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发现首例地中海贫血家族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01日11:16 新晚报

  哈尔滨新闻网讯(记者 董艳春)天下母亲没有不爱自己的孩子的,48岁的王永芝却后悔生下女儿:“20年前咋就不懂自己的‘怪病’能遗传!”20年来,为了养育女儿,她硬挺着病弱的身体支撑着贫困的家,每天都在创造着死里逃生的奇迹。记者日前从收治该母女的哈医大四院了解到,王永芝母女得的是遗传性“地中海贫血”,该病在哈尔滨市还是第一次发现。

  5月20日半夜,一辆颠簸了3个多小时的农用拖拉机来到了哈医大四院,家属七手八脚地抬下了一个面色苍白的农妇。经过输血抢救,这名叫王永芝的妇女终于苏醒过来。她说,自己的女儿袁士英犯病时也和她一样。第二天,20岁的袁士英也来到了医院。医生经过初步诊断为:二人得的是遗传性的重型地中海贫血,国内还没有办法治愈。

  只有王永芝知道,让女儿活下来的一丝希望,是自己这么多年撑过来的唯一理由。母女二人的“怪病”在道里区太平镇太安村一带是出名的,因为几乎附近所有的医生都为她们看过病。犯病的时候,会虚弱得一连七八天不能进食。袁士英也因为病弱而过早地辍学。

  王永芝和丈夫结婚时便不富裕,当时是花80元钱买了一个“窝棚”当新房,这些年因病加剧贫困,两年前,才在亲友的帮衬下,在田间搭了一个土房。丈夫经常在外当力工,家里的几亩地就担在了王永芝瘦弱的肩上。记不清多少次,王永芝干完地里的活儿,回到家一头栽倒在炕上。尽管支撑贫困的家不容易,但王永芝的要强是出了名的。邻居有时帮了她一把,第二天,她就会扒一碗苞米粒给送过去。

  王永芝说,自己能活这些年也值了,现在不放心的只有女儿,自己活着一天,就要为女儿多攒一天的治病钱。20岁的袁士英体重才60多斤,看上去就像个十二三岁的女童。

  据了解,目前哈医大四院消化内科、血液科医生经过会诊,正与哈医大校部相关专家联系,以进一步确诊和治疗。

  地中海贫血

  又称“海洋性贫血”,最早发现于欧洲地中海地区而得名,在我国发病以广西等南方沿海城市为主。预防重型地中海贫血,需进行产前基因检测。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