,不得宣传产品功效,同时,其成分由多种药草构成对于是否能运用也引起众多争议,而“申遗”成功则使之“存在和合理”得到了法律保护。凉茶“申遗”的成功,也使这一中国传统食品迎来爆炸式发展的契机。

  事件9:广东立法对“有害食品”实行召回制度

  关键词:食品召回

  事件回顾:广东将在全国率先立法建立“有害食品”召回制度。11月底,《广东省食品安全条例(草案)》提交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审议,草案就食品召回、食品安全事故预警、食品安全状况检测评价、食品档案管理等问题进行了多项创新性规定。该条例有望于明年出台。

  记者点评:酝酿多时的《广东省食品安全条例》终于有望于明年出台,该法规的出台将为人们食用健康再度筑起一道防护屏障。食品召回这一制度在国外非常普及,我国也正加大力度不断推行。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现行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制弊端是“铁路警察,各管一段”,而该条例作为地方性法规,在现有体制下,还是尽量明确了政府各有关部门的职责,防止食品安全监管出现推诿扯皮。

  事件10:广东凉果在京下架

  关键词:二氧化硫

  事件回顾:去年6月,北京出现了广东凉果集体被封杀的事件。事隔一年,2006年的6至8月,在北京食品安全办等有关部门公布的几批不合格食品中,粤式凉果又榜上有名;8月3日和8日,各大媒体相继刊登了“广东产11种凉果北京下架”、“广东又有14种食品不合格”等消息。8月23日,又有19种粤产食品在京停售,在公布的这些不合格凉果中,出现不合格项目的原因,以“二氧化硫”检测不过关居多,“二氧化硫”超标成为问题的焦点。

  记者点评:粤式凉果出现“二氧化硫超标”,罪魁祸首在于原料,这是明显的上游污染,殃及下游。国家能否在原产地制订相关卫生标准,以保证果脯在源头时不会被污染,从而更好地保护下游产业,保护广大消费者。

  专题撰稿本报记者欧志葵周照

  图:

  绘图:喻焰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