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中国书画对武春河访谈:包容有利于书法艺术发展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1日12:20 新浪文化
中国书画对武春河访谈:包容有利于书法艺术发展

武春河书法作品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中国书画对武春河访谈:包容有利于书法艺术发展

武春河书法作品


中国书画对武春河访谈:包容有利于书法艺术发展

武春河书法作品


中国书画对武春河访谈:包容有利于书法艺术发展

武春河书法作品


  《中国书画》杂志对武春河的访谈:

  包容有利于书法艺术发展

  ——武春河访谈录

  倪葭(以下简称倪):您是如何选择书体的,为什么偏爱行草?

  武春河(以下简称武):行书和草书是两种可以比较自由发挥的书体。篆书非常规范,写起来有点像画字。比如铁线篆,笔划粗细都一样,而且字的两边要对称,感觉比较拘束。实际上练篆书笔力要均匀,有助于提高用笔的准确度,字的两边对称,可以培养眼力,对眼睛和手的准头非常有好处。所以有人提倡,写书法首先要练篆书,可以培养功力。

  倪:您在一部书法集的自序中曾写道,在家乡小时候就跟老师学写字,大学时曾抄写李清照的诗集送给友人。

  武:在家乡接受的只是一般的小学教育。刚解放的时候,小学里还写大仿,那不算严格的毛笔字训练,更算不上书法训练,不像现在好多小孩子,上书法班,有专业教师教,四五岁上就开始一笔一划的写毛笔字。那时我还没有书法这个概念。后来工作了,抄抄写写,也只是想把字写得好看而已。真正把写字作为书法艺术来追求应该是从1985年开始。

  倪:书法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您认为书法艺术在传统文化中处于一种什么位置?

  武:有人曾提出:书法是中华文化核心的核心。我觉得这种观点有些不确切、言过其实。书法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没错。文化的核心应该是一个民族的生存哲学,或者生活方式。书法中确实承载着我们民族的精神、文化信息。比如,书法不光是会用笔、临摹得像,书法艺术更多的要体现一个书家的道德修养、文化底蕴、阅历、爱好、审美追求等等,甚至承载着一些时代精神。说书法在民族文化中很重要是可以的。但说它是文化核心的核心,恕我愚钝,不好理解。

  倪:东晋以后,书家把个人的才情、修养注入书法中,使书法文人化了,人性化了。请您谈谈书法艺术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武:文人士大夫从小用毛笔写字,科举考试中字写得不好会吃亏,所以很注重把字写好。在这一过程中逐渐把书写法则提炼出来,进而又加以艺术化。古代名家们的书法遗存都是在写碑、写诗、作文的写作实践中,凝结出一定的法度、规律——书写之“法”,法度之中又展现出一种美,逐渐使书写形成一门艺术。书法艺术博大精深。现代考古新发现很多碑版、金文、汉简、帛书、写经等出自民间的书法。许多民间书法有它独特的情趣、韵味,使当代人开阔了视野。但民间的属性,许多书写中不良习气或不成熟性是很明显的。书法艺术象其他艺术一样,精英化的过程是一个结晶的过程,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传统艺术(包括民间书法)中优秀的东西需要继承,但我们继承的应当是其精华部分,而不应是不良习气。另外,还要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完全强调传统,排斥一些新的探索和追求是不对的。流行书风里有些作品也是很美的,不能把他们统统说成是“野狐禅”。生硬地将西方美学思想套到中国书法艺术上来,否定民族传统,过分地求变、求异,甚至求怪,我也不喜欢。但是,不喜欢不等于不允许人家存在,不允许人家探索。所以,继承和创新关键要掌握一个度。这个度便是中华文化的“特质”。当前书坛上的一些学术分歧,不是风格、流派的分歧,实质是中西文化碰撞在书法艺术领域的体现。我认为书坛应该切实贯彻党的百花齐放的方针,要允许探索,不要新的东西刚出来就一棒子打死。否则永远出不了新成果。中西文化可以互相借鉴,借鉴得好对民族文化的发展有促进作用。以汉文化为主体的中华文化之所以无比丰富多彩,与它的包容性不无关系,在它的发展过程中说不清吸纳了多少外来文化的成果。所以,我提倡书法要包容。包容有利于书法艺术发展。不管什么风格、流派,大家一起切磋,一起进步,这有多好。历史长河,大浪淘沙,好的东西会沉淀下来,使中国书法更加光彩照人。

  倪:书法讲究个性,在张扬书法个性时,是否应该讲究一种“自然天成”,真正达到一种境界,很自然表现出来的东西?

