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19户瓜农使用进口种子遭瓜瘟 向农业部索赔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4日03:27 京华时报 | |||||||||||
瓜农们从种子公司买来葫芦籽接种西瓜,结果却使千余亩瓜地染病绝收。经鉴定,这种从国外引进的种子携带病毒。 昨天,受害瓜农代表从辽宁盖州再次来京,继续向农业部索赔。他们认为,农业部负责外来种子的引进审批工作,种子出了问题,农业部应当承担责任。
有关专家认为,此次事件的深层原因还在于,我国外来动植物引进检疫机制存在漏洞。 -祸起 千亩西瓜遭“瘟”绝收 昨天,薛宝民等三名瓜农代表又来到了北京。 这是他们第六次为西瓜种子的问题赴京讨。这一次,他们一方面希望继续跟农业部交涉赔偿之事,另一方面想委托律师打官司。 薛宝民等瓜农来自辽宁省盖州市黄大寨。这是当地一个出名的“西瓜村”,对西瓜的育苗培植和病虫害防治,村民们摸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 2005年,他们却经历了一场“史无前例”的“瓜瘟”。 “最开始,瓜秧上出现一些黄斑点,叶片长得像鸡爪子的形状,”村民孙绍祥说,村里多半的瓜地都出现了这种症状,大家向当地技术员求助。“他们说是一种花叶病,给开了药,让我们去喷。” 用药后,瓜秧的症状得到缓解,但“一周后叶子又佝偻成鸡爪儿样了”。好在这种“花叶病”并未影响“坐瓜”。看着西瓜越长越大,瓜农们最初的担忧也就慢慢淡了。 6月是西瓜的收获季节,黄大寨村民们收获的却是一场灾难。 “外面看那个瓜好模好样的,切开了,直往外淌水,咬一口像棉花套似的,一股酸腐味儿……全是这样,全毁了。” 村民们不得不面对的是,他们遭受着一场“史无前例”的“瓜瘟”。在这场“瓜瘟”中,黄大寨村600余亩大棚瓜地严重受损,其中的300余亩完全绝产,瓜农们损失惨重。 “我种了10亩瓜,一个钱没卖回来,一下子赔进去5万来块。”瓜农孙绍祥说。 受灾的不只黄大寨村。按盖州市太阳升街道办事处提供的数据,2005、2006两年,该地区遭灾绝收的西瓜地有千亩之多。 -鉴定 国外引进种子携带病毒 村民们判断,造成这场“瓜瘟”的罪魁祸首在种子。 “凡是遭灾的瓜地,使用的都是同一种种子。同样的地块,同样的管理,使用了这种种子的瓜地都受病了,没使用这种种子的地就一点事儿都没有。”村民刘茂业说。 可疑种子出自盖州市的“大田种子公司”,这是一批散装的“南砧一号”葫芦籽,瓜民们买来培植为西瓜嫁接砧木。 村民们找“大田种子公司”讨说法,也找了当地消费者协会投诉,但因缺乏证据,没讨到什么结果。瓜农们后来把问题反映到盖州市农村经济工作发展局。去年7月,农发局从省里请专家到瓜地里进行鉴定。结论是,西瓜的“病毒现象不明显”,问题应该出在管理上。 瓜农们无法接受这一结论。当年7月,瓜农派代表到北京,带着瓜秧和种子到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进行检验。 去年年底,瓜农们接到了北京方面传真的检验报告。报告结论是,被检秧苗带有一种国外流传的黄瓜绿斑驳病毒。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简称中国检科院,隶属于国家质检总局,是目前国内最权威的动植物检疫机构。该院生物安全实验室主任、研究员李明福告诉记者,黄瓜绿斑驳病毒以前只在国外传播,韩国、日本等国家有所发现。黄大寨村发现这种病毒,在国内尚属首次。 李明福强调,这种病毒只能是从国外进口而来,只能是种苗携带。而且,该病毒危害极大,可直接导致葫芦科作物的绝产。 -索赔 瓜农来京欲状告农业部 在确定西瓜种子是“罪魁祸首”后,黄大寨村19户瓜农集体筹款,共同委派代表反复找当地政府和职能部门讨说法,但辗转半年多没得到满意结果。 今年9月20日、10月11日,19户瓜农派三名代表两度来京,向农业部索赔50万元。 “我们在投诉过程中了解到,种子进口都是由农业部审批的。他们批准的种子带着病毒入境,给我们的生产造成了损失,农业部应该包赔我们的损失。”瓜农代表薛宝民认为,在种子的引进过程中,农业部未能事先检出病毒,病毒在国内发作并对农业生产造成了危害,农业部的监控又不及时到位,理应对后果承担责任。 农业部种植司植物保护处的一位杨先生表示,农业部已经了解到黄大寨的黄瓜绿斑驳病毒问题,村民们反映的灾情属实。但他强调,农业部在进行种苗进口时,都是严格按相关法规来审批经办,没有行政过错,也无法直接满足投诉人的索赔要求。