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传媒 > 正文

中国妇女报通联部:建造一座连心桥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7日16:35 中华新闻报

  虞宝竹

  通联部,是传统媒体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部门,但是,许多编辑记者不愿意到通联部,觉得工作琐碎不说,还出不了好文章,出不了好版面。但是与中国妇女报通联部主任任安立的一番交流,却让人不由得在心底产生一份敬佩。

  当好报社的眼睛

  “中国妇女报通联部是2001年3月恢复的,在社领导的大力支持、帮助下,及时解决了办公和人员配置等问题。我们从熟悉掌握情况入手,边学习(包括走访、调查)、边实践,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注意思考和积累,力争尽快摸索、归纳出一套适应新形势,并结合本报实际的工作理念和方法。”

  最初的日子,他们走访了工人日报、

农民日报、北京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央电视台等兄弟媒体,从他们的通联部门汲取经验和工作方法。“应该说,近年来,各媒体的通联工作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无论怎样前提都应是争取做好受众工作。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媒体对受众工作将会越来越重视。受众工作的正规化、专业化对媒体至关重要,是报道、发行、广告以及发展决策的根基。”

  通联部恢复5年来,他们一直坚持开展每年一度的读者问卷调查工作。通过分析问卷样本,为报社提供了读者群体的民族、年龄、职业、收入、地域的构成,提供了受读者喜欢、关注的栏目、版面、内容、报道等信息,为报纸的改版提供了参考。同时也有效地缩短了中国妇女报与读者之间的距离。

  “我们的工作主要是围绕中华女性权益网、读者来信(指批评、建议类)来稿、读者问卷调查、信息员、通讯员工作和信访接待这些基本内容进行拓展,落脚点在读者上。”在我国第一部全面保护妇女权益的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颁布实施10周年的时候,他们开始建立、发展各地《中华女性权益网》,现又正式将《中华女性权益网》移植网上,并努力让《中华女性权益网》成为一个广大读者包括特约记者、通讯员、信息员以及所有来到这里的朋友,提供热情服务的公益性网站。每年通联部都要接到数百封读者来信、来稿,并通过中华女性权益网拓展妇女工作信息和有关妇女儿童的新闻线索,去年他们提供给编辑部的新闻线索就有400多条。“具有轰动效应的新闻常常是读者提供的一条不大起眼的线索引发的。一些成功策划和报道的范例,也是读者直接参与的。”如中国妇女报曾在社会上反响较大的“劳动合同缺失令环卫女工失业”、“美女经济又曝怪胎”、 “重庆一公司招女员工竟要求容忍性骚扰”、“深圳外来工讨要夫妻生活权”、 “一次女性生育权利的张扬”等,都是根据读者提供的新闻线索作的报道。“信访之窗”栏目的报道“要赔偿不要乞讨”还受到了中央电视台“金色天平”节目的关注。

  做好读者的朋友

  信访接待是通联部的一项重要工作。去年,他们共接待上访群众近300人次,处理群众来信近百件,接听咨询或控诉电话100多个,集体来访两批,共53人次。

  “来信来访涉及的主要问题有:家庭暴力,离婚财产分割问题,企业改制后女职工安置不到位,农村土地承包纠纷,征地款对妇女分配不公等等。我们一直坚持突出媒体信访工作的特点,围绕新闻报道及时向编辑部反馈信访信息和新闻线索,并尽可能帮他们把问题反映到职能部门的信访机构,协助解决他们的一些困难。”

  一位年轻的农村女教师写了多部小说和几十篇散文,苦于得不到指点和发表,他们在“帮帮你”栏目中登出了她写给编辑的信,引起了北京点形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关注;他们还通过这个栏目帮助一位工会系统的读者找到了与她失散多年的同父异母的姐姐。他们为离婚妇女讨回应得的卖地款;为被无端克扣工资的女工讨回工资;为遭遇火灾而严重烧伤的妇女孩子送去温暖和帮助。今年上半年他们接访了北京市西城区某公司的一名女职工宋某某。1996年她再婚后丈夫病逝,被婆家赶出门,自己没有住房,父母的房子也很小,无法解决她和20多岁儿子的住处。她和儿子只好在外租房居住,她每月工资只有800多元,儿子又无工作,除去房租,每月工资所剩无几,她希望通过报社帮助她解决低收入职工住房补助问题。他们通过政策咨询后,认为宋某某完全符合补助条件,于是给有关部门发函,请求根据政策,解决她的实际困难。很快,她的问题得到了解决。宋某某表示要努力工作,以实际行动感谢各级领导和中国妇女报对她的关怀。

  “简单说,‘读者是衣食父母’,这是我们全力做好这份工作的理由;努力在报纸和读者之间起到桥梁和纽带的作用,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全力做好这份工作的动力。”没有豪迈的语言,没有高深的理论,但正是他们平平凡凡、点点滴滴、琐琐碎碎的不懈努力,在报社与读者之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