  武:泛泛地讲可以这样说。包括:字如其人,文如其人,画如其人这样的说法,等等。但是,现在一些书法家不是在表现自己的性情,而是在形式上下功夫。通过形式的表达追求一种艺术理念。这可能是受了西方现代主义或后现代主义艺术思想的影响。比如一个挺平和敦厚的人,写出来的字很怪异。有些作品,表面看起来好像狂放恣肆,不受结构限制,实际上能看出刻意制作的痕迹。只有写出来的才能表现真性情,刻意制作的作品表现不出真性情,只能说这些书家刻意地在表达一种自己的艺术理念。还有一个问题是应划清书法和非书法的界限。非书法不在包容之中。当然,你自己在家里划拉着玩,自娱自乐,没人干涉。但拿来招摇过市,恐怕就不妥了。书法是有法则的。 什么法则都不要不行。颠张狂素的东西也是有法则的,狂草法则也是森严的,不能乱画一气,一个字少了一笔或少拐一个弯,可能就不是字。那些好像闭上眼睛画出来的东西,弄不好就堕入“野狐禅”。一个真正的书家,技法到达一定高度之后,要提高作品的文化内涵,就需要在内涵上下功夫。

  个人的修养、学识、人生阅历、性格、审美偏好等都能够通过书法作品体现出来。欣赏者能够在里面看出书家的审美追求。我赞成一位老书家的观点:衡量一件书法作品好与不好,重要的是文化内涵。这很有道理,一个没有内涵的东西,就是功夫再深,技巧再好,还是一杯白开水,俗不可耐,没有意义。可以说,以技法为基础,真正好的书法作品是从心灵里流出来的,完全是当时心智的流淌。就像好的诗文一样,完全就是心里的灵感流淌出来。换了一个环境,再想写可能就找不到感觉了。艺术这种东西好与不好,一般欣赏者有时只能意会,不可言传。很多情况下艺术美是一种感觉,是主客体之间的审美共鸣,只有专业评论家才会言之凿凿地说出它为什么美。书法的美就是在有法和无法之间,有度和无度之间。我认为文化内涵与外在表现形式达到一种辩证的统一,就是书法艺术美的真谛。

  倪:现在一些书法家过于浮躁,他们还没深入到传统中去就想跳出来形成“个人风格”,您是一种什么样的书法创作观。

  武:从现在来看,我的书法创作观是比较保守的,我强调扎扎实实地临帖和读帖。先进去再出来。一般都这样讲,但是很难做到。“书法热”中急功近利,还没学会走就想跑的人是有的,我想他们自己会总结教训,走过一段弯路以后,重新读帖和临帖。读帖和临帖这一步是不能减的,而且是伴随终身的。我知道一些大家,现在每天还在临帖。古代书法这个宝库确实是取之不尽的源泉,各种书体、流派、风格,丰富得很。星期天我有时候一读帖就三四个小时,丝毫没有感觉时间流逝。帖里面有很多好的东西,从中可以得到熏陶。有时候读帖比临帖还重要。

  鉴赏水平对一个书法家创作能力的提高很重要。创作能力和鉴赏水平是成正比的。鉴赏水平上不去,你连好与不好都分不清,很俗气的东西你会认为好,你的创作能力永远上不去。鉴赏水平高了,即便创作能力达不到,可以去追求。除了学习理论之外,还是要多读帖,看展览,看别人如何写,看别人到达什么水平,与自己不断地进行比较,明白自己的优缺点,不被世俗的风潮所左右,按照自己认定追求的审美目标前进。要不耻于学,还要善于学。学前人是为了更好地充实自己。古人、今人,各种流派,包括流行书风作品, 都应当钻研,弄清人家是怎么创作的,研究他们的艺术思想和方法。学了可以不完全用,只要觉得用得上的,揉进你的创作中,可能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收获。有的年轻人拿不准自己的定位,很容易跟着风跑。谁得了奖,就去模仿谁。今天追这个风,明天追那个风,这种盲目地学习,害人不浅。这不是真正搞艺术的路子。至于我个人,感觉书法创作是“从业之余的心灵歌唱”,就是愿意欣赏,愿意写。在创作上有点儿进步,自己觉得高兴。先是自我欣赏,后来别人愿意欣赏你的字,说明自己的审美趣味得到了共鸣。“游于艺”,心理上觉得没有什么负担。要是整天为名利所累,那就苦不堪言,不好玩了。

  倪:您的创作心态很放松,您有苦恼的时候吗?

  武:有时候也苦恼。长时间无法突破自己,功力达不到自己审美所追求的高度,就觉得很苦恼。但是,练一段时间以后,突然有点收获,就感到很高兴。现在再把我前几年的作品拿出来,自己肯定不满意。我总觉得技不如人,有时甚至很自卑。怎么办?我给自己起个雅号叫“书法票友”━━哈,来点阿Q精神,一下子就解脱了。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