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韩乔生:试着去娱乐大家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4日17:09 三联生活周刊

  王晓峰

  今天我们再看韩乔生现象,会觉得是一个很奇特的现象,在中央电视台这个体制内,能出来这么一个另类解说员,有点不合常规。他本来是一个中规中矩的体育解说员,因在过去的解说中制造了一些让人忍俊不禁的语录,让人们从对他的批评、质疑转变成宽容和喜欢,进而成了比娱乐主持人还能给人带来娱乐的人。纵观央视各条战线上的主持人,不管是
娱乐节目主持人还是非娱乐节目主持人,都带着一张近似新闻联播播音员的面孔,在一个全民娱乐年代,他们和20年前一样,端庄地坐在摄像机前,用标准的普通话向全国人民传达一种声音。

  韩乔生如果这样,肯定也很正常,但是他没有,一场让他猝不及防的“语录风雨”把他身上的央视标准化面孔荡涤干净了,他干脆顺水推舟,你们不是觉得我能给你们带来娱乐、欢笑吗,那我就发挥我这个特长,让你们在看体育节目的时候多一点笑声。有时候,人们看到的是他的上百条语录,而不知道他是如何成为更有娱乐色彩的体育解说员的。

  三联生活周刊:这次世界杯“解说门事件”出来以后,会不会影响体育解说娱乐化前进的步伐?

  韩乔生:中国很多事都很敏感的,可能我们要稍加调整,但我估计至少体育娱乐这块儿可能还是要走下去。体育娱乐是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现在全民各方面来讲,他们实际上需要这种越来越多的体育娱乐元素。但说句实话,中央电视台从来不说自己是娱乐单位,跟文艺娱乐团体又不一样,承载的东西更多。

  三联生活周刊:体育解说员也存在着一个表演过程,跟王小丫、李咏这样的“类明星”有什么不一样呢?

  韩乔生:在电视的表现形态中,体育实况是占主导地位的。也是在最近的这五六年时间,才加强了对体育节目的包装,才有真正意义上的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出现。而体育又不同于娱乐和其他节目,最大的特点是体育更多靠竞赛本身,同时靠真实的本身来一个一个实现,比赛的结果,体育人物等等。这些年来体育访谈节目很多,但都是靠体育撑舞台,表演秀的节目还很少。我觉得最主要的因素在于中国运动员的成长环境不像国外,是通过教育系统培养的体育人才,国外是体娱全能,非常全面。再一个从我们现在节目的播出形态讲,也不完全具备让一个运动员去秀场。实际上中国并不是没有具备娱乐元素和表演天分的人,像小陶虹、郭晶晶、田亮,都是具备天然大明星这种素质。体育主持人的发展和经济主持人、文艺主持人相比,是明显处于滞后,甚至是落后的,前进的步伐也没有别人那么快。另外,体育主持人的一些工作重心还是放在一些竞赛上,而且从社会分工来讲,解说员和主持人是两回事。

  三联生活周刊:体育解说员和体育主持人的特点是什么?

  韩乔生:解说员更主要是完成一些比赛现场所要完成的任务,比如说,场面上有感而发的夹叙夹议的评论、叙事性的交代,对现场最新事件的一些解读,以及以第一时间、以特定的语气和语音语调给观众朋友传达一种相关的信息。实际上就是一个在现场的记者,以记者的视角来评论这个新闻事件。主持人不在新闻事件的现场,表现在体育节目当中时,我们更多是以事先预测和事后议论,而不是现在进行时的语态来叙述事件本身。从体育主持人来看,目前中国在这方面并没有系统地去研究,比如我们没有说为了拿金话筒奖去做一个专题节目。

  三联生活周刊:您怎么看体育解说员的专业性?

