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高科技作弊工具层出不穷 需专门法律应对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8日07:58 法制日报
高考高科技作弊工具层出不穷需专门法律应对
兜售作弊工具的小广告陈昱州摄

  导读

  节节攀升的气温将我们带入了火一般的季节。在这个炎热的初夏,离莘莘学子越来越近的高考再次成为全民关注的焦点。一方面,几百万学子正在为进入高等学府而发起最后的冲刺;另一方面,各路“神仙”也披挂上阵,开始兜售各种高科技作弊工具。神奇作弊眼镜、作弊笔、作弊表、钱包接收器,“推陈出新”的作弊工具让人瞠目结舌。甚至在西部一些不发达省份,也开始出现隐形耳机这样的高科技作弊工具。与此同时,高考保障工程也达到前所未有的高速,不少省份斥巨资增添反作弊设备。有人称,在高考这个特殊的环境里,作弊与反作弊的斗争已经演变为高科技的特殊较量。

  法律界人士认为,法律才是确保高考公平最为重要的防线,应尽早出台专门法律来应对。

  四川有人兜售“间谍”眼镜

  本报记者 马利民 张晓东

  “神奇的考试作弊眼镜,戴上它之后,就可以看到正确的高考试题答案。”成都市民李先生的儿子即将参加高考,收到这条信息后,他不免有些心动。

  5月27日,根据李先生提供的联系方式,记者与一位自称姓张的男子取得了联系。

  对方向记者介绍说,眼镜型作弊器有两种,一种卖2000元,另一种传输距离较远,卖2500元,是由两副眼镜及无线接收器等组成,可以里应外合。

  为打消记者对考场无线电检测设备的顾虑,该男子还信誓旦旦地说,他们是专门从国外进口的新型间谍设备,产品的发射功率很小,考场的监考设备无法阻止这些设备的使用,“你花这么点钱就能轻松上大学,很值得的!”

  在随后的采访中记者发现,各种售卖高考题目的广告和打着高科技作弊工具旗号的产品在网络上销量火爆。

  根据某帖吧里的一则“翰林教育提供高考考试帮助———轻松通过”的信息,记者找到了一家标榜使用高科技器材百分之百提供高考真题的“教育集团”。该“集团”称,他们共出售五套作弊器材套装,这些最新的作弊仪器在外观上根本看不出来。广告上还称,这些作弊器有“防屏蔽、防作弊、防监考大师、防探测、防串扰”的特点。此外,该网站还神秘地称,他们将向考生提供“高考答案”。

  根据广告上留下的QQ号,记者以学生家长的身份与卖家取得了联系。对方告诉记者,该网站提供的答案要5000元一门,高考四门学科总费用需要两万元。记者推说价格太贵,他连忙介绍说,自己的答案非常准确,在市场上的信誉非常好,网站做了好几年了,已获得很多人的认可。当记者对答案真实性表示质疑时,对方煞有介事地回答:“题目来源是保密的,泄露高考考题可不是小罪,如何弄到的题不方便告诉你,反正是从高考出题者手里走关系弄来的,绝对可靠。”

  “那你们怎么把答案传给我?”记者问。

  “是利用考生身上带着的接收器传给考生的。”对方表示,如果记者愿意一次性购买全套服务的话,可以降价到1.8万元,并赠送作弊工具。

  在调查中,记者发现,在某著名大学的BBS上,兜售“作弊笔”和另一款名为“隐形笔”的帖子的点击率都在1000次以上。

  记者随后联系了四川省招生办。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针对新出现的作弊工具,从去年开始,全省所有参加高考监考的老师都经过了专业“反作弊”培训。培训主要针对手机、耳麦、扫描笔等高科技的现代作弊工具。可以说,任何作弊工具和电子设备在考场上都不可能派上用场。

  从夹带书籍纸条等文字材料,到利用传呼机、手机等电子设备,再到今天从网上买卖作弊工具,作弊手段不断更新的同时也反映出网络监管的薄弱。记者以“高考作弊工具”为关键字进行搜索时,发现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回复为不法商家出售作弊工具的宣传广告。

