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回收渠道运转不畅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01日00:07 央视《经济半小时》

  药品回收渠道运转不畅

  调查中记者发现,药品回收和倒卖原来环环相扣,站街收购、集中改头换面、打包卖到外地,组成了一条利益链。按照国家废弃药品处理办法,过期药品应该在各地药监部门监督下,进行无害化销毁。可如果大量过期药流到了药贩子手中,结果可想而知,他们肯定不会把高价收来的过期药白白销毁掉。这条黑色琏条严重威胁大家的安危,可它的起点恰恰就是那些把过期药卖给药贩子的普通市民。那么,正规的药品回收渠道又运转如何呢?

  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稽查处处长 盛国远:“基本上每个药房都放了一个叫回收药品的箱子,随时你有什么过期的,失效的东西,就扔进去可以。”

  盛国远告诉记者,上海市药监局倡导每一间药店开展不合格药品回收的服务,设立不合格药品回收箱方便群众清理家庭不合格药品。但是记者走访了市内十多家药房,却发现回收情况并不容乐观。

  记者:“请问有放不合格药品的药箱吗?”

  药店售货员:“没有。”

  记者:“请问有放不合格药品的药箱吗?”

  药店售货员:“没有。”

  开展不合格药品回收,作为一种非强制性的倡导建议,显然在一些药房还处于“真空”状态。而在位于南京西路的这家大药房内,当记者询问药房工作人员回收箱在哪里时,工作人员一脸茫然,好像从来没听说过一样。

  药店工作人员:“我不知道你在说什么,你去其它家看看吧。”

  而在另一家药房里,不合格药箱随意得扔在一个高高的空调上面,很难被人看见。记者把药箱拿下来时,发现药箱满是灰尘,打开药箱,里面空空荡荡,竟然没有一盒药。

  药店工作人员:“我们现在也在抓这个事情。他有社会责任,不是我药卖出去赚钱就可以,应该这个社会责任也是蛮重的。”

  记者又访问了一家药店,虽然药箱放在进门很显眼的位置,但里面却只有一盒药,记者拿起来一看,这还是一盒3年前就过期了的药品。

  还有的药房,回收不合格药品的药箱,也早已成了摆放其它产品的工具。

  药店工作人员:“我们现在也在抓这个事情。他有社会责任,不是我药卖出去赚钱就可以,应该这个社会责任也是蛮重的。”

  针对药品回收“叫好不叫座”的现象,盛国远认为,药品回收作为非强制性的公益活动是目前药品回收难以执行的原因。应当鼓励更多的企业参与进来。

  盛国远:“像白云山,还有其他好象也有什么公司,组织了我们上海24间大的药房,当然他有时间的,一天,一天里面,希望他们把过期的药品,可以换成他们的药,做这样的事都是好事,我们也希望更多的大的企业搞这样的活动,对老百姓有利益,对你这个企业创造这个品牌,应该是双赢的。”

  但是目前企业回收的多是针对性的药品,而且时间也非常有限,并不能达到对所有不合格药品进行回收的效果。所以过期药品回收“冷场”,还应该从科学的用药习惯到对药品回收的理解、支持,提高群众的认识度。

  盛国远:“药品它本身就是一种化学物质,在没有条件的温度储藏的条件下,它会变型,有的变型把含量下来,但是有害物质就产生了,这些有害物质人们在用了以后,实际上对你的伤害很大的。”

  据统计在我国,约有78.6%的家庭存有备用药品,其中30%-40%的药品超过有效期3年以上,82.8%的家庭并没有定期清理药品的习惯。这么大比例的过期药品,回收工作是一项巨大的社会工程,而要想和药贩子的“高价回收”相抗衡,就必须尽快为不合格药品回收立法,建立起长效机制,否则,地下市场便会随时随地乘虚而入。

  建立长效机制,杜绝药品黑市死灰复燃

  加强宣传,提高认识,固然重要,但现在国家对市民私自卖药并没有明确的处罚规定,这就很难彻底切断黑市上的药品来源。而贩卖过期药,平均利润高达300%,暴利诱惑下,那些药贩子即使面对政府部门的严厉打击,也不会轻易收手。在上海专项治理行动尚未结束,一些利益熏心的药贩子们就又开始行动了。  

  在上海静安区的一个菜市场门口,立着一块收购药品的招牌。但记者等了半天,也未见任何药贩子的踪影。正当记者要离开时,药贩子赶紧上前拉住了记者。

  记者:“这些药都收吗?”

  药贩子:“收啊。”

  记者:“价格呢?”

  药贩子对记者带来的几盒合格的药品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给出了自诩为很高的价钱。

  药贩子:“达喜13块钱是最高了。我给的价钱全都是刚配来的新的药,过期的就不是这个钱了。”

  当记者发现,药贩子开出的价格基本都是市场价格的50%左右,药贩子突然拿出笔和纸,给记者指点起迷津来,教记者如何利用医保卡赚钱。

  药贩子:“你就到前面这个xx路,这个你只能拿2盒,达喜,吗丁啉2盒。这些总共配出来是154.1。卖给我我给你90块钱。”

  药贩子很遗憾的告诉记者,现在由于政府对医保卡消费做出了限制,每天消费的金额有限,所以已经不如过去好赚钱了。

  药贩子:“每一次不能超过200块钱,一个月不能超过八百元。一个月拿药不能超过5次。去年四百五百,一张卡四五千块钱,我们一天就拿回来了。现在可不行了,一天最多200块钱。”

  而当记者询问他是否回收过期药品时,药贩子居然表示,附近小区内很多居民都将过期药品交给他。他不光收过期药品,就连过期的针剂也收。

  在离药贩子不到20米的地方,另一个人也在这里等着收购药品。和其他人相比,他的收药活动显得更加隐蔽,因为他的周围没有任何招牌,而他是靠手里攥着的一把药盒来吸引人的注意。

  记者:“收药是吧?”

  药贩子:“是的。”

  记者:“这些收吗?”

  药贩子:“收。”

  半小时观察:立法比空洞的号召更靠得住

  过期药不能治病,反而可能会要命。

  表面看起来,在地下药品交易的链条上,不外乎三个环节,收购、包装和批发。也就是说,只要老百姓能将家里的过期药品交给正规的国有药店处理,就能将过期药的源头堵住,地下交易的整个链条就断了,“药贩子”也就没有了生存空间。

  每一个人都需要担当起社会责任,既是对别人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这固然是谁能明白的道理。可要要解决药品黑市的问题并非这么简单。最近几年各地不合格药品回收箱经常“饿肚子”的现实表明,仅靠空洞的号召远远不够。

  上海对药品黑市的重拳出击开了一个好头,但是应该受到严厉打击的不仅仅是药贩子,对那些转手倒卖不合格药品的

医院、药店也应该一查到底,而且类似的检查也不应该只是一两次突击行动,还需要建立一个长期的解决机制。毕竟,药品安全是人命关天的大事。

  主编:马洪涛

  记者:李想

  摄像:张明

[上一页] [1] [2]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640,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