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央视《天网》:云南警方抓捕毒枭(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6日09:47 央视《天网》
央视《天网》:云南警方抓捕毒枭(组图)

抓捕毒枭时人脏俱获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央视《天网》:云南警方抓捕毒枭(组图)

毒枭被押下飞机


央视《天网》:云南警方抓捕毒枭(组图)

从事贩毒活动的谭晓琳


央视《天网》:云南警方抓捕毒枭(组图)

犯罪分子公审现场


  央视《天网》1月5日播出节目《擒枭》,以下为节目内容。

  他们曾经是一个王国的主宰,他们曾经呼风唤雨,称霸一方。在毒品犯罪的网络里,他们是高高在上的发号施令者,毒品为他们建起一幢幢财富大厦,也为他们奠定最终的人生结局。他们有一个专用的称呼——毒枭。

  1998年12月6日下午,云南临沧警方在距孟定县大约20多公里的地方设卡,布控守候,不久,一辆汽车开进了警方的伏击圈。

  在这辆车上,警方发现了他们要寻找的目标。

  何庆文:就发现,李绍菊乘坐在其中,因为干警就采取紧急处置措施,一起上去就把上面的人擒获了。当时乘坐这辆车,除了李绍菊以外,还有他的几个同伙,他们都在一起。

  李绍菊,一个书写传奇人生故事的女主人公,原本是缅甸北部一个普通的农妇。1988年的一天,为了60元钱,李绍菊背着小挎包,从缅甸向中国境内偷运了第一次鸦片,从此,她一发不可收,开始了职业贩毒生涯。10年中,她频频往来于中缅边境,从运毒的马仔发展成了贩毒的老板,从一个普通的农妇变成了一个远近闻名的女毒枭。

  何庆文:要以她贩毒的数量去折算的话,怕上千万吧!

  通过审理警方发现,她所控制的贩毒网络多达上百个,涉案金额上千万,而她面对着警方的讯问,始终都在维持着一个无辜者的形象。

  有句话就说,也就是那头有人支持,这头有人购(毒品),就让我走上犯罪道路了。

  用贩毒得来的金钱,李绍菊为自己建起了深宅大院,豢养着家丁

保镖,过着奢华的生活。

  这个钱纯粹是身外之物了,(如果)我做得(贩毒),存了多少有了多少,一点不剩交出来,我讨饭做乞丐我都甘愿,我实在是家里没有钱,还差着些帐,因为饭不够吃,也要去卖点鸦片烟。

  何庆文:眼睛一转一转的,按我们理解,还是属于心狠手辣的人。比较歹毒的人,曾经在境内跟她拿过毒品的人,因为倒霉了,毒品丢了,还不起她帐的时候,她找到他要钱时候说,再不拿了,我就把你家干了,要不就是杀他全家。

  这个文化程度相当于文盲的女人,内心深处的贪欲和残忍,都在从农妇到毒枭的转变过程中得到了最大程度的释放。

  何庆文:她有个姘夫叫齐老福,她大儿子反对她跟这个姘居,因为她丈夫前两年就死了,为这个事情,母子两个吵起来之后,在大院里面捞出来枪来,就朝天鸣了三枪。她在外面很威风,经常整一个小毛驴,骑着,挎个小挎包,手枪放在小挎包里面,有个人帮她牵着,小毛驴或者小马,这个形象要形容她,很是有点像那个《地雷战》上那个太君,那个样子和偷地雷的时候最像了。

  因为居住在缅甸,很长一段时间里李绍菊都认为自己很安全。她凭借着边境线的掩护,进退自由地游走在云南和缅甸之间,肆无忌惮地靠贩毒增加自己的财产和势力。从1995年到1998年,云南警方在破获的多起案件中都发现了李绍菊参与指挥贩毒的证据,并把她列为重点打击对象。经过了长达三年时间的排查和追踪,终于将这个藏身境外的女毒枭成功抓捕。