  对此,某搜索引擎的客服人员对记者表示,这些信息是系统随机抓取的,他们没有收到任何举报,但如果相关部门采取行动,他们会积极配合处理。

  四川鼎立律师事务所一位律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相关部门对于网络监管确实比较薄弱。而且在很多人意识里,认为只有攻击他人网站、盗取他人信息才是犯罪,事实上开发和提供作弊工具的行为也有可能涉嫌犯罪,并为此受到刑事制裁。提供作弊工作交易平台的网站,其实也是在涉嫌提供犯罪工具,极有可能会在类似案件中承担连带责任。

  记者今天还从四川省人大常委会了解到,由于没有一部统一规范考试事务的法律,使得各部门在组织考试时,对考试作弊的处罚也是五花八门。早在今年初,四川的人大代表们就建议制定《四川省考试条例》,将所有国家考试都纳入其中进行规范和调整。四川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在对该议案的审议结果报告中表示,目前要统一规范各类国家考试还面临体制障碍,但同时也透露,四川省政府已展开高等教育考试地方立法调研,并希望尽早向四川省人大提出立法意见。

  本报成都5月27日电

  辽宁作弊手表成为“新宠”

  本报记者 霍仕明 张国强

  在2007年高考即将到来之际,高考作弊又一次成为政府主管部门、家长及学生关注的话题。

  “科技是双刃剑,它给人们创造美好生活的同时,也为个别投机取巧之辈提供了便利。每年参加高考监考,都会发现防不胜防的新式设备派上作弊用场,真是让人大开眼界。”5月27日,和一位多次参加过高考监考工作的教师交谈时,他对记者发出了如此感慨。

  这位老师总结说:“随着科技的发展,高考作弊大致经历了写纸条、枪手(指替考者)———手机短信———高科技的针孔摄像机、隐形耳机———作弊笔、作弊手表这四个发展阶段。”

  记者在调查中也发现,高考作弊呈现出团伙化、高科技化趋势。在去年的高考中,较普遍的高科技作弊手段是使用纽扣摄像机和无线耳机。开考后,作弊的考生先用胸前佩戴的纽扣摄像机将试卷扫描出去,一些专业“枪手”负责接收图像,然后分头答题,把答案通过对讲机或手机短信传给考生。

  但是,随着一些考场手机屏蔽器的使用,靠手机短信作弊的方式已经不再流行。无线耳机也因容易被监考老师发现而不再受作弊者的青睐。今年作弊者的“新宠”是作弊手表。

  在沈阳市三好街的中国电脑城,一名销售者告诉记者,今年新发明的作弊手表每套售价在两万元左右。

  记者看到,该手表有着黑色的表盘和表带,看上去和平时所戴的电子表几乎没有区别,只是电子显示屏的位置略显宽大,显示的时间数字比正常电子表数字略小。

  据知情人介绍,出售手表的“公司”是雇枪手佩戴针孔摄像机或者录字笔混入高考学生中,然后再通过某种手段将答案传到购买答案的学生的作弊手表中。

  记者了解到,前不久,沈阳市的中国电脑城工商所在暗访后,曾捣毁了一个出售此种作弊手表的窝点。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在高考这个特殊的环境里,作弊与反作弊的斗争已经演变为高科技的特殊较量。为应对高考中不断升级的高科技作弊趋势,政府主管部门的反作弊手段也在不断升级:人工监考、指纹验证、电子眼……

  据了解,为防范新的高考作弊手段,今年,辽宁省为8286个考场配备了电子手柄式金属检测器、电子监控录像系统及其配套工程等。为此,省、市、县三级政府耗资近亿元。

  安装电子监控录像系统后,考试过程将会全程录像并被刻制光盘上报省招考办封存待查。考场配备一个手柄式金属检测器后,所有工作人员和考生安检合格后方可进入考场。这些设备已经在5月25日前完成购置、安装、调试和检查验收工作。

