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术是否真的可以包治百病?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03日11:34 大众医学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 心理咨询师叶斌

  也许是因为我在一篇心理咨询手记中提到我利用催眠技术缓解了一名男孩子的焦虑情绪,所以在该手记发表以后的一段时间内,来电话希望做催眠治疗的人还真不少。小张就是其中之一。

  小张自述是个强迫性神经症患者。他有过多次求治的经历,但始终效果不佳。“我在一本书上找到介绍催眠治疗的内容。书上说催眠疗法主要适用于神经症,对焦虑、精神性头痛、神经性抽动症、厌食症效果良好。此外,还可以治胃溃疡、结肠炎、高血压、慢性哮喘、冠状动脉功能不全等,甚至还可以作为镇痛手段,在‘催眠麻醉’下实施外科手术,”小张在电话里如数家珍,声音激动(我忍不住想是不是他正拿着书在念),“我的强迫症很顽固,老治不好。我想强迫症是神经症的一种,既然催眠治疗可以治神经症,那它一定可以治强迫症。催眠术,光听这名称就很神秘、很有威力,也许我的顽症只有靠它了。您会催眠吗?能不能给我安排催眠治疗?”

  面对小张的请求,我很为难。一则由于近期求询者众多,我们中心能够做催眠治疗的咨询师都有个案在身,满负荷作业,无暇再接新的个案;更重要的是,催眠疗法并不适合治疗强迫症。所以,我建议小张是不是考虑一下其他的治疗手段,可小张一口回绝:“我现在只想做催眠,你们实在忙的话,我可以等。”小张坚持己见,立场“特别坚定”。

  像小张这样的求治者并不是绝无仅有。随着科学知识的普及,从国外影视媒介、科普文章中,尤其是介绍催眠的出版物中,人们开始知道了催眠术为何物,了解了催眠术的功效,甚至接受了那些对于催眠术效果的过分渲染,而产生了“催眠术能包治百病”这样的误解。

  其实,催眠术从出现到现在已经有几个世纪的历史了。但直到一百多年前,它还一直被认为是一种神秘的现象,没有科学意义。最早真正把催眠用于治疗的是心理学史上的巨匠──弗洛伊德。这位精神分析学派的开创者在治疗过程中发现,催眠术可以使病人“暴露”自我,突破心理防御机制而吐露出许多无意识动机,从而获得更深入的自我发现,减轻心理负担,最终改善病人的自我认知和心身状况。然而弗洛伊德最后仍认为,催眠是一种不可靠的技术,因为它在使用方面有着颇多的局限性。

  催眠术主要通过对受治者暗示性的利用,把个体引入不同程度的催眠性精神恍惚状态。浅度的催眠能对个体的肌肉活动产生控制;中度的催眠能对个体的感知觉加以影响;重度的催眠则能进一步控制个体的意识。催眠的程度越深,产生的治疗效果就越强。但是,由于不同的人接受暗示的程度不同,催眠术能达到的深度也各不相同。有关研究资料表明,能进入浅度催眠的人约有95%,中度催眠的人约75%,深度催眠状态的约有45%(有的研究结果更低,仅有30%),而能达到极具威力的深度催眠状态的只占5%~10%。催眠深度不同,催眠效果的保持时间也不同,浅度催眠的暗示有效时间最多不过一天,所以在治疗上几乎没有什么实用性;在中度催眠状态,能保持一个月左右;而深度催眠则可保持六个月之久。由此可见,不同的病人由于面临的问题不同,需要达到和能够达到的催眠深度各不相同,所以不是每种疾病和每个人都能通过催眠治疗获得满意疗效的。

  一般而言,催眠术对于帮助躯体和精神放松比较有效,对于紧张、失眠、惊恐等问题比较适宜。如果能达到较深的催眠状态,对于躯体镇痛和一些心身疾病(如某些哮喘、神经性消化不良、高血压等)的躯体症状改善有较好的疗效。此外,在精神分析治疗时,对于早期经验的挖掘,催眠术往往也能助上一臂之力。

  在现代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中,催眠术受到“攻击”的另一个重要理由是,患者没有发挥自身的努力,而是被动地接受外来的治疗。这样,就不能充分开发当事人的心理潜力和增进当事人的自信心。所以,采取当事人中心疗法的心理咨询师和治疗师,并不利用催眠术来帮助求询者。

  总之,催眠术只是一种有一定效力的治疗技术(从某些方面看,有点类似气功疗法),其效果好坏视求治的问题和当事人的自身状况(如接受暗示的程度)而定。尽管它看起来有点神秘,有时效果也令人惊奇地出色,且没有副作用,但它绝非是一种能包治百病的疗法。像小张那样的强迫症患者,一般而言并不适合采用催眠疗法进行治疗。如果他能听从有经验的医师的意见,利用更适宜的方法(如森田疗法)治疗,并愿意通过自身的积极努力(而不是完全依赖于医师的“魔法”),也许能收到更满意的治疗效果。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6,790,000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