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甘肃回应投资16亿扶贫路刷层涂料算整改:6人停职

甘肃回应投资16亿扶贫路刷层涂料算整改:6人停职
2018年04月01日 23:57 澎湃新闻

  原标题:关于中央电视台曝光折达公路考勒隧道问题处理进展情况的通报

  甘肃省交通运输厅网站4月1日消息,2018年4月1日上午10:30中央电视台对折达公路考勒隧道质量等有关问题曝光后,甘肃省交通运输厅紧急召开党组扩大会议对相关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现通报如下。

  省道折达二级公路是国道G213线和国道G109线的连接线。2008年11月,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关于临夏折桥至兰州达川公路工程可研报告的批复》(甘发改交运〔2008〕1084号)批复该项目为二级收费公路(2017年5月31日取消收费),估算投资15.7亿元。甘肃省公路航空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属甘肃远大路业集团有限公司为项目建设单位,考勒隧道项目中标施工单位为核工业西北工程建设总公司,项目设计单位为甘肃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项目监理单位为太原市华宝通工程监理有限公司。该项目于2009年8月开工建设,2013年12月交工投入运营。

  会议传达了省委书记、省长、省纪委主要领导和分管副省长的指示精神,并形成了以下决定:

  1、对折达公路考勒隧道立即进行交通管制,疏导车辆有序通行。

  2、成立以甘肃省交通运输厅厅长为组长的调查工作组,立即赶赴现场组织交通质监、安监、公安交警等部门专家对考勒隧道安全再次进行检测评估,并着手从项目立项、建设、管理全过程进行调查,彻查工程质量安全问题背后的违规违纪腐败问题及工作作风问题,以零容忍的态度严肃追责问责。

  3、责成项目建设业主甘肃远大路业集团有限公司及施工单位核工业西北工程建设总公司立即组织进场,按照原设计单位甘肃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审查通过的隧道加宽段加固处理方案及现场调查组专家的处理意见,立即进行整治;同时对折达公路全线进行质量安全检测,对发现的问题全面进行整治。

  4、对中央电视台曝光的工作不实、推诿扯皮的6名相关人员进行停职调查,并责成甘肃省公路航空旅游投资集团公司对项目业主、施工等单位相关人员做出处理。

  折达公路质量安全问题再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甘肃省交通运输厅诚恳接受媒体和社会公众的批评监督,我们将举一反三,深刻汲取教训,深入查找在项目工程建设管理中存在的质量监管不严、安全管理不细等问题,以及作风不实、工作推拖、态度生硬等顽疾,以知耻而后勇的态度深刻反省改进,向社会公众交一份合格的答卷。

  再次衷心感谢新闻媒体和广大人民群众对我们的批评监督,并恳请帮助我们不断改进工作。

  来源:甘肃省交通运输厅网站

  相关阅读:

  投资16亿公路钢筋双层变单层 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央视新闻)

  甘肃省折达公路是一条投资近16亿,专门修建的扶贫公路。这条公路经过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的东乡县,属于国家级贫困县,当地的自然环境十分恶劣,群众出门只能爬山或者坐渡船。这条公路的通车,不仅可以解决当地群众的出行问题,对于经济发展也有非常大的作用。

  然而就是这样一条事关百姓福祉的扶贫公路,却被举报“工程质量差”,特别是这条路上的“考勒隧道”。

  国家信访办在接到举报之后,要求甘肃省立即组成专项联合调查组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隧道内原设计中“双层钢筋”,施工后变成了“单层钢筋”,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

  随即,专项联合调查组要求相关部门对隧道封路进行加固整修,计划2017年11月28日完成整改。

拖延半年 刷个涂料就算“整改”拖延半年 刷个涂料就算“整改”

  眼下,距计划整改完成的时间已经过去四个多月了,隧道整改的到底怎么样了呢?

  记者调查的第一站就是东乡村,一提起“考勒隧道”,村民们就打开了话匣子。

  东乡村民:坑坑洼洼 路不好走,一直改不了。

东乡村民:事故相当多。东乡村民:事故相当多。

  记者:隧道里有没有进行过维修啊?

  村民:没,不知道,我没见过。

  记者:有没有封过路维修啊?

