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医院抱怨政策不公平 部分医院诚信存在问题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13日07:06 中国青年报

  本报记者 何磊

  2月5日,48家来自全国各地的民营医院获得了首批“全国诚信民营医院”的称号,并将从深圳开始,陆续在全国各地“现身说法”——开始“全国诚信民营医院万里行”。就在第二天,同样是民营医院的上海协和医院因存在多种违法、违规行为,被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此前,上海市卫生行政部门已对上海协和医院诊疗活动超出登记范围、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擅自开展母婴保健服务等问题给予了四次行政处罚,并取消了医院一年的“医疗广告证明”。这让本来就遭遇诚信危机的民营医院又一次蒙羞。

  有数据显示,不久前,上海一个月发现23家

医院存在不良职业行为,其中民营医院占21家。辽宁最新的督察结果表明,在发布虚假广告的68家医疗机构中,结果民营的占了绝大多数。

  “我们必须为行业内的那些不诚信者埋单。”新疆佳音医院院长黄卫东和深圳深联医院院长廖志仁表示,作为行业协会的两位副主任委员,他们无法做到清者自清。

  中国医院协会民营医院分会秘书长赵淳说,他们将动员更多的民营医院加入创建诚信民营医院的行列。

  民营医院的“病根”

  在2月5日的“全国诚信民营医院万里行”启动仪式上,无论是中国医院协会会长,还是卫生部医政司的处长,讲到民营医疗机构的数量时,都不约而同地说是“数千所”。

  “每个地方都在批,谁也不知道究竟批了多少家民营医疗机构。”赵淳坦言,大概4000家左右。政府没有数据,协会也没有力量对此进行统计。目前,协会能做的只是通过各种活动和倡议,逐步把一些真正有志于做医院的拉过来,让他们知道诚信才是生存的基础,诚信也能换来利润。

  每次参加民营医院院长们的会议,都能感受到这样一个怪圈:老百姓痛恨那些坑人的民营医院,民营医院在抱怨社会的不理解和政策的不公平,政府在批评一些民营医院唯利是图。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机制灵活,管理有效,没有负担。这是许多专家眼中民营医疗机构的优势所在,也是它们能与公立医院“抢饭吃”的法宝。

  “但这些优势远远无法弥补我们在政策上受到的歧视。”深联医院廖志仁院长说,尽管许多民营医院已经通过多年努力逐步得到了老百姓的信任,但在政策层面上,税收、财政补贴、工商管理费等让一些起步较晚尚无积累的民营医院不堪重负。

  根据业内公认的测算结果,税收负担(主要是营业税及所得税)占到民营医院总收入的8%左右。而公立医院不仅没有税收负担,而且还有补贴。

  2月5日的创建诚信民营医院会议上,一位院长对记者说,民营医院的“病症”表现为诚信问题,但其“病根”却远没这么简单。

  在这位院长看来,除了税收、财政补贴等因素外,人才问题也是制约他们发展的一大障碍。许多公立医院规定,一些资深医生即使退休后也不能为本地其他医疗机构服务,否则拿不到退休工资。对于在职的医生,更是卡住不给档案。许多时候,他们挖来了人才,由于不能给这些人才晋升职称(只有大型公立医院才有评审资格)等原因,很快又流失了。

  他说,过去还可以经常请一些大医院的专家来“走穴”,现在管理严了,这条路也基本被堵死了。

  当黄卫东院长说起如今民营医院大都在“看谁能活下来”的时候,常常会遭到这样的质疑:当初有谁逼着你们投资医院了吗?黄卫东苦笑。

  新中国直到1997年,国务院才下发《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首次明确提出:其他社会力量和个人可以兴办医疗机构,以作国家、集体之补充;社会力量和个人办医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政策的大门这才正式敞开。

  2000年,原国家体改办、卫生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城镇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给出了私立医院管理的大概框架——把医疗机构分为非营利性和营利性两类进行管理。规定营利性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放开,依法自主经营,照章纳税”。

  这一文件被人们理解成了“医疗卫生改革市场化的信号”。也就在这段时间里,大批民营医疗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上百万、几千万元已经投进来了,不可能说撤就撤,一些医院只好铤而走险。”一位曾在一家公立三甲医院从事管理工作多年的民营医院院长说,虚假宣传、违规医疗等行为正是由此而生。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070,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