  为杜绝“枪手”混进考场,在前期报名时,辽宁省招生办要求:应届高中毕业生资格审查必须审查居民身份证、户口本和学籍卡等资料。往届生资格审查必须审查居民身份证、户口本和毕业证书等资料。严禁将往届生当作应届生报名,严禁高中在校生报名。

  同时辽宁省招考办还要求高考考生签订《考生诚信考试承诺书》。根据承诺书的内容,考试纪律将违纪行为划分为A、B、C、D四个等级。A级违纪,扣除该科考试所得分数的50%;B级违纪,该科成绩作废,延期一年毕业;C级违纪,取消当次全部科目的考试成绩,并延期二年毕业;D级违纪,取消已考全部科目的考试成绩,开除考籍。其中在职人员代他人参加考试和其他人员违反本规定及国家有关考试管理规定,将根据情节轻重,需要给予行政处分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主管部门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或由行政监察机关依法查处;需要给予党纪处分的,由党的有关纪检组织处理;触犯刑律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本报沈阳5月27日电

  云南作弊工具号称反探测

  本报记者 储皖中

  “袖珍考试设备,反屏蔽、反探测,祝你顺利通过各类考试!”5月27日,记者在昆明市西山区第一中学门口的人行道围墙上,看到了这样一则小广告。

  这则广告只有巴掌大,乍看上去并不显眼。是谁在卖这样神奇的“高科技”设备?记者随即拨通了留在小广告上的手机号码。

  长音响过数声之后,一个说普通话的男子接起了电话。电话那头除了男子讲话的声音,还传来嘈杂的人声和公共汽车报站的声音,很明显,男子是在公交车上。由于周围人多,不便大声介绍自己的货品,他只有压低声音,反复讲解。怕自己没有说清楚,他又发来了几条短信。

  该男子说,自己手头上的“高技术设备”是一部微型摄像机和若干无线耳塞,而且针对越来越强的考场探测手段,它还具有很强的“反屏蔽、反探测”功能。

  一阵

天花乱坠的介绍之后,话题触及到敏感的价格上。该男子称,如果单人使用,设备需要7500元;如果五六个人合伙用,价格可以便宜到每人2000元左右。问他“为什么价格相差如此之大?还能不能再便宜一些”,这名男子没有正面回答,只是坚持“这个价格绝不能再降了,我也不可能做亏本生意”。那么,如何交货呢?这名男子称,自己在小西门一带,“送货上门”也可以,到他那里去买也可以。“诚心要就先交些定金吧!”说完就把电话给挂断了。

  记者随后到昆明市多家中学附近实地看了一下,发现在学校门口显眼位置贴着琳琅满目的有关考试作弊设备的小广告,“隐形耳机”、“对讲机”、“暗藏耳机的背心、钱包、皮带”、“针孔摄像机(有伪装在衣服袖口上的、纽扣上的、衣服领带上的、钢笔上的)”等各种高科技作弊器应有尽有。

  记者随意拨打了其中一个广告的电话。据对方介绍,他的设备是目前最好的作弊设备,以前是公安人员和记者用来办案、暗访、偷拍等的高科技产品,实用性强,操作方便。“整套设备非常的隐蔽,目前的所有考试屏蔽和探测设备对我们的产品毫无作用,因为我们的设备发出的信号都是通过加密的,频段都是高端的。”

  然而,一位曾经使用过作弊器的某大学学生对记者说:“作弊工具根本就是商家骗钱的伎俩!很多号称高科技作弊工具的产品根本就没用,我买过一个什么无线耳机,号称可以接收到考试信息,结果考试的时候什么也听不到,白白花了五百多元,最后还影响了我的考试成绩,这些东西根本就是骗人的、不可信。”

  记者来到昆明市西山区黑林铺派出所采访了值班民警。民警表示,派出所已接到了“学校门口有非法小广告”的报警,民警清除了这些小广告,还留下了小广告上的电话。目前,警方正在联系电信部门,请他们配合行动,待查清事实后把该号码“封杀”,以免有人上当受骗。