  李绍菊的落网再次证明,那些曾经呼风唤雨嚣张一时的毒枭们,不再只是游荡在一个个贩毒网络之外的阴影,而已经成为中国禁毒执法部门追击的目标。

  云南边境地区,由于毗邻境外金三角毒源地,20年多来,这里已成为毒品贩运的重要通道,而毒品贩运模式在这20年中有了很大的变化。如果说上世纪八十年代是肩背马驮的时代,到了90年代后期,就已经发展成了公路、铁路、航空并用的立体贩毒线路网。而组织这些贩毒行动的毒贩和毒枭们,也从最初的亲自出马护送转向了幕后指挥。

  厅长:现在贩毒的手法智能化、集团化、有组织化的特征越来越突出。而且利用咱们的通讯、现代化的通讯、交通、还有金融的这些传递的手段来逃避打击,还有很强的反侦查意识,所以都给我们的侦查办案带来了很多的困难。

  在历次打击毒品犯罪的行动中,缉毒部门查获了大批涉案犯罪嫌疑人。可是在对这些人的审讯和调查中发现,他们往往对毒品交易的过程、走向等内幕一无所知,甚至连上家和下家是谁都说不清楚。他们都是被幕后的某些老板雇佣来的马仔,这些人纵然被抓捕,毒品被缴获,对整个贩毒网络都没有根本的影响,而幕后老板还会继续雇佣新的马仔来进行毒品生意。

  针对毒品犯罪的新形势和新动向,国家禁毒执法部门及时调整思路,提出了破大案,打团伙,抓毒枭,摧网络,缴毒资,断通道,反洗钱的侦查指导思想。

  采访陈存仪:

  在打击毒品犯罪中这个指导思想很明确。不光是要搞下面的这些马仔,更重要的是要抓这些老板,抓捕这些毒枭。只有这样才能够连根拔掉。才能够彻底地解决这个地方,或者某一个方面这个毒品犯罪严重的问题。

  然而在现实中,打击毒枭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在金三角地区组织贩毒活动的大部分毒枭,都凭借着毒品积聚起的巨额财富,以富豪身份隐藏在境外,以边境线为掩护遥控指挥手下的马仔来往贩运毒品。如何调查,如何取证,如何实施抓捕,对中国禁毒执法部门来说都是棘手的难题。

  境外毒枭藏身暗处,贩毒网络难寻源头,破大案、抓毒枭的方针如何实施?追根究底,步步为营,中国警方沉着应战。六年时间的追踪与较量,大毒枭能筑起神话般的王国,却终究无法逃避正义的追击。

  2003年11月24日,云南省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对一宗跨境运输制造毒品案,进行了审理。

  (同期)审判长: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三庭,现在开庭,传被告谭明林、赵勇(音)、黄显(音)、梅世民(音)到庭。

  被告席上的这个人就是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在中缅边境大肆组织贩毒活动的谭晓林。从一个来自四川的打工仔,到成为声名显赫的大毒枭,他只用了七年时间。2000年前后,谭晓林的毒品走私量已经占到了中缅边境毒品走私总额的百分之五十,很多情况下单次走私量达到上百公斤,贩毒总量仅警方事后查实的数量就超过了两吨。

  谭晓林,又名谭明林,汉族,1962年生,四川省乐至县人,1989年,他从四川老家来到中缅边境一带打工经商,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与一位缅甸姑娘结识相爱了,1993年谭晓林与妻子移居到缅甸地区生活,而他的岳父正是缅甸北部地区一名大毒枭。不久,他就开始了自己的贩毒生涯。

  凭着家族背景和个人的精明,谭晓林在毒品网络中很快从一个马仔窜升为帮派头目,1994年以后,由于泰缅边境战势不断,毒品运输通道经常被截断,谭晓林决定另外找一条毒品出境的通道。1995年他举家迁往与中国云南德宏州接壤的缅甸木姐镇,而这个地方也是缅甸一个主要的鸦片种植和毒品加工基地。在巨额利益的吸引下,谭明林积极谋划向中国境内走私毒品。