  韩乔生:我问了很多专业的教练,他们看球的时候对我们的解说也不怎么爱听,他说你们那解说完全是球迷解说。如果咱们解说感觉很好,在专业人员听来根本就是两回事。有一次我跟陶伟解说欧洲杯,比赛进行到第80多分钟,意大利的皮耶罗从自己的后场禁区往对方禁区附近传球,球踢过去后,维埃里没追上,但陶伟说皮耶罗现在已经没有体力了。一般人很费解,他怎么能没有体力了呢?实际上他一讲我就觉得挺有道理,后来大家仔细一看,皮耶罗传球没几脚准的。陶伟说当人没有体力的时候,就怕自己传球不准,就使劲发力踢,但这时候不是注意准头而是力头,踢过去这么大的劲,同伴没有力气追上。我们台里的解说员,都没踢过专业足球,专业的感受也不知道。输两个球和输三个球之间的感觉,还有比赛上下半场的感觉,最后少一个人是什么感觉,都不一样。第二,现在看球的球迷水平够高,天天专门研究,像这样的球迷解说员再怎么专业也吸引不了他们。与其这样,我觉得还不如在其他方面注意点,比如澳大利亚,谁先发现的这个大岛?澳大利亚为什么体育强盛?我觉得这种内容好多人会喜欢听。

  三联生活周刊:这次做“欢乐世界杯”主持人,已经偏重娱乐了,感觉和解说有什么不一样?

  韩乔生:做主持人要调动参与现场的嘉宾,让嘉宾说话,他走偏了主持人就拦一拦,回到原来的话题上。有些地方嘉宾可能提炼得不够,主持人就要稍微归整一下。主要的话语权是在嘉宾一方,主持人尽可能少说话,而调动起嘉宾的积极性,让他来讲的话,可能效果是最好的。而解说是你自己拥有现场话语权,大量的话语权。潜意识中有种感觉,我这个麦克风不能随便给别人。我觉得这是主持人和播音员之间很大的差别。所以凡是做主持人的,要去现场做这样的节目,只要之前没有过,就做不了。而解说员回过头来做主持人的话,如果没有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和对主持人这个工作的理解和认识,我觉得短时间内也很难达到一个真正主持人所要求的水平,不经意间就会把嘉宾的话语权给剥夺了。

  三联生活周刊:您20多年来,从解说员到主持人的转变过程是怎样的?

  韩乔生:从开始做解说到现在,觉得变化剧烈,有很大的震荡起伏。大致经历有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起步期,电视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让一个人红了,而且能够让大家比较关注。虽然在我开始解说的那个阶段,还没有互联网,但是在杂志、广播这些媒体的关注下,也是很快时间之内就让很多人特别是喜欢体育的人知道了,这个阶段到1990年亚运会之前。亚运会的时候,就经常会被推到台前。第二阶段是从亚运会后到1998年的法国世界杯。这个阶段电视台已经开始在追求一种西方已经摸索了很多年、同时开始在实践并且得到了观众认可的、让主持人出面主持节目这样一个阶段。这段时间我在电视上露面非常多,尤其是1995年有了“足球之夜”以后。虽然这时还是宋世雄风格占主流,但已经有张斌、黄健翔这样的新的解说风格。但是在1998年之前对中国体育解说的影响并不大,地方台基本没有

体育新闻。不像现在,体育新闻已经成为了电视节目的主要内容。当时健翔在1995年美洲杯、1996年的欧洲杯开始崭露头角,大家确实会感觉到焕然一新。这个阶段虽然有一些隐隐约约的威胁,可是影响不大。

  从1998年世界杯到现在,应该说我经历了一个走上这个岗位之后,感觉振幅最大、上下起伏最剧烈的一个时期,在这几年来应该说感觉尤其明显。随着网络的发达,老百姓监督舆论越来越公开化,越来越透明化,使得体育解说员在人们心中的作用、影响力都在发生变化。这就使特别像我这样年龄段的解说员感觉到很吃力,所以必须快马加鞭,否则真的追不上观众了。像以健翔为代表的一些解说员,他之所以能这么熟,是因为他从小就开始疯狂喜欢足球,他一边看球一边积累,他是兴趣加工作,很多人只是把它当作一种工作。

  三联生活周刊:那你是怎么转变的?