  村民:没封过,这个路没封过,正常通车。

  但是在记者掌握的这份处理报告上,明确写明2017年11月10日,施工单位就已经进场,组织实施整改,计划11月28日完工。而当地村民却告诉记者,隧道连“封路”都没有封过,更没有进行什么“整改”了,事实究竟如何?记者继续赶往考勒隧道。

  在“考勒隧道”外,记者看到了这样的景象:这条隧道,穿山而建,隧道顶部是绵延的山脉,隧道到山顶的距离,至少有几百米,这样的情况下,如果隧道内的钢筋不达标,将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在考勒隧道内,记者看到,路基的裂缝随处可见,有的地方的裂缝已经接近一厘米,有的裂缝横跨整个隧道,而隧道的墙面更是随处可见各种裂纹,墙面上修修补补,有些水泥和涂料覆盖裂缝的痕迹,眼前的情形跟处理报告当中的整改方案相差甚远。

  央视记者 王颢一:现在我所在的地方就是检测报告中缺少钢筋的地方,根据整改报告当中的要求,这个地方应该有一个环向和纵向的加固处理,根据我手上的这张图,大家可以看到,这个处理加固应该是每65公分和60公分的环向和纵向的钢带加固。而我在现场却没有看到任何这样的加固措施。

  这座隧道究竟有没有进行过整改?隧道里这些新刷的涂料是整改的一部分吗?记者前往负责这条隧道养护工作的临夏州公路局了解情况。

  临夏公路局 值班人员:加固这个应该没有吧,我不太清楚,这么大的工程没听说过。

  记者:重新刷新哪个单位负责的?

  临夏公路局 值班人员:是我们副站长在负责,技术方面的事情。

  随后记者打通了公路局副站长的电话,进行核实。

记者:“考勒隧道”进行过什么施工吗?记者:“考勒隧道”进行过什么施工吗?

  临夏公路局 副站长:去年不是刷过一次涂料吗,去年,就这一次。

  记者:涂料是哪儿刷的啊?

  临夏公路局 副站长:我们不认识,不是我们刷的,是以前的施工单位刷的。

  如此整改的“扶贫路”

  这样的现状与整改报告上的要求相差太大。在这份处理报告上,明确了整改涉及的各个部门以及相关责任。首先整改工程由核工业西北工程建设总公司进行施工,甘肃省远大路业集团有限公司负责督促;这一事件还由甘肃省公路管理局成立了专门的联合调查组,最后这份处理报告抄送给了甘肃省公路管理局的上级部门甘肃省交通厅。

记者调查:问题工程 谁在“整改”

  记者调查:问题工程 谁在“整改”

  层层部署、层层监管,应该说各个部门按文件办事,整改很快就可以完成,但是现实却大相径庭。处理报告上,言之凿凿,去年11月底就能完工,可直到现在,当地村民和公路部门都表示,并没有进行整改,到底是怎么回事?

  处理报告当中写到“专项联合调查组已责成甘肃远大路业集团有限公司根据项目建设管理办法,督促核工业西北工程建设总公司”对隧道进行加固处理。而这家核工业西北工程建设总公司正是隧道建设的施工方。记者找到这家公司。

记者:整改的事情知道吧?

  记者:整改的事情知道吧?

  核工业西北建设负责人:知道。

  记者:然后咱们也按照整改标准去整改了?

  核工业西北建设负责人:对,肯定的,这是必须的,项目负责人还在项目上加固隧道呢。

  记者:加固多久了?

  核工业西北建设负责人:加固半年了。

  这位负责人给记者的回答是,公司认真地履行整改要求,项目负责人此时正在隧道的施工现场。而记者刚刚从隧道现场回来,并没有发现任何施工单位。这样的说法显然与实际情况完全不符。

  记者:您能问一下工程的负责人 ,这个工程现在到什么程度了

  核工业西北建设负责人:我问他,是回头我的事儿,好吧。

  面对记者的追问,这位负责人没有正面回答。

  为了了解真实情况,记者又找到了处理报告中,负责督促施工的甘肃远大路业有限公司,在甘肃远大路业有限公司,记者见到了公司负责人孙国生,他的名字也出现在处理报告上,是这条隧道整改专项联合调查组的成员之一。

  甘肃远大路业有限公司 孙国生:肯定处理 现在还处理呢。

  记者:还在处理?