  1995年8月,云南德宏州警方从一辆东风牌货车水箱里发现了98公斤海洛因,经查这批毒品就是谭晓林指使贩运的,目的地是广东,从此人称小四川的谭晓林引起了中国警方的注意。

  这个案子我当时参加了,对这些人的,嫌疑人的讯问都是我去的。我做了很厚的一大批,我到现在都还记忆犹新,问了之后当时就说出来,搞这个的整个对车辆设计的这个人呢叫“谭晓林”

  为了应对日益严重的毒品犯罪势头,中国缉毒部门在边境通往内地的各条交通要道上,设立了重重查堵关卡。而谭晓林,凭借着他的精明和谋略,多次逃脱了警方的查缉。云南公安边防总队副参谋长刘晓晴,在几年时间里,一直在与谭晓林进行着智慧和意志的较量。

  谭:运输线长的,主要是用交通工具,就在交通工具上设暗箱或者是用物品伪装,第二个就是绕过固定的检查卡。

  刘:他的手段特别的狡诈。

  谭:比如说你把货送到昆明,你把车停到某某停车场或者双方预先租好的某某仓库里。开车的人就走掉了。你另外就打电话,叫对方买毒品老板派他的人来。

  刘:毒品只要一出去,他就使用一个代理人。出任何事,人家只能抓到司机,司机一问是谁,运货的人,哦!是某某某某人,某某某某人就是他的代理人,但是代理人控制在他的身边,只要代理人不出事,谁也不知道真正的货主是谭晓林。

  谭:一般就讲那些黑话、暗语,比如说货到了,我俩晓得的在某某仓库,就说叫你过来玩一下,过来打麻将,过来玩,表示货已经到了仓库,摆好了

  在短短的几年中,谭晓林在缅甸木姐、勐古等地纠集一批境内外贩毒分子,运用现代化的交通、通讯、金融条件,采用密语联络、互相监视、分段运输、单线联系等狡诈手段,从缅北向我国境内和海外大肆走私贩毒,一跃成为边境地区最大的毒品走私者,形成了一个横跨境内外,收购、运输、贩卖、洗钱一条龙,规模庞大的职业化走私贩毒集团,基本上垄断了缅北地区的毒品交易。

  让一般人难以想象的是,毒品贩运总量达到数吨的谭晓林,自身却对毒品保持着距离。

  你自己吸过毒吗?

  没有。

  吸毒的人做事比较懒散,做事情不那么果断,或者是该去办一件事情的时候拖拖拉拉。

  靠贩毒积累财富、并构建起自己毒品王国的谭晓林,对自己部下的惟一要求是不准吸毒。一旦发现有人违背这一要求,他决不会姑息。

  就叫他不要吸,实在不听就给他一点钱,就不让他做事了。

  正当谭晓林志得意满的时候,他风闻自己的名字已经被列入中国警方的缉捕名单。1998年的一天,谭晓林向中国警方寄送了一封忏悔信,表示自己痛改前非,不再做毒品生意。在此之后,以谭晓林名义进行的贩毒活动确实停止了。整整一年时间,中国警方没有收集到任何有关谭晓林贩毒的线索和证据,难道他真的放弃了毒品生意?对长期追踪他的缉毒警来说,这就意味着长期的工作都无果而终了。

  几年时间,四川打工仔变成超级富豪,从不吸毒的谭晓林靠毒品筑起了财富大厦。狡诈和精于算计,使他一次次躲过严惩,就在警方全力追踪的时候,谭晓林却突然偃旗息鼓,他是真的良心发现,还是另有所谋呢?