  这位民警对记者说,这类留下小广告叫卖违法物品的人多半是“虚晃一枪”,专门欺骗那些好奇的人。即使他们手头上真有此类物品,也是法律法规明令禁止使用的,考生们应当抓紧时间复习准备,切莫抱侥幸心理购买或使用这类考试作弊设备。

  这位民警还告诉记者,这些作弊工具质量很差,操作不好就会出意外,去年一名学生试戴隐形耳机时,耳机不慎滑进耳道,造成鼓膜穿孔;另一名考生两耳内的耳机无法取出,后来做了手术才拿出来;还有一名学生作弊时,藏在腹部的对讲机电路板突然爆炸,腹部被炸出一个血窟窿。

  本报昆明5月27日电

  甘肃“隐形耳机”首次出现

  

  本报记者 周文馨

  随着中高考、英语四六级考试等诸多“大战”日益临近,一种体积如黄豆般大小的“隐形耳机”的生意也火了起来。

  5月27日,记者在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和平镇某高校的论坛上,发现了一则出售“隐形耳机”的广告。广告称“绝对最低价,100元以内”,后面还留有联系电话。

  记者以高校学生的身份拨通了广告上的联系电话,接电话的是一名男子,在详细询问了记者所在的院校、专业后,该男子称,他是有一批“隐形耳机”要出售,但绝大部分已出手,所剩无几了,因此现在低价处理。“最低70元,以前我最低都要卖到180元。”

  “这种耳机用于考试作弊安全不?”记者问。

  “绝对安全,我已经卖出去了很多,你可以向已经用过的同学打听一下。我也是学生,绝对不会骗人的。”

  随后,记者又踏访了兰州多所高校,发现校园内都张贴有出售隐形耳机的广告。围观这些广告的,除了一些参加英语四六级考试、

成人高考的学生外,也不乏高中生模样的人。

  兰州市安宁区某高校是“隐形耳机”广告的重灾区。记者在校园里看见,电线杆上、公寓墙上,打字复印店等地,到处都是出售各种作弊器的广告。该校一名女生告诉记者,出售“隐形耳机”的广告前几年有零星出现,但近两年日趋严重,其中大部分广告上都用加粗的特大号黑体字标出,“严禁用于考试作弊等违法行为”。“其实这只是对大家的暗示和提醒。不用来作弊,谁会买这种高价的隐形耳机?”

  记者随后来到甘肃省兰州市高等学校招生办公室采访。据工作人员介绍,根据甘肃省招办统一规定,今年高考将新增使用隐形耳机探测仪,以杜绝利用现代高科技通信手段作弊的行为。

  据介绍,甘肃省今年投入30多万元购买了520多个隐形耳机探测仪,全省共有252个考点,每个考点至少能保证两台。

  兰州市招生办负责人拿出一台隐形耳机探测仪对记者介绍说,这种仪器可以准确地探测出各种类型无线隐形耳机(包括目前市场上出售的所谓反屏蔽、反探测耳机),与其他反作弊手段相比,隐形耳机探测仪采用被动式探测技术,不干扰任何通讯设施,也不会影响考生的发挥和健康。“监考老师拿着隐形耳机探测仪,戴着耳机在每个考场来回巡视,在60至120平方米范围内如果监测到可疑信号频率,探测仪的预警灯就会亮起来,监考老师随即就可以根据探测仪测定的方向对作弊考生作出定位。”