他建议瓜农们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 10月15日,薛宝民等三名瓜农代表离京返乡。瓜农们对农业部的答复并不满意,他们打算提起诉讼,通过法律的手段来维权。在进行了证据准备工作后,昨天他们再度来京。 -善后 部长批文紧急追剿毒苗 农业部种植司植物保护处杨先生说,在今年春天接到村民的反映后,农业部有关领导曾约请有关专家一同前往盖州调查。但因时日太久,相关种苗的使用情况又极其繁杂,农业部至今未能确定这种病毒的具体传播路径。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周广和是盖州之行的专家之一。据他介绍,今年4月,农业部杜青林部长亲自批示,约集有关专家前往盖州调查疫情。在黄大寨村,专家们发现了十几个大棚上百万棵携毒种苗,他们当即责成当地政府监督销毁,也对大棚主人进行了相应的经济补偿。 调查团还对当地有关种子销售单位以及附近的村镇进行了追查,销毁可疑种苗。同时要求瓜农对头一年的“中毒”地块进行轮种。 采取这些措施,是为控制病毒的继续蔓延。 据周广和介绍,农业部同时还把有关黄瓜绿斑驳病毒的特征通知给全国各地方政府以进行全面的普查。截至目前,除了辽宁,河北个别地区也发现了该病毒,但情况并不严重,并已得到控制。 黄大寨村民们认为,在盖州,因为种苗的流通情况极其复杂,很难保证这种病毒的传染途径已经被完全切断。村民说,2006年的黄大寨村,疫情再次发作,在村民大量减种西瓜的前提下,仍有100多亩瓜地绝收。 盖州市太阳升街道办事处的一份说明材料也提到,今年该办事处辖区仍有450亩瓜地遭受病毒侵害,其中300多亩地绝产。 -症结 引进机制被指有漏洞 瓜农代表薛宝民说,在这一年多的投诉中,他们直观地感觉到我国在种苗的进口管理上存在一些问题。“审批前就应该做彻底的检验;把关不严,等病毒都进来了再控制,不就是‘马后炮’了吗?” 中国检科院生物安全实验室主任李明福则更明确地表示,黄大寨村的黄瓜绿斑驳病毒事件绝非个案和偶然,深层次的问题正在于我国目前的动植物(特别是植物)进口检验检疫体制漏洞。 据李明福以及农业部杨先生的介绍,国家目前的农作物种苗进口程序大致如下:进口商提起进口申请,农业部对该植物种苗相关背景、资料进行初步核查,做出审批。然后,由国家质检总局在口岸进行检验检疫,就是所称的“外检”。种苗进入国内市场,再由农业部及其下属部门进行追踪、监控,就是所谓的“内检”。 李明福说,我国目前国外动植物引进体制上的问题,最突出的就在于“外检”环节。外来物种检验检疫工作是异常复杂的,而我国目前的检验检疫几乎全部压在口岸上。但口岸无论是在时间上还是技术上,都难以承荷这项要求极高的工作。“有一些病毒,短时间里根本测不出来,再说他们技术也受限制,有一些试验他们做不了。” 李明福认为,彻底的外检应该在审批之前就完成。 农业部的杨先生也提到,我国的口岸外检受时间和技术限制,所以无法彻底地深入试验、评估。他提到,彻底的检验检疫,需要消耗大量资金、时间,也需要相当的技术,受目前条件限制,常常难以实现。 -相关链接 外来有害生物致损失严重 20世纪70年代,我国将原产南美洲的水葫芦(凤眼莲)作为猪饲料引进,但现在水葫芦已遍布华北、华东、华中、华南的河湖水塘。连绵1000公顷的滇池,水葫芦疯长成灾,严重破坏了水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导致大量水生动植物死亡。 目前,入侵中国的外来有害生物多达400多种,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公布的100种最具威胁的外来生物中,中国有50余种。近10年来,新入侵中国的外来物种至少有20余种,平均每年新增约两种。 “目前全国所有省、区、市均发现入侵物种。几乎涉及所有的生态系统,从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到高、低等植物,以及真菌、细菌、病毒都有。”2006年5月23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曹坳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说。 据中国农业部消息,外来入侵生物每年造成经济损失高达数千亿元,其中,对农业和林业的损失达500亿元以上。记者:本报记者 邢学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