  1999年7月28日,云南省公安边防总队接到了一个可靠的消息,有人准备组织一批毒品从缅甸入境后运往广州,经过调查他们突然发现,这批毒品的货主很可能是谭晓林。

  对一直收集谭晓林贩毒团伙证据的边防人员来说,这个消息如同一针兴奋剂。他们意识到,这个蛰伏了一年的毒枭,终于忍不住又露出水面了。

  经过了近一个月缜密调查,专案组发现了谭晓林购买的两辆新货车。8月29日,这两辆车从边境驶向昆明,而侦查员们马上进行了全程跟踪。一路上,这两辆车顺利地通过了所有的关卡,而车上到底有没有毒品,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一个谜。最令人奇怪的是,这两辆车到达昆明后没有停留,很快又原路返回。侦查员们跟踪一天一夜毫无结果,专案组对此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实际上这个车里面是空车,他为什么这么做呢?那他在周围他就观察,派人跟踪观察这一部车,看看我们检查是不是加重了,第二他还考察这些人通过我们这个检查站的时候,看看他应付我们的检查是不是自如,是不是神色慌张。

  9月8日,谭晓林的两辆货车又开进了昆明市郊的腾龙货箱厂,而侦查员经过巧妙的化装,进入了修理车间,观察到了货车改装水箱的过程。这次水箱改装一直持续到深夜才完成。

  这是谭晓林的狡诈之处。他反复研究,人们对毒品呢都知道这海洛因是易溶于水,你不能放到水里,一放到水里就溶解,他就利用人们认为,海洛因不可能放到水里面这个观念或这种想法,他呢就专门设计把海洛因藏在水箱里面。

  9月20日,一直负责跟踪此案的刘晓晴得到消息,谭晓林认为通道平安,货准备运出。9月24日下午,藏有毒品的两辆货车到达木康公安边防检查站,但是却一直停在路边,没有马上通过,直到第二天凌晨,侦查人员发现谭晓林组织了大量货车与运毒车同时开向边检站,试图利用此时检查站人手少,稽查人员身体比较疲倦的情况下蒙混过关。同时,侦查员们还发现,谭晓林为了保障毒品的安全,防止发生意外,一直在派人不断地实施监控。

  刘晓晴:通过第一次跟踪我们发现,将近有个七八部车在跟踪这个车,在监控这个车,我们派出的车当时只有两部,我们就在路上不断地换车牌。

  在谭晓林和警方的共同遥控监视下,两辆货车到达了广州。为了迷惑谭晓林,广东警方在这批毒品顺利交给买家后才动手抓捕,使谭晓林以为这条运输通道是安全的。不久,谭晓林又开始了第二次行动。

  99年10月4号,他认为是刚刚放假,国庆放假了,大家可能会松懈一些,利用这个又走,这个案子又被我们控制上,控制上以后,手法还是如旧,一直把他监控到了广东。那么到了最后,通过这两趟走通了以后,谭晓林非常高兴,认为没问题了,10月28号,这样子开始大货起动了。

  1999年10月28日,侦查员在昆明街头等待指令跟踪运送毒品的货车。

  侦察员:27号车,从我们面前过去了,你看看是不是那辆车,已经从我们面前过去了,车出发了。

  1999年11月4日,经过一路跟踪,货车开进了广州市郊的一间仓库。

  刘晓晴:到了一个仓库,在广州边上一个仓库进去以后,发现了有两个人在下货,我们估计他差不多快下完了,这时候就动了手。

  7.28大案,先后共查获谭晓林走私贩运入境的海洛因490公斤,运毒车辆6部,并掌握了谭晓林走私贩运毒品海洛因的大量犯罪事实。在公安部的直接领导下,警方正式制定了在我国境内抓捕谭晓林的方案,代号7T。

  2001年1月,中缅双方签定了《禁毒合作谅解备忘录》,缅甸政府同意在缅甸境内协助抓捕中国籍逃犯。2001年4月20日,缅甸警方将谭晓林成功抓捕。与此同时,云南警方紧急奔赴各个监控地点,共捣毁云南、广东等地谭晓林贩毒联络网点六个,缴获一批运毒车辆运毒器材,以及大量赃款、赃物,逮捕涉嫌走私贩运毒品的犯罪嫌疑人18名。

