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传媒 > 正文

“新闻沙漠”还是“新闻富矿”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8日12:11 《中国记者》

  有人说,和总部的记者相比,驻地记者要苦得多,新闻资源相对匮乏,就像是“新闻沙漠”。我觉得这话虽然有一定道理,但并不完全。从1995年起,我作为《浙江日报》的驻地记者,常年在基层从事新闻工作。我认为:只要你真正和驻地群众打成一片,做到处处留心找新闻,那么你的驻地就绝不是什么“新闻沙漠”,而是“新闻富矿”。作为一名驻地记者,这些年来,我每年的发稿量、见报数都不比总部记者少,而且拿到了一次中国新闻奖、六次浙江新闻奖和二十多次各式各样的新闻奖项。

  在“普通”中发掘新闻

  古人说:“涉浅水者得虾,其颇深者察鱼鳖,其尤深者观蛟龙。”有的新闻工作者常常想出新出奇,写出惊世之作,但又不想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不愿做艰苦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结果,只能落得“徒有羡鱼情”。总部记者当然有总部记者的优势:站得高、看得远、看问题全面。不过驻地记者也有优势:身在基层、离“战场”最近、接触面广、拿到的都是第一手材料。当然,驻地记者要想从“新闻沙漠”找出好新闻来,必须坚持嘴勤、脑勤、手勤、脚勤,时刻绷紧自己的新闻嗅觉“神经”,千方百计学会从别人司空见惯的事物中找出与众不同的新闻题材来,做到处处留心抓新闻,眼明手快捉“活鱼”。美国一位著名记者在谈到怎样写新闻时说:“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一个故事。大名鼎鼎者、臭名昭著者均不难发现。但作为一个报道者,你必须得去发掘那些隐埋在‘普通’公民生活中不引人注目的故事。从表面上看来平淡无奇的职业中迸发出的精彩有趣的事情,是令人惊叹不已的。但这些需要你去挖掘。”

  2000年夏天,我和同事到东阳

横店集团采访 ,在与企业家例行的访谈中,我们听到了这样一番话:“集团下属的得邦电子公司生产的灯泡,在美国市场上很俏销,美国能源部还给买灯泡的顾客补贴。”虽然灯泡的出口、美国政府实施补贴这件事情已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了,但凭职业敏感,我们认为这是一条令人兴奋的信息,并由此进行了采访挖掘,写出了《买一只中国浙江生产的灯泡 美国能源部贴给顾客三美元》的新闻。文章刊出后在国内外引起很大反响,美国、菲律宾及东南亚许多报刊都登载了这条信息。在2000年度浙江新闻奖评比和中国新闻奖评比中,这篇作品连获浙江新闻奖一等奖和中国新闻奖二等奖。

  摆脱新闻敏感“贫血症”

  独家新闻、独特的新闻事实的发现,在于记者独特的发现新闻的视角。作为一名驻地记者,要想写出好新闻来,必须注重基层第一线的采访,注意通过现场的所见所闻,通过自己在第一线的细致观察和体验,挖掘出有价值的新闻来。

  眼下以‘老套路’写新闻的做法在不少媒体采编人员头脑中还根深蒂固,这样的报道,群众不爱看,领导也不满意,这实际上是记者思想上脱离基层群众、在实践中远离群众的结果。近年来由于通讯越来越发达,办公设施越来越先进,信息渠道越来越多,一些驻地记者觉得不下基层也能写出稿子,久而久之养成了脱离基层的惰性,热衷于“办公室新闻”,会场宾馆找线索,总结之中找数字,打个电话找例子,长期这样就会使驻地记者在新闻敏感方面形成“贫血症”,蒙蔽了发现新闻的眼光。

  新闻事实是客观的,但记者的采访和发现却是主观的。在新闻采访中,作为驻地记者,就要力求做到胸中有大局,眼中有新闻,要有想群众之所想的责任感, 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形成发现新闻的独特视角,抓住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

  2004年盛夏浙江省缺电严重,我的驻地金华市的老百姓生活用电也发生困难。而金东新区的标志性建筑——施光南音乐广场此时正好落成,晚上华灯绽放、流水淙淙的幽雅环境,给市民营造了一个休闲避暑的好去处,受到不少市民的欢迎,可也有一些市民认为:群众生活用电都这么困难,农村家家户户点着蜡烛,连小店冰柜里的冰棍都化成水了,可这里却彻夜通明,是不是有点轻重不分?当地领导为此也产生了两种不同意见,各有各的道理。按惯例,这样有争议的事件很难进行报道。我跟当地报道组的同志商量后认为:按照“三贴近”的要求,群众关心的事情,我们就应该关注,这件事处理得当,可能是篇很好的新闻。于是我们转变思维定势,主动向金东区领导建议,关闭亮丽灯,让电于民,金东区领导认真研究后接纳了我们的建议,关闭了广场的用电设备,受到了大多数群众的赞扬。我们也及时写出《关闭亮丽灯 让电于群众》一稿,刊发在头版“为民解忧”专栏,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一时间全省各地都出现了学金华让电于民的做法,原先的一件令人为难的事,由一篇报道做红线,取得了大家都满意的效果。

