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总署:小额走私和人体藏毒是打击难点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8日06:17 中国青年报

  本报记者 何春中

  海关总署缉私局副局长李文健今天在公安部和海关总署联合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蚂蚁搬家”式的小额走私和人体藏毒是当前缉私警察的打击难点。

  李文健并不讳言,缉私警察成立之后,虽然在打击走私工作中取得了较大的成绩,有效遏制了大规模走私活动的回潮,但当前的反走私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并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一是利用法律的空子和一些违法手段规避、对抗打击。前者典型的表现是走私团伙有组织地操纵“蚂蚁搬家”式的小额走私,后者通过雇佣“看水族”实施反侦查,甚至以暴力手段抗拒缉私。这些规避、对抗打击的走向已经成为当前海关等执法部门惩治走私犯罪活动的一个新难点。

  二是价格瞒骗、加工贸易和减免税渠道等三类走私违规活动较为活跃,行业性走私问题突出。近年来,价格瞒骗、加工贸易和减免税渠道案件一直居高不下,许多生产资料、生活资料的进口存在着行业性、持续性低报价格等类型的走私问题,海关缉私警察查获一个案件,往往发现该案件涉及的国内某个行业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走私违规问题。

  三是毒品走私案件大幅度上升,对我国社会安全的冲击与威胁加大。近年来,毒品走私情况严峻,海关查获的毒品走私案件数量也连年上升。说明了境内外毒贩向我国内地输送、中转和销售毒品的活动日趋活跃,对我国社会安全构成的威胁加大,海关在打击毒品犯罪工作中所担负的堵源截流的责任正在加重。

  李文健说,人体藏毒就是把海洛因或者是冰毒用塑料袋或者是胶质的袋子放在口腔中,或吞下去,藏在胃里。这种藏毒方式,海关有时候很难发现。查获一两起以后,根据这个特点,发现犯罪分子多半是一些非洲籍的,属于西亚国家和地区的人员,所以就加强对这部分外籍人士通关过程的查验力度,查获的案件因此逐渐上升。

  这两年毒品走私属于高发人体的藏毒案件大量增加。人体藏毒案件最先是在广东海关

白云机场查获的,随后人体藏毒的趋势蔓延到全国,在上海、北京以及几个国际机场连续查获,去年查获的案件有七八十起。

  针对人体藏毒上升的严峻趋势,李文健表示,海关也采取了一些措施:第一,加大科技投入。人体藏毒现场用X光是照不出来的,还需要一些特殊的仪器,把疑犯送往

医院检查,所以,我们想在科技上做一些投入,在现场用一些仪器进行检查。第二,加强海关执法人员的培训,对查缉人体藏毒方面,有什么迹象、特征,进行有关的培训。

  “关于‘蚂蚁搬家’式的走私,如果打一个一个的‘小蚂蚁’,抓到后总是违法行为情节不是很重,逃税额达不到5万元,只能进行行政处罚。行政处罚往往造成一个怪圈儿,他和海关人员说,你赶紧罚了我,交钱之后我赶紧再来。”

  针对“蚂蚁搬家”式的小额走私现象,是否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立法、司法解释,或者是采取其他有效的打击方式。

  对此,李文健回答:“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也进行了研究,当时也考虑过,是不是降低这个起征点?我们降低到3万元。与立法机构、法院、检察院也研讨过,但我们认为,一旦降低起征点,会有更小的蚂蚁,哪怕降到1万元,总有规避的手法。最后通过执法实践发现,打击‘蚂蚁搬家’走私,最有效的办法是抄‘蚁穴’。”

  他说:“‘蚂蚁搬家’后会集聚在一些地方,他们幕后都有组织,有一些幕后的老板在操纵‘蚂蚁’走私。”

  李文健举例说,海关部门2005年搞的“春雷行动”,就是打击在广西南宁一带走私的团伙,这一团伙走私香烟。经过8个月的打击,摧毁了走私香烟的团伙10个,涉嫌走私进口香烟6.19万件。“最后我们把“蚁穴”掏空,把幕后的组织者绳之以法,这样‘蚂蚁搬家’的走私势头才能被打下去。”

  本报北京3月27日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363,000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