誓死不给日本人做事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4日07:42 新京报 | |||||||||
张少杰将祖父张宝忠用过的弓拉圆,展示着祖父曾经的飒爽英姿。 天桥艺人 -人物档案 姓名:张宝忠(1895年-1979年) 讲述人:张少杰(张宝忠孙子)
抗战经历:张宝忠绰号“大刀张”,自幼学习武术,以春秋刀、刀里加鞭、力开硬弓等最为见长。抗战前夕开创“劈日刀法”,惹祸上身,被捕到日本宪兵队,捡回一条命后,发誓“誓死不为日本人做事。” 天桥名人张宝忠 我爷爷绰号‘大刀张’,自幼从其父张玉山学习武术,以春秋刀、刀里加鞭、力开硬弓等最为见长,早在1915年前后便在张家口一带享有‘大刀张’的盛名。———据张少杰讲述 正阳门外的天桥地区,迄今已经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多年前,北京平民百姓的日常消费,消遣娱乐,乃至养家糊口,都集中在天桥这个大市场。 1937年北平沦陷后,天桥艺人们开始在动荡中艰难求生,但这丝毫没影响他们的爱国情怀。 张宝忠中年后,开始在天桥公平市场卖艺,后又从李凤鸣学习掼跤,在天桥众多的艺人中,武艺高强而又善于掼跤者,惟张宝忠一人而已。 “一二·九”运动后的12月16日,游行队伍再次来到天桥,爱国学生在电车上的激昂演讲,使张宝忠深受鼓舞。 被日本宪兵抓捕 卢沟桥事变前夕,我爷爷经常在场子上高喊‘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日常演艺中,他还主动教观众用大刀劈日本兵的刀法和用法。这种爱国行为深受群众的赞扬,但也埋下了祸根。———据张少杰讲述 卢沟桥的炮声震动了北京城,硝烟也传到了天桥,走江湖的艺人有的选择了逃亡,而张宝忠却在天桥坚守着自己的“场子”。 北平沦陷之后的第二年,日本侵略者收到汉奸的报告,把张宝忠抓到日本城南队,罪名是“私通八路”。“大刀张宝忠被抓起来了!”许多人为他鸣不平,也有许多人躲起来、怕惹祸上身。 张宝忠的妻子深知丈夫的脾气,打死也不会和日本人合作。于是带着10岁的儿子张英杰到处求人,甚至给人下跪。 张被捕七天后,一位车夫在宪兵队附近路边看到一个衣衫褴褛、满身是血的人趴在地上,状况惨不忍睹,走近一看,“这不是天桥张宝忠吗!”赶紧把他拉到天桥。 这时,艺人们发现:一个铁打的汉子,七天的时间突然小了一号,奄奄一息仅剩半条人命。在妻子的悉心照料和同行们的关心下,张宝忠捡回了一条命,但被宪兵队打聋的耳朵始终没能恢复听觉。从此他再也听不见观众的喝彩声。 骂日本的“大兵黄” 提起敢大骂日本兵的‘大兵黄’,现在的天桥老人无不称赞,但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名字,我爷爷和他有很深的交情,直到老两人仍有联系。———据张少杰讲述 “大兵黄”在天桥卖艺初期,尚练些武艺,后来转变成专门针对军阀权贵人物进行嬉笑怒骂。“卢沟桥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在北京烧杀奸淫,野蛮残暴,无恶不作。此时的“大兵黄”亦敢大骂日本兵,将他耳闻目睹的日本军官兵种种罪恶行径骂得痛快淋漓。张宝忠就是他的忠实听众。 凡是当年听过“大兵黄”骂人的老者,无不称道他是一个性情耿直而不畏死的硬汉子。这位奇特的天桥艺人拥有成千上万的观众,具有无穷的魔力。只要他斜背着满满的一口袋沙板糖(长方片形,内含薄荷),刚一露面,立即就被众人围拢起来。大家争先恐后地买他的药糖,不是为了解馋,而是要听他的“骂世”。 “大兵黄”骂日本人那股无所畏惧的劲儿,令张宝忠等艺人同行由衷的敬佩。 力战“无敌将军” 现在想想,我爷爷就是从那时开始要父亲读书的同时也苦练功夫,家传的技艺不能输给日本人。解放后,父亲曾以‘中国大力士’身份到日本演出,临行张宝忠嘱咐,‘要为国争光,不能输给日本人’———据张少杰讲述 在北京宣武门外大街路西,有一条小巷叫校场口,是旧时操练比武之场所。在抗日期间,日本人曾在这里摆下擂台,妄想通过民间武斗的方式让中国人屈服。 1939年,两名号称“无敌将军”的日本人来到北京,趾高气扬地叫嚷和中国人比射箭。 日本人嚣张的气焰激起了艺人们的斗志,许多人报名参加了比赛,张宝忠也决心与所谓的“无敌将军”见个高下。 那两名箭手确实不是无能之辈,第一轮比赛之后,十几名报名的中国箭手都被淘汰了,只剩下张宝忠一人。 虽然两位日本“无敌将军”的箭法也算高明,离靶心也很近,但是都未正中靶心。 轮到张宝忠上场了,他身穿清代箭衣,头戴清代武士帽,气定神闲上场了,全场的中国人都为其高声叫好。等到张宝忠摆开架势,全场立刻鸦雀无声,张宝忠平静地看准靶心,左手如推泰山,右手如抱婴儿,弓开似满月,箭去似流星,“嗖”的一声,命中靶心。 全场沸腾起来,两位“无敌将军”目瞪口呆。从此,张宝忠声名大噪,慕名去看他拉弹弓、耍大刀的更多了。 坚决不做“保长” 我爷爷出名后,日本人想让他做天桥这一片的‘保长’,并派出汉奸威逼利诱,但都被他严词拒绝。———据张少杰讲述 有了战“无敌将军”的壮举,张宝忠在天桥的威望大大提高,日本人再一次开始注意这位艺人。1942年初,有人听说,日本人要“抬举”张宝忠,要他做天桥这一片的“保长”。 张宝忠听说之后,呵呵一笑,“让他们做梦吧”。后来,有汉奸上门威逼利诱,要张宝忠出任“保长”,天桥艺人们有的也提出“你干总比别人干强,也许还能给艺人们谋点利呢。”张宝忠正色道:“别人干我不管,我是誓死不干,给日本人做事,我对不起天地良心。”1949年,这些历尽艰苦的天桥艺人们终于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新生活。1979年张宝忠病逝,终年84岁。 而今,其孙张少杰继承了张宝忠的衣钵,不仅在弓刀技艺有新的发展,练就了开八张硬弓的“千斤力”,而且在射箭与打弹弓方面也突破了旧的格式。现在活跃在内地舞台上,能耍180斤重的春秋大刀,能开1000多斤的8张硬弓。当天桥一带的老人看到这个节目演出时,总不免要想:“这多么像当年的张宝忠呀!” -背景 天桥艺人 天桥市场形成于清代,繁荣于民国时期,在二十世纪30年代天桥市场的鼎盛时期,这里一亩地的地价竟然达到了3000大洋。北京南城这片区域是百姓的乐土,它的魅力甚至超过了那些神圣的庙宇,雄伟的宫殿和雅静的公园。因为,多年前,北京平民百姓的日常消费,消遣娱乐,乃至养家糊口,都集中在天桥这个大市场。在这个繁华的市场中,老百姓能逛上整整一天,这里能看到普通百姓的吃喝玩乐,体会到他们的喜怒哀乐。 本版摄影:本报记者 郭延冰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王吉瑛 相关专题:新京报抗战专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