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自写墓志铭接受死亡教育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6日07:34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生是死的开端,死是生的延续”、“人可以走向天堂,但不能走到天堂,而我,一直都在路上”、“我真的好想再活500年”……昨日,这些与死亡有关的话语不断从石室中学的高一学生口中说出。原来,这是石室中学开展的一堂“死亡教育”课---为自己设计墓志铭。这也是该校开展生命教育的一部分。

  课上学生自己设计墓志铭

  “大家有没有思考过自己的死亡?”石室中学高一老师唐宇的开场白让课堂上所有学生大吃一惊,“这堂课,大家来设想一下,如果让你自己设计一段墓志铭你会写什么。”唐老师还提出要求,墓志铭要简单明了地概括自己一生的生活状态和追求,写真言、抒真情,用第一人称写,题裁格式不限。

  5分钟后,学生们纷纷交出了“答卷”,诗歌、

散文、音符、图片……形式丰富多彩。

  “这里长眠着一名中国籍诺贝尔奖获得者。”设计这句墓志铭的周奇仁同学说,希望自己能实现这个梦想。

  不同的墓志铭,反映了学生们不同的生活态度和理想追求。“大学生、博士后;做生意,也顺手;坐洋车、住顶楼,这一生无烦忧”、“听,思想家的呼吸永不停止”、“我的生命是一条线段,而不是一条射线”……也有同学将五线谱、标点符号作为了自己的墓志铭。李蕊彤同学说:“我希望在我死去时,这段音乐能陪伴我,它能让我感受到宁静”。

  “通过感受死亡来发现生活的美好,使学生树立健康理想,并正确设计自己的人生之路。”唐老师这样概括“死亡教育”的意义。石室中学副校长田间也认为它可以“让学生更关爱生命,更注重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价值”。

  高一、高二开设生命教育课

  感受死亡教育,是石室中学开展生命教育的一部分。2005年,石室中学就和四川师范大学合作,启动“中学生命教育的实践与研究”,制订了生命教育学科课程选课目录,石室中学高一、高二各班还根据目录开设了生命教育学科课程,基本形成了中学生命教育学科课程体系。

  两校合作的另一成果是《中学生命教育现状调查报告》。在报告中,川师大老师戴艳将生命教育划分为生存意识教育、生存技能教育和生存价值升华教育三个层次。

  该报告还通过对年级、性别、文理科、城乡、成绩水平、是否学生干部和家庭以及父母受教育程度等因素的调查分析,来发现学生之间在认知生命和生存技能等方面的差别。比如,在生命意识、生存技能、生命意义三个方面,学生干部明显优于非学生干部。戴艳分析认为,学生干部接触更多的人,依靠自身能力解决问题,所以在对待自我、生活接纳、生存技能等方面有一定优势,因此戴艳建议,中小学教育应该重视这个现象,鼓励更多的学生担任学生干部。

  本报记者 郭晶晶 实习记者 肖刚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