  谭晓林在缅甸落网后,境外大小毒枭深受震动,由于谭晓林过于熟悉中缅边境毒品走私的内幕,有人想在押解途中劫持或暗杀谭晓林。更进一步的消息称,部分武装分子已经布置在木姐警察局到中国国门这段路上,如果无法劫持谭晓林,就要用火箭筒轰击警车。这个消息,使得押送谭晓林移交的过程危机四伏。

  押解谭晓林从缅甸到中国的这条路,曾经是谭晓林多次指挥马仔运贩毒品经过的路,这一次,谭晓林终于亲自走上了这条路。

  押解车队几次改变路线,国门附近布置了大批边防部队,或许是一切防范措施到位,4月20日下午4点钟,这条漫长的押解之路终于到达了终点。

  4月23日,谭晓林被押送到昆明。

  干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59条之规定,经云南省人民检察院批准派我厅侦查员董胜,对居住在缅甸联邦国木姐市的谭晓林执行逮捕。

  那么现在四名被告人可以向法庭做最后陈述。谭晓林你向法庭做最后陈述。

  谭晓林:尊敬的法官,尊敬的检察官,我对检查机关指控我所犯的罪行我表示诚恳接受。我归案以后,在政策和政府伟大人民政策的感召下,我深刻地认识到,我所犯下的罪行是多么地深重,我过去的犯罪行径是对祖国和民族的危害,我做的贩毒行为是对祖国的不忠不孝,是对人民的不仁不义。

  2004年5月10日,大毒枭谭晓林被云南省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死刑。

  疯狂必将自毁,邪恶与贪婪最终导致全盘皆输,聪明一时的谭晓林,用他的人生轨迹,昭示了一个毒品王朝的必然覆灭。728大案,让谭晓林走到了人生终点,也为另一个颇具才智的大毒枭开启了灭亡之门。

  画面上这个男子曾经用过很多名字,也有过很多身份。他的真实姓名,往往只是出现在公安部门的通缉令上,那个名字叫刘招华。

  刘招华,曾在武警部队服役,也曾当过法警,后辞去公职。这些履历使他具备了很强的反侦查能力,得以在后来的多次打击行动中成功脱身。1995年,刘招华在福建省福安市赛歧镇开办了他的第一个冰毒加工厂。

  1996年7月,刘招华将试制出来的15千克冰毒交给他人贩卖,毒品被福州市公安机关查获。1997年1月,福州市公安机关抓获刘招华的两名合伙人。刘招华闻讯后,销毁了生产出的部分毒品并逃离福安,从此销声匿迹。

  1999年,中国警方破获了7.28大案,在谭晓林藏匿毒品的仓库里,发现了另一批毒品。

  刘晓晴:那仓库打开了,有很多的纸盒,把那纸盒一拿起来就发现,还有一些化学药剂的物品,经过拿出来鉴定是冰毒。

  还是冰毒,一样的,都是一样的,十七箱,那得一箱一箱的验,试一试这一箱有多重呀,都是冰毒,都是,

  后来把另外一间仓库也打开了,打开了发现有更多的冰毒。

  现场:不要把我照上,你也跑不掉,绝了绝了。

  有的一些老的缉毒的侦查人员,都说一辈子没有见过这么多的毒品。当时的冰毒纸箱在球场上摆得满满的。

  在这个仓库里,警方共查获11.08吨冰毒,经化验纯度最高达99%。后来,警方又在广东普宁缴获冰毒1.28吨,使得涉案的冰毒数量高达12.36吨。经查,该案所查获的冰毒全部是刘招华伙同他人在宁夏银川设厂制造的。从缴获毒品冰毒的数量上来看,相当于1998年全世界查获冰毒数量的总和,是当时世界最大的一宗冰毒案。

