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生态环境正受外来鱼类埃及塘虱的严重破坏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7日16:37 金羊网-羊城晚报 | |
公园河涌的埃及塘虱,重达十多斤 戚耀琪 摄 本报讯 记者戚耀琪、实习生周锦明报道:夏日珠江边,有人常能钓起塘虱鱼。是珠江的生态变好还是另有隐忧?广州水生野生动物专家直指:最危害珠江的外来物种首推埃及塘虱! 此前,“清道夫”鱼一直被认为是珠江大敌,其实在广州上百种外来物种中,真正的杀手首推“革胡子鲶”,即被通称的埃及塘虱。适应力强好食肉,威胁水生动物 埃及塘虱又名“革胡子鲶”,原产非洲尼罗河水系。上世纪80年代在广东繁殖成功,迅速在华南、华中推广。革胡子鲶适应能力强,对水质要求不高,生长速度快,产量高,生长最快的一年可达5公斤以上,养埃及塘虱赚钱快,曾作优良品种推广。作为养殖高产品种之一,它对渔业贡献颇多。 在上世纪80年代末,“革胡子鲶”开始逸为野生,其环境适应能力强,已在珠江形成优势种群。和许多经济品种一样,昨日的经济功臣,近年却沦为了“外来入侵者”。 专家说,“革胡子鲶”比“清道夫”鱼的危害大得多。“清道夫”吃小鱼的可能性极小。而埃及塘虱偏肉食。曾有一位广州专家把整头猪肉投入塘中,猪很快就被撕吃剩下骨头。这种霸道的生存方式让珠江的鱼类大受威胁,对整体生态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入侵之后难清理,预防最为重要 埃及塘虱等外来入侵种生活在水中,不易引起重视,实际上它对珠江水生态环境已造成极大危害,而且形成入侵种后极难清理。其入侵主要有二个途径,一是作为良种引进,逸为野生;二是无意引进,当前的法规对此几乎没有限制,专业机构对生态安全的评估也严重滞后。要对付外来物种入侵,专家认为首要是预防,否则像埃及塘虱这样的例子,已经是珠江的难治之症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