  孙国生:还在处理,因为这个方案做了一个,经过专家评审,转接评审觉得这个方案不行,不行就要打回去重新做。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在处理报告中,清晰地写着:隧道加宽段加固处理方案已通过审查,并且当时“施工单位已进场”。

  当记者把这份报告,放在这位远大路业公司负责人,同时也是隧道整改专项调查组成员之一的孙国生面前时,他仔细翻阅后,给出了这样的解释。

  孙国生:这个说的是事实,施工队伍都进去了。进去了在那等着呢没事干,所以就把隧道重新粉刷了一遍,粉刷了一遍以后最终这个方案还没有出来,施工队伍就走了。

  如此“整改” 谁来监管

  一个关乎工程质量安全,关乎百姓出行生命安危的工程整改,就这样,在文件一级一级的下发过程中,效果也是一级级的衰减,最后就成了现在我们看到的情况,施工方敷衍了事,监理方搪塞忽悠。对于如此整改,上级主管部门对这样的情况到底知不知道呢?记者找到了甘肃省公路管理局建设管理处。

  甘肃省公路管理局建设管理处副处长 杨爱明:从这个文件打出来以后,这个事情已经画上了句号了。

  记者:就是关于整改的事你也不清楚?

  杨爱明:人家说整改好了,我又没空上去看去。

  这位杨副处长,并没有向记者出示任何关于隧道已经整改完毕的答复文件。而当提到公路局应该对整改工程进行管理时,这位省公路局建设管理处副处长居然表示无能为力。

  杨爱明:我们公路局也是行业监管,正儿八经我也管不了人家,我只能督促一下,我只能说吃饭了,你吃不吃饭,你不吃饭我也没办法。现在形势就是这么个形势。

  管不了“整改”的上级单位

  甘肃省级公路管理局,只是负责“发发文件”?管不了隧道的整改。如果是这样,印发这份调查和处理报告的意义又在哪儿呢?

  施工单位、主管部门相互推诿,问题隧道,还在使用当中,政府出钱修的“扶贫路”,一下子变成了时时刻刻存在安全隐患的“危险路”。

  这事儿,总得有人管吧,省公路局管不了,那么究竟谁能管呢?

  这份处理报告,抄送给了省交通运输厅,也就是甘肃省公路管理局的上级单位。记者前往甘肃省交通厅信访办。

  在交通厅保安人员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六楼的一个会议室,等待工作人员,但是一上午的时间过去了,没有任何人出现。再次回到一楼大厅,保安人员这样回复我们。

保安:要不你们下午来吧,这两天开两会领导都不在。

  保安:要不你们下午来吧,这两天开两会领导都不在。

  下午,记者再次来到交通厅。

  保安:办公室没有人,周一打电话就有人上班了,信访办你来找他就可以了。他绝对会接待你,你周一打电话就行了嘛,你还要干啥?

  周一,记者再次来到甘肃省交通厅。这位保安人员帮记者拨通了信访办的电话。记者直接在电话中,向工作人员说明了情况。

  甘肃省交通厅信访办:但这个事情不归我们交通厅管。

  记者:那谁管啊?

  信访办:你去找交警啊 你出大事故了不去找交警啊?有没有人来接待你?你等着吧,你到六楼去吧,你把电话给我们小保安。

  随后,记者又一次来到六楼会议厅,又等了整整一天,除了保安人员,没有见到任何其他工作人员。最后,也是由这位保安代表交通厅信访办,宣布了对我们的来访的处理结果。

  交通厅 保安人员:刚才我接到了电话,上面的领导说你们的这个事情,上周星期五已经接待完了,想待着就待着,不想待着就走,找公路局也行、找别的单位也行。这是你们的事情,你不要跟我说。

  需要整改的更应是政风、作风

  拖延半年的整修工程,刷了刷漆就草草收场;整改不到位的情况,反映到甘肃省公路局、交通厅,结果却都是“此路不通”;花十多亿元资金修建的扶贫路,就这样成为了一条危险丛生的问题路。修建通向贫困县的扶贫路,本来应该是解决实际困难,让群众满意的“暖心”工程,如今反而成为了让群众不满的“寒心”工程。这说明,在一些地区、一些部门和一些官员身上,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作风仍然根深蒂固。党中央多次指出,加强作风建设必须紧扣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这个关键。要让扶贫路能真正的连通民心民意,最需要整改的还是有关部门的政风,有些干部官员的作风。

责任编辑:张建利

甘肃考勒隧道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