  “尽管兰州市高考中还未发现有考生使用‘隐形耳机’、隐形笔等高科技设备作弊,但市场上目前已经有售,出现了这种苗头,我们就要防范于未然。”这位负责人对记者说。

  本报兰州5月27日电

  “魔道之争”期盼法律亮剑

  天籁

  可以说,自有考试起,作弊与反作弊,就是一场无休无止的“魔道之争”。

  从近年已经查处的高考作弊案件看,考试作弊手段日益多样化,考生作弊已经不是以往的夹带答案进考场,而是由外面的人通过现代通讯工具直接传送答案,甚至出现了组织严密的作弊中介。为应对高考中不断升级的高科技作弊趋势,教育部门的反作弊手段也在不断升级:人工监考、指纹验证、电子眼……可以说,当代考试的反作弊,已经是一场尖端高科技较量。据统计,全国各地在防高考作弊上的资金投入每年将近十亿元。然而,从某种意义上说,反作弊技术往往滞后于作弊技术。

  高考作弊行为绝非凭空产生,它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其中,法制的不健全当是最主要的一个因素。近年来,我国一些地方出现了高考群体性作弊案,虽然参与作弊的当事人都受到了严厉处罚,但由于我国缺乏对考试的立法、作弊成本过低等原因,一些人仍频频铤而走险。

  教育部考试中心有关人士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到目前为止,我国教育考试方面的法规尚不健全,对作弊人员的处理手段还缺少法律依据。比如,按我国保密法规定,统考试卷是绝密文件,但并未解释何时解密。“有些人进入考场并不是为了考试,而是窃取试题向外输送,牟取暴利。然而,对这些人员的处置,我们却缺乏法律依据。”

  同时,由于我国现行法律中对考试作弊究竟如何定性也缺少明确规定,因此,对作弊者,只能由教育行政部门按“违规”处理。这样的话,处罚力度显然远远不够,对企图作弊者起不到警戒作用。

  对此,专家呼吁,“必须在法律上、法规上和制度上分层明确规定,对违禁行为的判定、处罚及其实施,以及相应的法制程序,使针对作弊者和参与作弊人员的处罚有法可依。同时对作弊的处理要快、严、准,以对潜在的作弊者形成威慑。”

  针对作弊手段越来越高科技化的现状,法律是确保高考公平最为重要的防线。再尖端的作弊器材,再隐秘的作弊方式,都有蛛丝马迹可寻。因此,要抓紧制订、完善和严格执行反考试作弊的相关法律法规,对作弊行为实施者、器材提供者、生产者定出严厉的惩处标准。这样一来,一旦掌握作弊行为的确凿证据,就可以依法打击。

  值得欣喜的是,教育部考试法立法工作小组已于今年初将考试法草案送审稿上报国务院。依照草案,一些考试过程中的违纪作弊、徇私舞弊行为将被视为违法甚至犯罪行为。一些团体性的恶性舞弊事件将被追究法律责任,甚至刑事责任,最高可以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除完善法律外,提高诚信,提高社会整个道德标准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用高科技手段防止作弊,可以治标,但不能治本。只有整个社会的“考德”提升了,高考才有希望是真正的诚信高考,高考作弊才能真正从我们的视野中消失。

  相关链接

  辽宁兜售作弊设备骗子被刑拘

  5月23日上午,辽宁省台安县警方抓获一名兜售作弊设备的男子。

  据犯罪嫌疑人郭某交代,半个月以来,他先后在盘锦、辽中、台安等地进行诈骗作案十余起,所获赃款三万余元均已被其挥霍。目前郭某已被刑拘。

  黑龙江8名去年高考作弊者被判刑

  在去年的高考中,黑龙江省某市一名考生和其就读于某名牌大学的同乡购买设备,雇佣在校大学生做“枪手”,在高考期间实施作弊。最终,8名同案人员全部以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被绳之以法。

  资阳高考集体舞弊案3人被判刑

  2006年初,四川省资阳市的官扬、陈野、郝巍,联系了代某、杜某、姚某等19名高考考生,并与考生或其家长谈好价钱。高考期间,郝巍等人和“枪手”进入考场,用手机和针孔摄像头把高考题发送给官扬,由他协调场外“枪手”把答案做出并发布出去。家长们接收答案后,通过电话告诉考场内的考生。2006年12月,制造这起特大高考集体舞弊案的三名被告人,被法院以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判处有期徒刑。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200,000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