  1999年11月,公安部对刘招华发布通缉令,但在之后的几年里,警方一直没能发现他的踪迹。

  李宪辉:这个刘招华1996年逃跑以后,一逃就是9年,这9年是毫无音信,那么其中也组织过追捕小组,福建警方和公安部都发过通缉令,但是一直未果。

  11月24日上午,公安部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全国发布通缉令,公开通缉五名贩毒数量巨大、危害特别严重的在逃毒品犯罪嫌疑人。他们是刘招华、罗有文、邱何水、马顺苏、刘少通。

  2004年11月24日,一张A级通缉令震惊了全国,公安部向全社会公开悬赏缉拿包括刘招华在内的五大毒枭。全国各大媒体以空前的规模配合宣传,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通缉令发出后不久,刘招华、马顺苏、刘少通等五大毒枭的名字几乎是路人皆知。

  公安部禁毒局预防教育处 处长 李宪辉

  那么悬赏当天,当天接到的人民群众举报的电话是170多个,截止到目前接到人民群众举报电话可能有超过2000,就在当天晚上就有两名群众举报刘招华,非常准确。

  刘招华在通缉令发出的当晚连夜逃走,几经辗转,他回到了老家福建省福安市,自认为最危险的地方也最安全,却没想到,他的举动已经完全处于警方的监控之中。

  当他进入福建以后,当时呢这个也不敢肯定就是他,但是很可疑,经过我们从2月8号到3月5号,20多天,不到1个月时间,我们判定这个躲在福安街尾27号的两个可疑男子,很可能其中一个就是刘招华。

  福安市富春南路的几排民房,深藏在一条仅供一人出入的小巷内,而外面则是鱼龙混杂的闹市。这就是刘招华精心选择的藏身之处。

  你看,好象是从远处看过来是没有路了,但是它又很窄,走到这里就发现一个很窄很窄的一个小巷,这是他的前门。这一栋的楼,后来我们看就是后来我们围着这一栋在走,在转来转去又发现了他有个后门,后门里面也是像这里这么窄,也是有两个出口

  3月5日凌晨3点钟,9辆载着50多名武警、特警和公安干警的汽车悄悄驶入福安市。此时的福安正处在睡梦中,联合抓捕车队的通过,并没有惊醒这个城市,更没有人知道,一场重大行动即将开始。

  他的睡觉时间是在1点半左右,凌晨1点半左右,所以要等他睡的比较死,睡的比较沉,比较香的时候,因为我们难免要破门都会有声响呢,所以当时在包围现场远方又是现场有狗叫,我们也很紧张,会不会把他惊动?

  采访 :福建省公安厅禁毒总队 总队长傅是杰

  我们要求是从破门,到进入三个楼层控制点,我都有一个战斗小组。五秒时间,因为我们一百米跑要十几秒吧,这个从破门到进入,它的第一层这个几米。再上没有多长时间,不需要多少时间,要求五秒控制。

  这,是刚好满40岁的刘招华收到的一份特殊生日礼物。

  上世纪80年代后期起,世界各地剿灭毒源,抓捕毒枭的高潮出现,1989年,古巴陆军上将奥乔亚因贩毒被处决,1991年,哥伦比亚毒枭埃斯科瓦尔被击毙,1996年昆沙贩毒集团向缅甸政府投降,1996年南美卡利贩毒集团剿灭。这一切,都有力

地震慑了国际犯罪的势力。

  在中国,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杨茂贤、尚朝美、刘明、谭晓林、张启生、陈炳锡、刘招华、马顺苏等等,一大批跨国贩毒制毒的大毒枭先后落网,他们经营多年的贩毒网络也随之土崩瓦解。这一切行动,是“破大案,打团伙,抓毒枭,摧网络,缴毒资,断通道”这一指导思想的具体体现,也向世界宣告了中国禁毒执法部门严厉打击毒品犯罪的坚定决心。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