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巴拉守护神晏启权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1日23:30 央视《法治在线》 | |||||||||
中央电视台《法治在线》栏目7月21日播出“兰巴拉守护神晏启权”,以下为节目实录: 字幕 兰巴拉边防工作站 海拔5326米 [解说]
“兰巴拉”,藏语的意思是“不长草的地方”。这里含氧量只有平原地区的40%,年平均气温零下11度。在这片生命的禁区,驻守着一个全国海拔最高的边防哨所——兰巴拉边防工作站。他们守国境,反偷渡,承受着体力、心理的双重考验。2005年,在一个偷渡大案告破以后,一封来自境外蛇头的信寄到了兰巴拉工作站。信中指名道姓威胁站长晏启权,让他对偷渡分子网开一面。 [同期] 西藏公安边防总队日喀则支队兰巴拉工作站 站长 晏启权 我给那些人带过话的,行,随时来,我随时奉陪,不用写什么恐吓信 字幕 晏启权 西藏公安边防总队日喀则支队兰巴拉工作站 站长 [解说] 晏启权工作的兰巴拉边防站位于西藏日喀则地区定日县,辖区与尼泊尔之间有着23公里漫长的边境线。 2005年9月25日,晏启权接到上级通报,有40多名偷渡分子可能要从兰巴拉偷渡去尼泊尔。案情重大。晏启权迅速开始部署设伏行动。 字幕 巴弄卓嘎 海拔6100米 [解说] 设伏地点就在偷渡分子出境的必经之地——海拔6100米的巴弄卓嘎。巴弄卓嘎地形复杂,方圆十几公里渺无人烟,四周密布的沟沟坎坎,对偷渡分子来说是最好的天然屏障。在晏启权的指挥下,70名战士分成四个小组,不到一小时,就已经悄无声息地隐蔽在巴弄卓嘎废弃的羊圈里和帐篷之中。 [同期] 西藏公安边防总队日喀则支队兰巴拉工作站 站长 晏启权 以前抓的时候,一般都是晚上的一点钟,四点钟,六点钟,都有的。但我自己平时的积累起来的,就看外逃,他们平时几点钟走。我们必须要知道他的规律。 [解说] 狡猾的偷渡分子大多选择在战士们最疲倦的时候偷逃出境。设伏行动进行到第二天,巴弄卓嘎雨雪交加,帐篷里的气温都降到了零下十多度。外逃人员杳无踪影,很多战士却逐渐出现了恶心,呕吐等高原反应。晏启权含泪到每一个设卡点慰问战士。 [同期] 西藏公安边防总队日喀则支队兰巴拉工作站 站长 晏启权 你说把他们撤回来,万一(偷渡人员)从我们那里跑了,我没办法交代,没办法跟组织交代。我这个站长就不称职了。还不如卷着被子回家呢。 [解说] 在晏启权的鼓励之下,设伏行动坚持到了第三天。2005年9月27日凌晨六点,正是在晏启权预料的时间,外逃人员终于在巴弄卓嘎出现了。晏启权下达了抓捕的命令。 [同期] 西藏公安边防总队日喀则支队兰巴拉工作站 站长 晏启权 有些战士在那边吐了,就支撑不住了,心脏跳得太厉害了,你在海拔六千米上面跑起来的话,那心脏的话,跳得怦怦的。 音乐 一组抓捕照片 [解说] 这次行动,包括一名蛇头在内的46名偷渡人员无一漏网。这个案件告破以后,由晏启权直接指挥抓获的偷渡分子已经达到400多人。而每次行动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晏启权对地形的熟悉,对设伏地点的精确选择。在兰巴拉1200平方公里的辖区内,晏启权就是“活地图”。按照惯例,兰巴拉边防站的官兵一年一换,但是,为了让新来的官兵尽快地熟悉兰巴拉的地形、环境,今年年初,晏启权主动向上级提出让他在边防站多呆一年。 今年6月上旬,因为冰雪融化,在海拔7000多米的地方,被冰雪掩埋了44年的中尼边境62号界碑出现了。为了取得珍贵的勘测资料,晏启权派出十名战士去界碑所在地进行勘测。下午六点多,战士们在距离巴弄卓嘎8公里左右的地方迷路了。他们走了两个多小时,还是在一个冰川附近原地转圈。眼看着快天黑了,战士们用对讲机向晏启权呼救。 [同期] 西藏公安边防总队日喀则支队兰巴拉工作站 参谋 王文让 掉下去(冰川里)的话可能性命难保。我们站长就用对讲机跟我说路线,这边有高山你看到没有,那边有石头你看到没有,慢慢慢慢地走到他说的那地方以后,我们就找到路了。 [解说] 在晏启权的指引下,战士们平安归来。也带回了中尼边境62号界碑的照片。 [同期] 西藏公安边防总队日喀则支队兰巴拉工作站 站长 晏启权 看到中国那两个字,很自豪的。我正在守着这个位置。没白来这个地方。 相关专题:第二届我最喜爱的十大人民警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