  韩乔生:人们总说韩乔生语录什么的,并不是说这个语录有多好,只是说语录这种东西让人一瞧就挺活泼、挺有意思的,发散性思维。我在想,这种语言特点的叙述方式,确实需要摸索。现在有几个

留学生,他们经常把一些外面的解说语录翻译成中文给我看,比如说进球后一帮队员压在一起叠罗汉,他们不说叠罗汉,他们说不但做三明治,还做三个三明治。我觉得他们的语言,联想特别丰富。

  2002年的世界杯后,有很多媒体记者来找我,也有演艺界的人找我。我发现社会还是以一种包容、娱乐的心情来看这件事情,他们特别有娱乐的要求,我这人生性活泼,以前我参加了好多小品演出,我也挺喜欢文艺,我的性格就是坐不住。

  三联生活周刊:之后你是怎么把你的语言特色运用到体育转播中?

  韩乔生:2003年,我做了一档世界杯拳王争霸赛的转播,就是两个外国人在打,

拳击只有几种拳法,要描述得出彩很不容易,解说得再好也说不出什么花样,我从观众发的短信息中得到启发,观众只要稍稍一引导,娱乐元素就会特别多,什么“这人样子像个大厨师”,然后我就说“新西兰大厨即将为大家做一道菜”。你提个什么好玩的建议,百十条短信呼呼就进来了,于是在我的节目中就慢慢加进去很多调侃。我做这个节目短信是最热的,跟一般的NBA的短信差不多,甚至超过一般足球比赛的短信流量。我倒觉得没有必要冒充大尾巴狼,我现在解说把姿态放得特别低,我特别喜欢三驾马车式的合作方式,这边拉一张慧德,那边拉一张路。拳击比赛现在也是,专业的话让他们来说。我就是调节气氛,插科打诨,跟观众互动,所以我现在做节目没有观众互动我还真不舒服了。现在我说句实话,最近这两年比较有意识地在看有关的书、影视作品,打算今年晚些时候做一个明显的娱乐转型节目,这次世界杯专题实际上既是实践也是开拓,因为在央视又是直播,而且光在一个专题上就砸了一个亿的广告费,所以必须给点完成,每天得有一个嘉宾,对我来说难度很大。

  三联生活周刊:这就是你这次为什么没有去德国,而去主持“欢乐世界杯”的原因?

  韩乔生:本来台里安排我去,我没去的理由是年轻人能上就上去拼,而且这次没有转播顾问,另外这个节目的想法我去年11月份就开始有了,其实在上届世界杯福建电视台有一个类似世界杯边边角角的节目,据说收视率挺高。去年12月份广东台一个老编辑曾经打电话给我说,明年世界杯我请你来广东,让你跟曾志伟一块儿,再找一个人,就随便胡侃。后来我就想地方台都搞,我这里为什么不弄呢,而且北京这么多的资源优势,这么多的人。我三天之内就做了一个文案,就叫“欢乐世界杯”。

  三联生活周刊:最后来谈谈你眼中的黄健翔吧。

  韩乔生:1995年转播美洲杯,我正好去昆明了,就推荐黄健翔解说,他在那次转播中一举成名。1996年欧洲杯,我跟健翔一起去英国,在飞机上我跟他说:健翔,你非常有才,说句实话,凭我个人感觉来讲,没有人能超过你。你要通过欧洲杯一仗,确定你在央视足球解说一把的位置。我们两人开幕式和闭幕式一块说,从第二场开始,就分组说。他都感觉没偏没向,他以前跟别的解说员不可能别人给他这么多活。我特欣赏他,就以他这次犯错误为例,在他狂热得语速都变了的时候,他还有那么多信息量给大家,其实意大利3号不就是历史上最好的左后卫灵魂附体嘛,要不然那3号怎么鬼使神差出现在那个位置上?而且在那一刻,就在最后几十秒之内,他能够实现乾坤大逆转,从这点来讲,我觉得他就是对意大利整个足球历史深刻的理解。相比之下,澳大利亚完全就是抄袭,其实骨子里就是这种东西。我觉得健翔在这方面来讲,他表现得特别好,特别到位,让人觉得这时候把你的感觉一下子说出来了。这实际上是因为他的知识结构,他看的书,他的文采,真的不是高一点半点,他狂也有狂的资本。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