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深圳竖起公益广告 另类视角关注城市发展(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3日12:49 南方都市报
深圳竖起公益广告另类视角关注城市发展(组图)

舒勇:请问,您还是最美的路吗?深南大道:这个嘛——我得想想……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深圳竖起公益广告另类视角关注城市发展(组图)

舒勇:请问,您还是第一高楼吗?地王大厦:啊?哦——


深圳竖起公益广告另类视角关注城市发展(组图)

舒勇:请问,您还能拓荒吗?孺子牛:问一下主人才能回答你。


深圳竖起公益广告另类视角关注城市发展(组图)

舒勇:嗨,您还能飞得更高吗?市民中心:这个嘛——你看一下我的翅膀就知道了!


    深圳深南中路邓小平画像对面地铁工地上,近日突然竖起了一块奇怪的广告牌,画面是一男子指着深圳的最高建筑地王大厦问道:“请问,您还是第一高楼吗?”地王大厦应答:“啊?哦……”

  这块广告牌是幅公益广告,其创作者是以多次“出格”的行为艺术而出名的舒勇,不过这次他推出的是“观念艺术”。
  
  “深圳辉煌靠什么来实现”

  说到舒勇这个名字,很多人并不陌生,作为中国当代行为艺术家,他举办了多次环保大地行为艺术活动,策划设计中山“广弘美生活馆”,而去年7月在深圳市高交会现场
进行的一场名为“新载体绘画”的行为艺术活动,让深圳市民对这个名字有了更直接的接触。近日,他应深圳一川广告公司的邀请,设计了题为“一个艺术家与深圳的对话”的系列公益广告作品,这个系列作品共有9个画面,作品中地王大厦、深南路、拓荒牛、世界之窗……这些深圳人耳熟能详的事物都成为他对话的对象。

  本月初,舒勇这次创作中的9个画面中的3个开始陆续出现在深圳街头,其中一个就是开头提到的那幅。“我的这些画面就像个零坐标,你可以往好处理解,也可以往坏处理解,深圳人将在不同理解方式的矛盾中去反省自己城市的文化价值。”昨天,舒勇接受记者的访问时表示,深圳改革开放已经25年,它在经济发展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这座前沿城市里,经济的快速发展曾强烈刺激了新的文化出现,如拓荒精神、深圳速度,这些都是宝贵的精神财富,“现在深圳人面临着一个如何去继承以往那种深圳精神的问题,深圳已提出要建效益深圳、和谐深圳,我想通过我的作品使深圳人面对现实,清晰了解自己的现状,思考以往的辉煌是靠什么实现的,未来的辉煌又要靠什么来实现。”
  
  “我的作品并不是否定深圳”

  虽然舒勇自认初衷良好,但作品的表达方式并未被委托方全盘接受,在上海宾馆旁地铁工地的那幅广告画面上,委托方就把舒勇向深南大道的发问和向招商大厦的发问并成了一幅画,并将画面上的问答内容全部去除了。“我感到自己的作品遭到了阉割。”舒勇很不满,他承认自己在作品中的发问比较尖锐,“其实我的作品并不是否定深圳,而是认为深圳不该盲目自恋,也不该像‘深圳,你被谁抛弃’那样自卑,我想把很多深圳人已经忘却或正在忘却的东西,通过作品来激活。”

  舒勇说,也许画面上的问答并不准确,但是相信每个深圳人能在作品中自己去体验,在得到的不同理解中加深对深圳精神的了解。他直言自己并非“批判”深圳,“我是以一种幽默、智慧、潜在的方式和深圳进行对话,我是个体,深圳是主体,我引发一个开端,让大家去探讨深圳、了解深圳。”
  
  有些画面问答为何被删掉?

  记者联系到邀请舒勇进行此次创作的深圳一川广告公司的蔡经理,她告诉记者,该公司是深圳地铁公司授权的地铁工地广告代理商,地铁公司表示在这些工地广告招到商业广告前先作一些公益广告,为了摆脱传统的打几个字作标语的形式,该公司想到了邀请舒勇开展一些创作,上个月中旬发出邀请后,舒勇很快就做出了这套“一个艺术家与深圳的对话”系列作品,“这些作品的画面都很独特,他设计的对话我们能接受,但也肯定会引起一些人的非议和误解”。蔡经理表示,她对这些作品的解读是,“以质疑的方式跟深圳对话,提醒深圳不能固步自封,从而对推进社会产生积极意义”。但是她表示能不能全盘使用舒勇的作品并非广告公司决定,经过地铁公司、城管和工商部门的审查后,关于深南大道的那幅被要求去掉问答字样,而关于地王大厦的那幅被认为问题不大才照原样使用了。

  蔡经理表示,该系列广告的其余几幅尚未使用的画面,等将来有了广告位将陆续用上,“如果没有太多争议,我们会尽量保留作品的原样”。

  “有人说,我不该拿深圳的标志性建筑和景点放在画面里进行发问,这样会伤害深圳人的感情。”舒勇解释这样做就是想用大家熟知的符号,以能引起大家共鸣的公共语言,实现以文化的方式介入社会。

  介入社会、干预社会、参与社会,这几个词是舒勇接受采访时提到多次的词语,“过去艺术家都被边缘化了,局限在一个小圈子里,而此次我借助公共媒体进行一种艺术实验,来证实艺术家有干预社会的能力,让我从一个偏激的艺术家变为能和政府合作,从以往强调艺术家个性转而寻求社会共性的艺术家。”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