  驻地记者怎样搞批评报道

  也有人说:“驻地记者常年在本地,要多种‘花’少种‘刺’。”这观点我不同意。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及时、如实、充分地反响人民群众的意愿,是新闻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作为一名驻地记者,应该在做好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同时,坚持搞好舆论监督,对不良社会现象嫉恶如仇,对该批评的问题、现象决不姑息迁就。不然,你在驻地就没有地位,就会失去群众的信任。

  浙江金华市区的夜市煲摊上,有许多来自安徽的卖唱儿童“部落”,不少七八岁的少年儿童,放弃读书求学机会,在大人的幕后操纵下,每天深更半夜在煲摊里卖唱乞讨,严重影响了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群众反映也很强烈。2002年“六一”前夕,我们在凌晨1点钟赶赴金华高畈路“煲摊一条街”进行现场采访,通过深入现场,零距离接触采访对象,对金华夜市中的卖唱儿童“部落”进行明察暗访,写出了《是谁让他们流落街头?》的目击记,并撰写了《维护儿童合法权益刻不容缓》的短评。

  为了让见报的批评报道能产生积极的正面效应,我们又趁热打铁、拿着报纸,遍访妇联、团委以及公安、工商等众多社会团体和党政部门,和他们一起探讨问题,商量办法。第二天晚上,当地市政府召集公安、民政、教委、妇联和团委等部门连夜采取行动,彻底整治儿童卖唱现象,解救了数十名卖唱儿童,并抓获了一批幕后操纵者。随后,我们又相继发出了《金华市快速行动解救“卖唱儿童”》《卖唱儿童家乡来人了》等一系列后续报道。这一报道最后得到了许多领导的肯定和赞许,并获得了当年的全国省级党报群众工作好新闻一等奖。

  作为一名驻地记者,正面歌要唱,批评报道也要写,关键看怎么写。那就是要有正确的写作动机,不哗众取宠,要追求新闻报道的积极效果,尽量不能让新闻报道产生负作用,影响大局、影响稳定,更不能使问题尖锐化、复杂化。驻地记者,对于较敏感的社会新闻类选题,更要深入采访、理性写作,要做到千方百计地让问题性报道产生积极的正面效应。

  驻地记者“三注意”

  要当好一名驻地记者,要想从“新闻沙漠”中找出有价值的好新闻来,我认为除了上面所谈的要腿勤笔勤和有责任心外,还应该注意以下三点:

  首先,驻地记者要时刻明确自己的定位,驻地离得再远,也不能离开报社总部的指挥。记者常驻在外,不能背离职业道德,不能搞自行其事,搞“将在外,军令有所不授”。作为驻地记者,就要在日常报道工作中,时刻注意围绕报社编委会的决策意图,抓好来自基层第一线的新闻。无论是采访还是写作,对新闻报道的取材或写作角度的选择,都要注意不忘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坚持做到:空话不说,虚事不做,道听途说的新闻不写,不调查核实的稿子不轻易动笔,力争把好新闻发稿的第一关。当然,记者在自己驻地,应该也必须得到当地党委和政府的支持,注重配合当地党委和政府各个时期的的中心工作,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发挥好新闻媒体作为党和人民喉舌的作用,及时、准确、如实、充分地反映人民群众心声,并争取做到多帮忙,不添乱。

  其次,驻地记者要有“团队精神”,避免“孤军作战”。每位记者的驻地都有一大批热爱新闻事业,喜欢新闻报道的通讯员,许多地方还拥有各种新闻报道组织机构,千方百计做好和通讯员的通联工作,是驻地记者一项最基本也是最容易见效的工作。因此,驻地记者要积极做好报社编委会意图的上传下达任务,做到定期与报道组和通讯员联系,传达报道意图,通报写作信息,了解新闻线索,做好业务辅导。每次采访和写作,都尽可能约上报道组和通讯员一道,以便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第三,驻地记者在积极努力完成采访、写稿任务的同时,还要努力克服长期在基层搞新闻,视野不够宽阔的弊端。认真钻研新闻采编业务,注重新闻理论知识的充实和更新,注重各类知识的积累和更新,特别要注意自己驻地各种新闻资料的收集、卡片的整理和分档归类,夯实新闻报道业务工作基础,千方百计提高自己的新闻采编理论水平,力争成为驻地“新闻权威”。 (作者徐晓恩 《浙江日报》金华分社社长)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